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强老师在北京大学演讲
- 2、《中国合伙人》摘抄
- 3、《读书毁了我》摘抄
- 3.1、力量是文字的意义
1、王强老师在北京大学演讲
人啊,当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当你做的事情不能带给社会意义的时候,当你做的事情的意义不能给别人生命产生共鸣的时候,你的存在实际上是被人忽略的。
北大给了一个东西,就是怎么样塑造你生命的东西。对知识的渴望饥饿,超过了性本身。北大氛围超越世俗吸引力的东西更伟大的东西,那就是对知识的诉求。
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那些书籍,成了北大人最后离开校门走到世界,不管你走到哪个领域,最后能够走的比别人稍微远一点的,我觉得唯一的逻辑保证。因为那些书,它不是字,它也是生命,而且这些生命比起你自己生命来说,它是能引领你的生命,他是能型塑你的生命。
- 两种书
- inform的书
- form的书
毁——就像北京人说的:拿盘泥,一团一团,一团泥没型逐渐成型了,它就成了崭新的一个东西——如果用在这个意义上,毁,他就必须能够彻底摧毁你的旧我、过去的我、狭隘封闭的我,然后诞生一个崭新的、开阔的、阳光般的我,那读书就全部有了意义。这也就是当年北大为什么那些人天天想到的不是世俗的追求,但是到了世俗里一看,稍微一动,他就得到了所谓世俗追求的东西呢?我觉得这就是北大给了我们——型塑的能力,吸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全部的东西。
要读书只读一流的书,做人只做一流的人。
读书,为什么读经典它能够改变我们呢?那么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呢?在我看文学的功能,就像我在序里说的东西。如果一个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它一定是能够对我们的审美产生奇异的再造,它对我们对于真的追求有奇异的启示,它对我们对善的追求有如饥似渴的那种充电的感觉,所以我们对于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和美的,它就会变成我们的血液。这一代人的personality(个性)有了这三个东西的话,你在社会上走向现实中,你就不会轻易的被世俗的、所谓流行的价值、暂时的价值,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轻易扭转了。
真的、善的、美的,一定是从那些流传在人类时间长河里,那些没被淘汰的文字存在的。那么你如果不断不断的在这样的文字中熏陶的时候,当你离开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些文字就变成了你的世界,所以从单词word到world中间只差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就是L,这个字母L就是Language。也就是说,这就是文字阅读和真正人生世界的完全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如果你读到的不是真文字,你遇到的不是真语言,你最后见到的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那这就是为什么读书,它真的要对你产生作用,会产生什么呢?他一定要和你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而且几千百年来在人类时间长河中没被淘汰的一些著作真正才是。因为一代一代人如果都这么选择的话,你一定要相信人类的选择,而不是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
他写的是小河和他村庄的关系,我觉得实际上是典型的我心目中的文字怎么和你生命世界瓜葛在一的东西,他必须对你生命产生极强的冲击,这书才值得读,或者你才真正领悟了这本书。
《小河与村庄》
(葡萄牙)佩索阿
塔古思河
美过我村庄的那条小河,
但是塔古思河
又美不过流经我村庄的小河,
因为塔古思河
它不是流经我村庄的小河。
文字,如果他不属于你的村庄,他不能够流穿你的灵魂,这个书是不值得一读的,而真正传统的经典它是有穿透生命力的这种力量,所以我说读书只读一种书。
举例《古文观止》、(孺子可教)、(刻苦努力)
老师知道怎么样给学生重要的价值,怎么样英文(知识)走进你的生命。
灵格风英语,BBC经典英语教材。[Repeat] one lesson (离开了文字的课文,但这些东西全在身上。)
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框架里。某某运动时,亚洲在在干什么,欧洲在干什么,全世界在干什么。
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自己决定你需要什么,你拿什么。)
管理者,大多为文科生,鲜有技术官僚。技术官僚看到局部,文学看到全部,甚至看到没有存在的东西。
学文应该比学理的更加聪明。
你的中文已经达到了自学成才的程度,你将来要想毙掉所有中文系学生,你只要比他们多学一门语言吧。
多一种语言,你的世界更会宽广一下。
历史你要读懂,你要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王元《数论》、华罗庚的论著、报告文学
李赋宁先生、朱光潜老师
要想走进这个领域,我必须站在最高的地方,当时至少最优秀的地方,我才能够一览众山小。这应该是读书方法。
2、《中国合伙人》摘抄
3、《读书毁了我》摘抄
一个恋书狂关于书世界的漫游奇境记。
3.1、力量是文字的意义
文字必然蕴含着“摧毁一切”的力量
“反乌托邦”代表作家之一,《我们》的作者扎米亚京说过:“有些书具有炸药一样的化学结构。唯一不同的是,一块炸药只爆炸一次,而一本书则爆炸上千次。”说得一针见血。真的,我坚信文字只可能呈现出两种存在——“有力量”存在和“没有力量”存在。
“有力量的文字”必然蕴含着“摧毁一切”的能量,无论这能量试图摧毁的目标是“感知的愚钝”,是“诘问的苍白”,是“想象的匮乏”,是“思想的偏狭”,是“道德的伪善”,还是“自我的陈旧、呆滞、局限”。套用辞世不久的古代哲学史大家、发过的阿杜(Pierre Handot)先生的话,“有力量的文字”只在“型塑”(to form)而不是“告知”(to inform)。它们必得不断摧毁“昨天的”我,甚至“今天的”我,才可能型塑出那个完全不同的“明天的”我。然而,时间长河里,面对人类越积越多的文字垃圾,“有力量的文字”竟显得那样“珍稀”(rare)。
“有力量的文字”本该就是“珍稀”的。唯其“珍稀”,它们才是唯一值得你用全部生命去拥抱的,因为它们毫不留情“毁”了你的同时,还给你的必是崭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