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是个浪子的形象,他好像不记得有我这个女儿了,小时候长年累月见不到他,以至于我爸每次回家我都觉得非常陌生。
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比较懵懂,有记忆的时候差不多已经上幼儿园了。那时候奶奶是幼儿园的炊事员,我小时候常常被奶奶取笑做事慢慢悠悠。她最常提起的是我在幼儿园午觉后所有小朋友都排队去吃点心了,她一直看到队伍尽头都没有看到我,结果跑到寝室看见我还在穿裤子。我有记忆的是,幼儿园时每个班小朋友特别多,每个班只配一个老师,老师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面面俱到,于是我最怕的就是午睡后穿衣服,因为没人帮忙,我常常一个人在床上又着急又羞愧,裤子不合身太难穿了。
跟爷爷奶奶生活虽然衣食无忧,难免在生活细节上不是那么妥帖,毕竟是隔了一代人。但是我现在常常回忆起的都是爷爷奶奶无处不在的关爱。炊事员奶奶一边为我的笨拙迟缓着急,一边又给我留了牛奶,在我穿好衣服后带我去食堂喝,并让我快快喝完不要跟别人说。那个年代牛奶是非常好的东西,平时在家奶奶买的都是麦乳精,菊花晶,能买一袋奶粉我会开心很久。奶粉用炒米加开水一泡,是我小时候自制的最喜欢吃的宵夜零食。
奶奶以前是棉纺厂的女工,后来单位好像垮了,她就在退休后在幼儿园做炊事员。我从小班到中班都能看到奶奶,也许是方便照顾我,奶奶也跟着我从小班的幼儿园到中班的幼儿园工作。后来幼儿园进行改制不存在了,奶奶也终于回家开始退休后的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四川人,来到湖北多年口音一直没变,但是仔细听又和正宗的四川方言有点不一样了。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是连长,曾经荣立二等功。小时候我和表弟只要在家里的柜子随便翻,总能翻到各种爷爷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物品。
爷爷在家总是说一不二,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小时候我也是听着爷爷的吼声长大的。这吼声不仅对我和表弟有威慑力,对姑妈,幺爹,我爸他们一样有威慑力。爷爷是个急性子,做事必须快,奶奶则完全相反,奶奶是出了名的慢悠悠。他们之间好像有奇怪的化学魔力,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几十年风风雨雨就这样一起走过了。13年时爷爷因病去世,奶奶在次年也去世了。两人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却相伴了一辈子。
我小时候就觉得爷爷的生活及其有规律。他总是6点准时起床,十几年不变风雨无阻。爷爷叫醒我后会出门早锻炼加喝早酒。奶奶也总是8点起床,因为她睡的很晚。我记忆里奶奶是个电视迷,但神奇的是她白天从不看电视,她忙各种家务和杂务。晚上爷爷八点准时睡觉后,电视遥控就一定掌握在奶奶手里,她很时髦,各种剧都看。我记得以前中央一套晚上有深夜剧场,放韩国长剧,奶奶总是看的津津有味,还会给她的老朋友们推荐。爷爷白天偶尔会看看电视。他只看战争片,军旅剧和历史剧。更多的时候他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抽烟,或者在沙发上坐坐就出门去背着手到处转转。
我印象中爷爷奶奶财务居然是分开的,两人也不计较。小时候我的学费也是爷爷承担的,但是日常生活杂费需要的话则是找奶奶。奶奶掌管家里的伙食,每天吃什么菜都是奶奶决定,她知道爷爷爱吃肥肉,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常吃的菜就是回锅肉。那时候我常觉得吃厌了,经常放学回家的路上偷偷买路边摊吃的津津有味。可是现在吃的回锅肉都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了,也没有记忆中的那股香味了。
爷爷奶奶对我的教育就是从小要独立。所以小学一年级时奶奶带我走过一遍上学和放学路后就让我自己上学放学独自回家。第一天放学后我跟同学结伴走,同学半路到家了,我自己却迷失了方向,走到另一条不太熟悉的路,好在也是正确的路,最后比正常稍微晚点到家,但是我却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到家后奶奶也从外面回来了。我听爷爷说才知道,奶奶虽说让我一个人回家,毕竟第一天还是不放心就一直在后面偷偷跟着我,好在我虽然走错路到底是到家了,奶奶也放下心来,并且夸奖我让我非常开心。
爷爷每天必定三餐酒,可能离开家乡太多年了,他早酒一定会配燃面,他找到一家能做正宗川味燃面的店。他的正餐花生米和桃酥也能下酒,米饭小半碗配臭豆腐和榨菜也能吃。最爱的是回锅肉,他喜欢吃肥点的肉。烟也是不能少的,哪怕后来爷爷生病医生让戒烟戒酒,他也还是没戒下来。奶奶似乎很理解爷爷,她做菜也是按四川的风味来。因为天天吃我没什么感觉,但是每次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奶奶的菜都是被扫光的程度,确实下饭下酒。后来上中学了,我是走读生,还是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表弟和幺爹也来搭伙,表哥上高中了姑妈为了保证他的营养干净也让他中午来吃饭。
