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人来说,所有的洋节日加起来都不能替代春节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它代表着迎春纳福、除旧布新,领悟亲情,感恩图报……
写于2018年12月29日。
你们看的时候,一定要自动带上《舌尖上的中国》的画面音......
切记啊,否则我白写了。
我自己读了几遍,自动脑补出动态画面,超级有感觉。
我又瞒着妈妈给她在京东定了50斤猪肉。
无论脚步走多远,只有童年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
一头锁定小时候猪肉大白菜的美味,这种沂蒙山区特有的家常菜。
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不远处的大别山腊肉,这种大自然的馈赠,是我在认识刘太太的第一年去她家时的偶遇。
在我的心中,有了这两种美味,再寡淡的冬日也不会湮灭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也成为虽远在巴黎也会和父母妻儿共同的味觉记忆。
在距离家乡一万公里的法国。
我,今天起得特别早,连日来注意到朋友圈里的老乡陆续在晒腊肉,这种大自然的礼物,作为中国人最热爱的美食之一,据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鲜嫩的三层肉与食盐、花椒碰撞,平凡的食材造就出非凡的味道,配上一碗小米粥,就成了带给人们一天活力的完美大餐。
半个小时车程的陈氏商场早早开门迎客,各地忙碌的华人都在为新年的采购做着准备,我手里的半个秘方指明了采购的方向,三层肉和前腿肉的色泽映射出了他们一个月后灿烂的未来。
跟往常一样,装满后备箱的我,仿佛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汽车欢快的马达声,让归心似箭的我疾驰而去。
岳父母早已翘首等待,这是他们心仪已久的食材。
三层肉切条,后腿肉切块,加以佐料,一曲用肉写歌,方子谱曲的伟大作品,诞生在这个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伟大时代。
除了腊肉,更高级别的手工香肠也登上了舞台。
10公斤上好的散养黑猪后腿肉、三公斤精致的五花肉、三两30年的茅台、二两82年的北京二锅头、塞纳河的纯净河水、布列塔尼的粗盐、杭州空运的徐同泰酱油、再加上千年流传,只传男不传女的秘方,轰轰烈烈的刘氏香肠,低调的来了。
灌香肠是借口,是由头,更是让大家围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味觉记忆。简单的腊肉、香肠,连接起留下我们共同足迹的两个故乡。在时代的印记中,我已经习惯了用食物缩短巴黎与故乡的距离。
灌好的成品香肠,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新鲜的猪肉交流,这是践行汗水与美食的约定,枫丹白露地区特有的雨露均沾,让香肠的口感更加立体,仿佛留住了大自然的恩赐。
我算是在国外生活多年,见识过欧美餐饮的不同流派,但内心里,我最怀念的仍然是儿时的腊肉、香肠,满满的切上一盘,口齿留香,小时候,为了避免妈妈发现我多吃,我更偏爱拉上窗帘,在黑暗中享受这独特的美食。
香肠、腊肉是食物,更是升腾的记忆,这种记忆让我更想家,这是生命最开始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多味的人生,在这里,我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
灌好的香肠需要继续等待时间的验证,挂在院子里,微风飘过来,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这些味道,既上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