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当《非常勿扰》大热的时候,看着台上一个个美艳的女嘉宾,涂着厚厚的脂粉,忽闪忽闪的长睫毛里也掩饰不住对爱情的渴望。看着男女嘉宾的谈话,我慢慢感觉到,这时代许多的女人都在要,要男人有钱踏实又专一,而男人呢,要女人贤惠懂事好手艺。女人嫁存折嫁权势就是不嫁男人,男人娶胸娶屁股就是不娶真正的情义。马诺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这让我想起亦舒笔下的喜宝,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有很多很多的钱也是好的。再后来,读徐悲鸿原配夫人蒋碧微的回忆录,我才得出结论,一个女人,如果没有爱,有再多的钱也是枉然。看着电视相亲节目中他们的明码标价我一退再退,这样的爱情我当真消受不起。载载光阴已逝,也不怕再多等几个春秋。
青春里总有一段难熬的日子,流浪的时候总是勇敢地四处碰撞,疼就哽咽,痛就忍耐。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我枉然猜测,那个人是不是也在人群中,迫不及待地盼望我在被现实挤压在角落之前,挣扎着,殷切着。在那些蚀骨的孤独岁月,在自己觉得撑不下去的岁月里,我常常闭上眼,感受着逆流的人群,卸下岁月与生活的羁绊,告诉自己,努力劈开最难走的路,保留爱的能力,用来对付余生的浩劫。
当身边的人一个个沐浴爱河,步入婚姻的殿堂,拥抱光明的未来时,孑然一生的孤独难
\以言说。等到爱情之前,我不确定有些人会需要我们多久,但是我明白,起码有一段时间他们与我们体肤相依,不可分离,所以人才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寻找一个需要自己一辈子的人。所以我愿意等待,等我那个迷了路的猪一样的队友。最终,在一次读书会上,他劈开人潮,泅渡人海,一眼认出我,贴近我的胸膛,辨识我的味道,数着我的心跳。
我为此充满感激,那感觉就像是村上春树笔下的“午夜汽笛”,我更感激自己,在特别难熬的岁月里,没有对爱情麻木,什么是麻木?就是把该相信缘分的时间拿出来,开始相信命运。
两人相处的岁月里,把自己的感情与疼爱用最朴素的生活能力沉着冷静地表达出来。这也许就是大家追求的平淡吧。当爱情过了保鲜期没了激情,那促使我们继续依偎前行的,恐怕就是这份默契了。也许,这就是我们终于不在路灯底下咆哮着说你知不知道我有多爱你,而是在雨天的饭桌前推着煲好的汤,心平气和地说趁热喝,小心烫。
一直以来,我是抗拒这样的平淡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在我看来永远都是一场真人秀,我一直在心里想,两个人生活如果都做到这个份儿上,那离离婚也不远了。我觉得生活应该是充满着惊喜,这种惊喜可以是我故意把归国的日期往后说一天,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腾’地出现在对方面前,也可以是把旅行的照片,DIY成台历,印刷出来,共同的经历看着就特别美好。是的,我是一个浪漫的人,尽管这样的浪漫在大人们眼中就是严重的不靠谱,但是我不在乎,我继续在他的世界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直到这次出国之前,我在北京出差,晚上在宾馆,睡觉前,我对着手机和他视频,郎情妾意好一会才移步上榻,同事在旁边说:“哎,你这一出国就俩月的,你想他吗?”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本能回答说:“不想。”但是随后,又加了一句,“只是比较惦记。”同事在旁边扔过来一只枕头,“你丫的当我没文化也不带这么蒙人的,惦记那不就是想吗,这不一样吗?”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仔细琢磨下,才明白,这想和惦记还真是两码事。想念是主观的,带有自身强烈的欲望,想你每时每刻都在自己身边,想和你一起吃饭,一起逛街。想参与你生活里的每个细节,想把自己刻进你人生的每一寸掌纹。而惦记是一种沉默的温柔,是远远地看着你,用目光打探你的体态与面容,妄自揣摩你的生活状态,想你能吃好、睡好,一切舒适,日子顺心。这惦记是唠叨的、是陈旧的。简单来说,应该是‘牵挂’,一种亲人之间的牵挂。
常有人来打探婚期,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坦白说我不恐惧婚姻,但是我恐惧婚后按部就班的发展。我害怕房子,票子,孩子,这三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害怕自己从一个小清新女生变成一个和生活讨价还价的怨妇,我也怕他会从一清秀俊朗的小伙变成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肥男。我只要一想到自己婚后要为每个月的房贷,孩子的学费,生活的成本奔波,我就无比沮丧。每一次出差,我都有新的感悟。慢慢的,我意识到,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里,真的有人在过着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我这一生唯一后悔的事情,应该就是没有遵循自己的内心生活,而臣服于生活,成为阶下囚。这种感觉,存在我漫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轮上,在独立大街的复古小火车里,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清真寺钟声里,在加尔答湖畔,在维罗纳斗兽场的遗址上,抑或是在旋转舞的眩晕中。我一次比一次更加渴望拥抱世界,聆听内心的声音,最终和世界达成和解。见过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世界观,撞击着我坚硬的成见,如水流一般漫过我的心腹堤坝,让我内心变得柔软。不得不说,这样的冲击是危险的,但是没关系,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这样的必定会招致很多的批评,觉得我太不靠谱。是的,我承认有一个房子让自己有个安心的小窝会安心,但是如果有了房子让自己成为一辈子的房奴那是真的闹心。如果经济能力允许,这样最好,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难道就要一辈子和房子死磕上了吗?我旅行,读书,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内心的节奏,找到自己最舒心的生活方式。我害怕成为世俗眼中所谓的体面,在世俗的眼光中,买个房子车子,成为有车有房一族,是多么的风光体面,但是我对此却深深恐惧,我害怕自己为了这个而丢弃了自己最引以为豪的羽毛。
我一直都喜欢柴静,外表清秀,声音款款,但是个性刚烈,对待新闻采访有一种可贵的探索和求知的精神。我把这种精神理解成敬业和专业。曾经几年前,有一个帖子爆料,她进央视十年,却一直租在城郊不足50平的小房子里,被评为央视最穷主持人。但是没多久,她的《看见》出版,这是一个“井喷”之作,成为年度畅销书,柴静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尽管我知道,高昂的版税并不是她最终追求的目标。这本书记录了她十年来的蜕变和成长,让我们听到了一个女子的灵魂在深夜里低吟,这一切,全都通过一粒粒洁净的文字,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引导着年轻人继续奋斗。这其中的意义,不是几百万的版税,一所房子,一部车子所能比拟的。是的,她的淡然精神一直是我的榜样,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在内心深处告诉我:“女人啊,别太心急,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没得到之前,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门学问。就像自己单身了这么多年,最终邂逅爱情一样。但是,前提是,要足够努力,这样,时间才会让你想要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