表哥吃了一阵子跟姑妈反映奶奶炒菜不洗锅都黑布隆冬的,其实是个大乌龙,表哥吃惯他妈妈做菜色泽鲜艳,而奶奶做菜必定酱油上色,所以对比才会明显。但是长大后我每次和表哥见面他都会怀念奶奶做的虾子。
爷爷基本不做饭,我一度以为爷爷是不会做饭的。后来发现爷爷的厨艺居然远甚于奶奶,只是轻易不出手。有次奶奶回老家了,姑妈要上班,就让爷爷给表哥做了两顿饭,我和表哥吃的都是一碗饭又加一碗饭。哪怕是随便的莴笋肉丝也下饭极了。爷爷刀工极佳,莴笋丝碧绿脆爽入口,肉丝有味极了。还有凉拌的米豆腐,香辣开胃,让人嘴不能停。我这么多年都还念念不忘,可见色香味俱全。
那时候我们大家族每逢节假日必定聚餐,操盘手都是奶奶一个人,她很厉害的是一个人能做一大桌子菜,而且荤素搭配,大菜小菜都有,每次都有锅仔和滋补汤。我最爱的是奶奶的瓦罐汤。炖汤的罐子和外面都不一样,奶奶做的每道汤滋味都不一样,但是都同样鲜美。小时候我感冒了最爱奶奶的鲫鱼汤。奶白色的汤鲜美可口,鲫鱼很嫩也好吃。还有冬天的排骨藕汤,藕炖趴了,粉粉的好吃,喝点热汤全身温暖。大餐必有的鸡汤,很鲜,有清蒸的感觉,但是鸡肉也很入味,清而不油,油而不腻。偶尔会有的菠菜肉丸汤,翠绿蔬菜搭配鲜嫩可口的肉丸子,好看又好喝,每个汤都堪称一绝。
大约爷爷奶奶的厨艺都有遗传,三个子女做菜都好吃。我爸早年开过餐馆。后来每次吃他的菜我都能多吃两碗饭,没有太多食材也能发挥。大白菜皮蛋汤,半干煸土豆丝都是上佳下饭菜。姑妈主攻家常菜,她的菜好吃而且颜色都非常好看。奶奶年纪大后团年宴就交到姑妈手上了,她跟奶奶一样,做菜自学,一个人可以做出一大桌子菜,难得的是她能加新花样,甲鱼做的特别好吃。幺爹最有特色的是创意菜,他做的那些菜有时候都是自创的,搭配不家常。但是我和表弟小时候都是吃的津津有味。什么橘子牛肉,白菜肉丸汤,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内脏还有中西结合的菜式,吃饭时幺爹还会有闲情逸致的让我和表弟给他自创的菜取名字。
爷爷奶奶的四川味不仅体现在平时,也体现在年味里。奶奶除了有炖汤的瓦罐,还有腌制泡菜的坛子。她的泡菜独此一家,烟熏排骨也香。有一年她半夜三点在院子里用谷糠熏肉和排骨,真的又香又好吃,可惜被居委会禁止后再也没吃到了。过年前爷爷必定会让奶奶炸酥肉。而且年里面奶奶的必备汤除了莲藕排骨以外就是竹笋炖酥肉。我表姐过年来我们家吃过一次竹笋酥肉汤之后一直恋恋不忘,后来表姐还自己学习了这道菜。奶奶有时候过年也会自己做服子酒,和外面的味道都不一样。
有一年夏天全家聚餐时,表哥说起爷爷的凉面做的好吃,外面的没那个味道。爷爷被外孙表扬后一高兴说再做一次凉面,问有没有想吃的可以报名。没想到全家都想吃,爷爷就决定第二天继续凉面宴,第二天下午爷爷就开始准备了,完全不让奶奶插手,所有的配料调料,包括面都准备好。我们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大家准时过来,全家一起吃凉面,爷爷还传授了拌面技巧。那是记忆中唯一一次由爷爷操盘的聚餐。
爷爷对每次节日聚餐还是很重视的,经常是端午节前我看他就准备好粽子,中秋节前他就买好月饼,奶奶就负责菜的部分。我会帮忙收拾碗筷扫地。聚餐时爷爷坐主位,那是人最齐的时候,也是唯一他会打乱自己每天节奏生活的日子。通常全家聚餐大家能吃三小时,边吃边聊,其乐无穷。
姑妈和幺爹都是擅长寻找美食的人,我们那个小城吃什么在哪里吃他们都门清。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去吃饭。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幺爹或者姑妈发现了好吃的馆子请客,他们一般选择的也是爷爷会喜欢的,我记得吃的最多的是火锅,还有川菜。吃完后他们也会让爷爷这个老四川说说是否正宗。全家人出门吃过的店有装修好档次高的地方,也有犄角旮旯里面的宝藏小店,更有路边的苍蝇小馆子。更有两次我记得是爷爷推荐的地方,大家一吃后都赞不绝口。其中一家是爷爷早酒时发现味道不错,一问发现也做炒菜。另一家爷爷点名他家鸡好吃。全家商议后把奶奶养在院子里的一只土鸡拿去让店家帮忙加工。可见美食品鉴我们家是一脉相承。幺爹十几年前因为品味不错,有时候附近新开的馆子他去吃老板还会送菜来询问口味和改进之处。那时候互联网不普及,不然我觉得他一定是初代美食博主。当我大学暑假工有收入后也请全家聚餐了一次,感觉非常自豪,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第二年爷爷就不在了。
大家聚在一起不只是吃饭,也是我们家最齐的时候。大家讨论各种事情,天南海北的聊天,询问最近的近况,那也是我们一家人感情最好的时候。到了我和表哥表弟这一代,我们几乎都不做饭,厨艺是没有了。不过表哥从小受熏陶,发现好吃餐厅的能力倒是不错。表弟嘴巴比较挑剔,他从小就知道火锅必定点黄喉,毛肚,跟朋友出去火锅他是当之不让的点菜王者。他是标准的肉食动物,小时候因为在盘子里挑菜还被批评过,后来不好吃的菜他就随便两口饭解决,好吃的菜他的饭量就没有上限了。
家人不在的时候,我们靠食物回忆记忆中的家味,却发现少了那份醇厚。想念爷爷奶奶,想念那些年吃过的菜,喝过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