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过已很多天,有很多感想,却一直忙于琐事未着一墨。关于《满江红》,是值得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写一篇观后感的。
选片时,冲着国师和几位主演的大名而去,悬疑喜剧?这是一个新的类型,也是最讨巧最吸引观众的类型。国师果然玩得很溜,数十年的功力纯熟,硬是将悬疑、喜剧、大义揉到一起,手法老道,煲出一锅美味靓汤。更不用说其老道的中式审美,中式配乐,意味深长暗含的中式雅谜,回味时余味悠长。
太多细节不一一赘述,网上也有铺天盖地的的各种解读,谈我观察到的两点以及属于我个人记忆的《满江红》。
关于瑶琴,她一出场,我便醒悟到这是岳飞《小重山》里的句子。“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饰演者演技合格,不功不过。我认为风情不够,不是演技的问题,是自身形象年龄的问题,太瘦太年轻了,眉梢眼角的风情没有年龄的沉淀,一眼而知是演出来的。
关于红樱桃,有人吐槽剧中的词年代不对,那个时候这阙词还没面世。我倒不介意这些细节,这本就是架空虚构,觉得合适拿来用用何尝不可。故事发生的深宅大院气氛肃杀,浓重的黑灰白,几位着彩衣的女子亦不能减淡这悲凉底色,而殷红的樱桃在那黑灰底色中的惊鸿一瞥,让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单》里的红衣小女孩,这是一种意向,红樱桃犹如那个红衣小女孩,在一片肃杀黑暗中,象征着爱与其他美好的东西。
关于最后全军朗诵的片段,对泪点极低的我来说,确实震撼。不仅于此,《满江红》对我们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三年前我们三班创作的《满江红》又浮现眼前,那是我为花花姐班级参加学校国学经典朗诵比赛而创作的《满江红》,我把普通的朗诵做成了舞台剧,加了前缀,做了背景,杂揉了武术、书法、古典舞、琵琶等等国学元素,甚至为了衬托《满江红》的壮怀激烈,增加戏剧冲突,加了秦淮河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桥段。
犹记得,花花姐为了在台上写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练了满地的废纸;为了完美的呈现演出效果,家长老师全班同学一起苦练,最终呈现出非常惊艳的效果,得分遥遥领先,毫无悬念获得了第一名。
翻出当年的朋友圈,记录如下:
第一名,实至名归!
用评委老师的话说,这是一场完美融合了国学经典的朗诵表演,有诗词歌赋、有古乐飘飘、有战鼓声声,有墨韵书法、有武术英姿、有曼妙舞蹈……开篇的江南美景,繁华若梦引出山河破碎的悲壮慷慨,到精忠报国的情怀,编演出色极富感染力!
从随手写的剧本初稿,到完美的呈现舞台效果,短短两周,五次排练;节目的设计统筹,背景视频的反复剪辑,朗诵技巧的精心指导,动作的规范整齐,服装、道具、化妆的后勤保障;家长们群策群力,全班同学刻苦练习,老师们倾情指导,这,就是团体智慧和力量!
难忘的记忆,美好的时光!感恩遇见,引用班爹叶老的话“三班有你们,真好”
电影是虚构的,yyqx说的那句话引起我的共鸣:“这世上从此有了《满江红》”,是的,无比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