那是1998年初,刚初中毕业的我在家闲着没事,便跟着在北京打工的邻居一起上了北京。
刚刚走出校园,还是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我,对这个社会了解不多、体会不深,有的只是对大城市一种朦胧的新奇和羡慕。可接下来的日子让我真正体味到了打工的辛苦和出门在外的艰难。
首先得找工作,于是我开始满大街转悠,从大大小小的公司饭店门前搜寻招聘广告,去城里各个劳务市场,期望找到份自己能干的工作。
几天的奔波,使我头脑清醒了许多。现在招人都讲高学历,一般条件是大学生,自己学历太低、知识太浅薄了。其次,又没有可以拿出手的实用技术。当我看到哪怕是一个勤杂工的工作都有几十人去争时,我才真正懂得了竞争的残酷。
记得一次在月坛公园的劳务市场上,一家饭店招服务员要求能说外语,我初中学过一些英语,自信简单的口语还能应付。招工人员让我先用英语做一下自我介绍,谁知说了姓名、年龄之后,再往下就怎么也说不出来了。我的脸涨得通红,心里像敲小鼓一样“嘣嘣”直跳,可越紧张越说不出来,最后只好灰溜溜挤出人群。
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自觉羞愧难当。只恨自己在校时没有学好知识,才有了今天的尴尬场面。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十多天后,有幸找到一份工作,一家美食城的老板让我跟店里一位师傅学烤鸭。饭店十五六个打工仔,只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人称“大姐”的面点师和我是河北人。厨房里的活儿以前很少干过,刚去时我连切黄瓜丝都不会,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别人不论大小都有一艺随身,只有我成了众人嘲笑的对象。每天刷碗、择菜,脏活累活都得抢着干,谁叫你没手艺呢?人家都有一大帮老乡可以谈、可以玩,我形单影只,只有难耐的寂寞陪伴我。烤鸭师傅每天象防贼一样防着我、躲着我,后来连唯一的老乡﹣“大姐”也因看不惯我的笨手笨脚,开始对我冷嘲热讽。
背井离乡,四面楚歌,我情绪低落,伤心到极点。这时,一位河南的小姑娘一一名叫小邓的服务员安慰我,她说相信不久的一天能吃到我亲手做的烤鸭,而且比现在烤鸭师傅烤的还好吃。那一刻,我流泪了,冰冷的心上涌起一股暖流,有喜悦,也有感激。
虽然因为饭店效益不好,半个月后我被辞退了。过了几天,由于工作实在是难找而回了老家,但这次打工的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
我懂得一个人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有立足之本。同时,也体味到患难中的友谊多么珍贵,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是多么重要。
感谢这次打工的经历,给我上了人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