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作者。
袁枚,少有盛名,“南袁北纪(昀)”。享康乾盛世,能吃爱玩,知雅懂俗。历四十余年乃成此食单,终年八十二岁。可知社会环境,地位,品味,寿数缺一不成。
一些感受
首先作序为吃正名,名正而后言顺。只是略有牵强:“诗人美周公而曰‘笾豆有践’,恶凡伯而曰‘彼疏斯稗’。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诗人们赞美周公,连吃饭的盆盆罐罐都摆放得整齐;讨厌凡伯,说别人粗茶淡饭他却精米细面。明确主语是周公凡伯,打比方只是来衬托他们对细节的重视程度,这个比方可以是餐饭食具自然也可以是其他细枝末节,好比爱屋及乌,连乌鸦都接受,还有什么能阻挡我对你的喜爱呢?“若是‘重’”,自以为是耳。
第二段对两个潜在问题做出了相应解释,想必作书前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其一,纸上谈兵。字是死的可厨师是活的,即使大家作书也难免有出入,总不能局限在故纸堆里吧?——“率由旧章,终无大谬。临时治具,亦易指明。”其二,众口难调。你怎么让别人都跟你同种口味,同样喜恶?——“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推己及物,吾何憾哉!”好像大通透大豁达,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别人再怎么吃与我无关了,虽如此说,你且看:【戒落套】:“...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戒外加油】:“...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真是让您见笑了)【火候须知】:“...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已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想见其伏案写作时忽而蹙眉,忽而自得之神态,倒有些细致生动,颇为有趣。
虽是食单,却延申开来。个中语句颇耐寻味:
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
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审问 慎思 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味何独不然?
一大坛腌菜,三伏天开,上半截臭烂,下半截香美异常——相士之不可但观皮毛也。
真是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