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城关镇中街学校 王玉飞
【教材研读】
一、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文体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三、注释
(1)难:艰难险阻
(2)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3)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4)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
(7)尽开颜:笑逐颜开
四、译文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五、赏析
1.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六、艺术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过古诗词积累学习,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过古诗词积累学习,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 背诵 积累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1.文体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字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
3.注释
(1)难:艰难险阻
(2)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3)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4)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
(7)尽开颜:笑逐颜开
三、译文
活动一、激情朗读
1.每句读好两个重音
不怕 只 腾 走 暖 寒 三军 尽开颜
2.读好节奏
3.读出韵脚
活动二、深情表达
透过诗句,我仿佛看到……
例句引领:透过诗句,我仿佛看到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学生分享
小结: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活动三、诗句小结:
用诗句内容描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小结: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
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推荐阅读
《毛泽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