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人民邮电局出版社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的直播,也可以说是新书发布会吧。
前两天看预告的时候,就感觉很有兴趣,因为是关于写作的,而我现在也在学习写作。所以特地设置好了今天8点的闹铃来提醒学习,考虑后续是否值得入手。
参与直播的有这本书的作者申克·阿伦斯,译者陈林老师,在豆瓣上短评本书的李娟老师,还有王树义老师进行实时中英翻译。
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记录和组织笔记的方法。使用这种卡片笔记法,可以让使用者在专注思考时,真正理解其中重要的东西。
卡片笔记法与卢曼卡片盒有相通之处,但是进行了调整升级,将阅读、笔记和写作,互相联结为整个的工作流程。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考虑到,读者是一些学生和学者,但是没想到这本书一经出版影响了很多跨越学科边界的人追捧,并且表示受益。
内容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理解而非书中语言记录在卡片上,卡片上的字必须简洁明了,这样更有利于记忆的提取。
通过用卡片的方式做笔记,将同一主题的笔记卡片汇集在一起,形成同一主题系列的整合,等到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方便后续写作创作。
记录方式可以采取纸笔的方式,因为纸张大小固定,写起来有所限制,所以只能在可以记录的范围内写下重点。而且,相比于手机的包罗万象,用纸笔记录没有干扰。记录的速度放慢,也会进行反复思考。
也可以采用双向链接的工具进行笔记记录,优点是可以进行全局检索,链接效率更高,但是,也要避免进入思考后的内容过于冗长的弊端。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除了讲从思考到整理、从阅读到写作的整体工作流程外,我感觉也可以当做一种学习方法来使用。
因为它是教给你如何去进行思考,将书中的内容、别人的东西,过渡为己有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将书本内容和自己记忆本身做了一个有效链接,所以在提到某项主题的时候,大脑可以仅凭卡片上的关键词句便可以唤醒大量记忆。
说到这里,我感觉这点和《睡前1分钟惊人学习法》里面介绍的学习方法有点相似,这本书的作者从53岁开始,考取了91个资格证书。他提到的学习方法中,有一点就是“重点卡片”,而卡片的内容要求就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主题”,字数不会超过三十字。
不过作为学习方法,《卡片笔记写作法》里的介绍可能功课做得更足,毕竟不是面对应试教育,而是消化理解运用的过程,只有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产生链接,并在实际生活中产生运用,才能化为己有。而将这种带有“思考”的卡片,通过主题长期积累下来,最终会自成体系。
其中,有读者问道,当阅读延伸至思考,却无法调取到相关的记忆时,又当如何?
作者说,记忆有存储机制和检索机制,不同的人群可能也有差异化,关于这点应该先去优化自己的记忆机制。
我忽然就想到了那天写的文章《落笔无言?你可能没做到这两点》,里面提到了“要认真思考”,将有“共通”之处的素材进行组合链接。那么,可能会有读者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有共通相似之处呢?又该如何把不同的素材即时从大脑里“调取”出来呢?
其实,当这个素材出现且需要保存在记忆中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关键词”提取出来。而且是分门别类地提取保存,这样的作用是为了给记忆多加一些调取线索的“按钮”,方便以后用到的时候,可以快速精准的调取到位。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可以了解到本书的大概内容了,可以作为笔记整理法看待,深入思考发生链接;也可以说是讲授非线性写作方法,通过积累主题笔记,对某一主题形成深刻的认知,同时可以作为主题内容进行创作输出。
不同的人看待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会有所不同。但希望你能够从中有所受益,也不枉花费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