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情绪是认知最大的敌人。情绪一来,任何认知、理论、方法都派不上用场。因此,如果想要全面完整的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以及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必须要理解情绪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去理解它,又如何去调试它。
我们一直都说,控制情绪,但是我觉得情绪不是能够控制的了的。就像在AB两点建设一条水渠,当遇到暴雨天气,水流猛烈袭来,如果采用的是堵截的形式来进行控制,也许反而会使水渠溃口,水流无法全部到达终点。但如果找到一个方式,从水渠中开通另一条通路去引流,终点不变,那么所有的水流都将安全流入目的地。
而DISC就提供了这么一种方式方法,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科学的角度去认知自己,认知世界。
DISC理论的创始人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教授建立了人类四种主要情绪(DISC)的模型及其组合反应背后的原因和运作机制,以阐述常人情绪反应与行为展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行为表现来进行自我探索。
那么在学习DISC理论以后,如何来自我认知的呢?
首先是自我接受。我们经常会接收到外部的评价,正向的评价会让我们愉悦自信,带来积极的情绪,负面的评价有些会激怒我们,有些会引发深思,带来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一般不需要疏导,因为那是我们的动力来源。但是消极的情绪如果无法进行疏导,长久堆积就会产生抑郁等问题。所以,DISC指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四个特质,海峰老师说:“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因此如果别人认为你的某个行为是缺点的话,那么只是错误的行为用在了错误的时间或者场合。当理解了这点,我们就能接受自己身上的所有特点,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这些特点用对地方和时机而已。
其次是自我觉察。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反应,觉察别人是如何的,但是对于自己在那个时候的行为是较难有意识察觉的。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说“不自知”的原因吧。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容易,需要能够即时跳出当时的环境,以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而DISC由于有一套行为与情绪之间关系的体系,因此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自我觉察。
最后就是自我认知。无法接受自己的人,是没有办法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同样,没有自我觉察的人,也是不可能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因此在做到前两点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我们就可以做到自我认知。
那么自我认知有多重要呢?
借用罗胖的话——“认知,解决的是底层操作系统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认知系统失灵了,那么无论你看多少书,跟多少人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而我延伸一下,如果DISC应用中强调的可调整性能够使每个人的“操作系统”自我升级和进化,那么将会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