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期待他人的认同,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期待得到他人的认同?
因为,我们害怕被他人讨厌,自己孤单一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所以,我们不断地满足他人的要求,不断讨好他人,最终失去了自我,也导致自己成为了讨好型人格(或者称为被动型人格)。
被动型人格与主动型人格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生命之爱》中,将人分为两种人格:被动型人格、主动型人格。
被动型人格指为了消除内心的孤单、恐惧,而去刻意讨好他人。
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价值,但又想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于是,就通过对他人的付出来证明,但就算付出再多,他们也还是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而且,这种对他人的讨好,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惯性,心里明明不想答应,但自己已经开始行动了。
主动型人格指心中有自己的想法目标,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内心坚定毫不动摇。
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人,他们的价值感,不是从他人的评价中得来,而是自己心中有衡量的标准。
讨好型人格的影响
你为他人做了再多的事情,他人只会觉得你在多管闲事,不会接受你的好意。
为他人提供帮助,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忙,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让社会更和谐。
但我们也不应该做一个烂好人。
当我们这样不断地讨好别人,慢慢地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很少感受到快乐,变得越来越抑郁;缺少成就感,自我价值低;容易被渣男渣女PUA;得不到他人的重视等等......
什么样的人容易变成讨好型人格?
1.缺乏自信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渴望融入到一个群体里,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但是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融入到一个群体里。因此,他们通过讨好他人的方法,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2.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遇事不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喜欢人云亦云,容易被人带节奏,看大多数人赞同什么,ta就赞同什么。
并用这种方法,获得他人的认可,融入群体。
3.忽视自我需求
看不到自己的各种需求,忽视自我,把全身心放在他人身上,成为他人的附属品,丧失自我。
4.无法直面问题
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掩盖问题,害怕直面冲突。用顺从讨好对方,来缓解问题。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根据表现情况和心理分析,有不同类型的讨好型人格。
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书中,将老好人分为三类:认知型、习惯型、情感逃避型。
1.认知型
内心希望获得每个人的喜爱,不能接受他人讨厌自己这件事,随时想着讨好他人。
2.习惯型
由于经常做讨好他人的行为,这个行为就变成了ta的习惯。
3.情感逃避型
害怕出现暴力冲突的画面,没有应对情绪冲突的能力,于是,用讨好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马上逃离现场。
不同类型的讨好型人格,改变的策略也不同。
一、认知型:
针对认知型的讨好型人格,应该转变内心不正确的想法。
这类型的人,心中都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例如,渴望每个人喜欢自己。
可是,完美主义是一种负面认知信念,正如,心理学家伯恩斯在《新认知疗法》中提到的。
伯恩斯说要想改掉这种负面认知信念,可以通过二步解决。
第一步:当出现这种信念时,自己要意识到。
第二步:告诉自己这是错误的认知。自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得到自己和一部分的人喜爱就足够了,有些人无论你怎么讨好ta,ta都不会喜欢你的。
二、习惯型
针对习惯型的讨好型人格,应该了解自己如何养成了这种习惯。
一个习惯,既不容易养成,又不容易改变。
要想改变一个习惯,就要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
了解自己的缺点,不足之处,并且,接纳这些不足,把精力放在实际的行动中。
三、情感逃避型
针对情感型的讨好型人格,应该正确认识到那些消极行为和情绪,例如,冲突、生气等。不要惧怕它们,它们不仅不会使自己受伤,还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例如,冲突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生气可以表明自己的底线在哪里,防止他人随意侵犯自己的空间;当别人侵占自己的利益时,我们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
让我们改掉讨好型人格,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