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提倡多读书,多获取知识,才有机会找到好的工作,找到理想配偶,有美满人生。且不谈这里潜在的逻辑缺陷,但仅仅靠片面的读书获取知识,更多层面上是禁锢自己。很多读书读得好的人,按照大学里的选定的专业读,然后按照专业找对口的工作,可能是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但很多也都只是在公司,在单位里按照既定的阶梯慢慢地爬,大多数都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与发展...
片面获取的知识远比不上来自内在灵性的启示,而真正的智慧和创造性也是从心灵深处来的。与其忙于读书,片面获取知识,不如静下心来,让忙碌的头脑静下来;找寻与自己内心源头链接的机会,联通自性内在的灵性源头,体悟自性内在给予的感动,然后按照感动去说去行,让自己去经历这不走大脑直接来自心灵的导航,经历生命的神奇之旅...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以有限的生命如果仅仅去装填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徒劳无意义。试想一人穷尽一生能读多少本书?假设此人是天才,从一出生就一天读一本书,又假设这人活100年,而一年365天,所以一个天才奇人一生可以读36,500本书。谷歌搜索现今世界已发行的书不下1.2亿本书。这样一算,这位奇人也就只读完全世界已出版书籍的0.002%,这还是对比已出版的书,更何况未出版的以及网路上尚未成书的内容?
而人是生下来就已经本自具足智慧,可以在这世上体验,经历,与创作。不然最早的书从哪里来的,最早的人是如何生存经历的。书的累积与传承给予后代的人很多经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后代人获取经验的便利捷径,但也因为后代人不经自我体验而直接获取知识,也同时获取了前代人经验的局限。因为时过境迁,读前人的书与用前人知识见解来指点当代人的生活,未免不是刻舟求剑。今人生命的舟已经飘过好几代了,还在用前几代刻录的记号去找寻找生命指南,不免被误导。
生命最精彩的是自己亲自经历体验,从自己的经历中,按内在心灵的感动去从感悟,去创作。去经历生命自己让自己来此世的奇妙之旅,才不枉来此生!没有父母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变成一粒红色药丸,让自己的子女吃下,避免自己走的弯路;如果真可以如此,那子女更错过了经历自己生命之旅的新鲜好奇。片面读书不正是食下前人留下的红色药丸吗,而失去了自己去经历体验的新奇...
书不是不能读,但不能只读书,更要回归内在自性顺应内在灵性的引领,去体验经历自己生命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