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概念与类型,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概念和功能。
1.社会工作理论概念,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对于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形成相对确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处理方法,从而具备了理论特征。
2.社会工作理论的功能。①解释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问题。②正确预测和判断服务对象的需要。③确定助人活动的干预模式和方法。④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⑤发展新的社会工作理论。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1.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①支持社会工作理论。②社会工作理论。
2.马尔科佩·佩恩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①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②后现代理论。
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丶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意识层次理论。人的精神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①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能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②前意识。③潜(无)意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并非出于偶然,人类精神活动的根源就是潜意识。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要解释服务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探寻潜意识的意义。
2.人格结构理论:①本我。②自我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是本我有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③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人格完善的标志是本我、自我、超我之间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
3.焦虑与防卫机制:①否认-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态。②期待-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个替代对象,③认同与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变异的感受。④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⑤合理化。⑥反作用。⑦退化。⑧压抑。⑨升华。
4.性心理发展。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就是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悟。①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②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而不会给服务对象造成新的伤害。③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定治疗契约,④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⑤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2.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应用。
(1)治疗情境。
(2)治疗质关系。
(3)治疗性对话。①自由联想。②治疗性倾听。③诠释过程。A面质是指服务对象不自觉并且重复的特定行为和话语,引发服务对象思考其背后的含义。B澄清是协助服务对象了解其经验的详细内函,主要涉及挖掘出过去对现在的心理现象的影响。C诠释,其主要作用是帮助服务对象将潜意识转化为意识。D整合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经验的整体认识。
第三节心理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主要观点。
1.人在情境中。根据心理治疗模式,影响人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人、环境以及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性集中表现为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性,其动态性特征有决定了个人发展过程的复杂性。整体性是指环境系统中每一个因素对人的影响都不是单一的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因素的作用都不能被忽视,同时也不能被夸大。①具体现实。②社会心理现实。
2.个人的人格系统。自我理论、自我心理学及客体心理学。为了进一步理解环境与人格的关系,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又引入社会角色的概念。
3.心理治疗模式的发展成果。①吸收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强调将服务对象放在其文化系统中去理解,发现文化差异与个人问题,从而避免文化偏见。②吸收沟通理论的观点,强调有效沟通的意义。③从家庭治疗理论中学习关于家庭系统的概念。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注重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发掘服务对象能力。1.社会工作者能够发现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拥有的能力,提高服务对象信心。
直接介入是由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开展的服务。间接介入则是针对影响服务对象的环境因素开展的服务。
第四节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分为表层(自动的思维)、中间层(条件性假设)、最深层次(图示和核心信念)。图示是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关于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环境、人和事件的重要信念的和假设。
1.图式具有相对稳定性。2.图式可以引起新信息的加工。3.图式可以预测事件的发展。4图式具有可激发性。
在ABC理论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是A。人们对于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是B,人们的情绪反应是C。
1.解决问题。他是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2.归因。3%认知治疗原则。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1.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
①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问题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②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及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变错误的认知和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
②辅助过程中运用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及信念;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确认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态度,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2.政治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是评估的重点。(2)建立专业关系。(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陪伴者和教育者。①澄清内在的沟通。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作方式,帮他们学习运用ABC情绪理论治疗模式,解释前置事件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确认造成情绪问题的错误认知,并协助他们改变错误认知,逐步学习正确的行为。③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经验学习。④尝试使用逆向操作。⑤给服务对象布置家庭作业。⑥运用动态思考和存在的深思。
3.助人的步骤①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和想法。确认他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②要求受助人进行自我对话和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③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④尝试运用不同的,正常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思维方式。⑤检验受助人想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
4.结案和跟进。
第五节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结构:结构是指个人所面对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
行动:①服务对象型系统:个体家庭团体和社区等需要帮的单位。②中介系统。③目标系统,社会工作者和机构。④行动系统。
机能:①要从系统外部获得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并保持系统内部运行稳定,平稳和完整。②在系统内子系统之间要具个月一定的互动和互惠性。③系统内部的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调整,以保证其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否则就可能导致系统的终止。
过程:包括。输入、流程、产出、反馈、生存或终止。
2.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
①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有生理、心理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②评估问题的重点在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节。③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再评估,因为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④服务对象提供的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的,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涉及所有与服务对象的问题,相关的系统从实践的角度看,服务设计发现问题、接案、诊断、计划、执行和评估结案的全过程。
二、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生命周期。②适应力。③胜任能力。④人际关联。⑤角色表现。⑥生态地位。
2.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①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
生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