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
我想唱那长颈鹿,
以及洒在它背上的新月;
唱那田中犁铧,
以及咖啡农淌汗的脸庞;
那么,
非洲会唱我的歌吗?
《走出非洲》是卡伦·布里克森的自传性散文集,作家以优美的文字叙述了1919年至1931年在非洲经营农场的生活,那里的自然景色、动物、人和故事。《走出非洲》是一本散文合集,又像一个人的喃喃自语,那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的情感,宛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你会不会因为几句话而喜欢上一本书呢?在你心中,非洲是怎样的存在呢?那里的天空、山峦,那里的风土人情……
如果你想寻求一丝宁静,请翻开书,跟随作者细腻的笔触,慢慢地揭开非洲的神秘面纱。
非洲,原始而古老的存在,纯真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卡伦的笔下,非洲大陆笼罩着一种广袤而柔和的气氛。这里有着举世无双的景色,每一片树叶,每一株高树,树林边缘的线条,不知名的花草,紫罗兰色的天空,长长的山脊……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而柔情。
文中写道:
在非洲高原,你早晨一睁眼就会感到:呵,我在这里,在我最应该在的地方。
匆忙的都市生活,几乎所有的人都如蝼蚁般生存着,乏味而疲倦,如此日复一日。可是在非洲高原,你会惊讶于自己所在的地方,这里集一切的美好,仿佛一伸手便能触碰到天空,情愿化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与万物同呼吸。
《走出非洲》中描述了很多的场景,其中印象深刻的便是土著对待命运、疾病的观念;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情深似海;舞蹈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们笑着,闹着,仿佛整个世界只有欢声笑语……
文中写道:
吉库尤人惯于承受不测之事,对意外变故习以为常,泰然处之……黑人对命运女神十分友善,安于一辈子在她手心里。
生老病死乃世间常事,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坦然、平静地面对呢?土著的淡然,是一种真正的勇敢,更是一种脱俗的体现。无谓生死,才会更加懂得存在的意义。
动物终究是具有野性的生物,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然中,可是,她记得曾经的家,曾经的点滴。她带着她的配偶,她的孩子来到屋子前,就像是亲密无间的家人一般,这样的关系持续了好多年。
我想,只有在非洲才存在这种难得可贵的感情吧!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杀害,只有简单纯粹的情意。就算后来失去了联系,无从得知鲁鲁的生死,卡伦依旧如此牵挂着,惦记着。
文中写道:
在黎明宁静的时光里,我时常,几乎总是梦到我听到了鲁鲁(羚羊)清脆的铃声,在我的睡眠里,我的心欢快地搏动。
说起非洲,很多人都情不自禁想起那狂野的舞蹈吧!“恩戈马”是一场盛大的风土舞会,有时在白天举行,有时在夜晚举行,乡间的大街小巷回响着乐声,随风飘扬着。不分种族国界,不分年龄,此刻只有舞蹈,此刻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文中写道:
不管什么时候,当你远远发现一群身涂粉红色灰膏的吉库尤人向前行进,你便会感觉周围的空气因欢乐而震颤。
故事的最后,卡伦平静而美好的生活被打碎了,她与丈夫离婚,戴尼斯因飞机失事而死亡,而她的咖啡农场也不得不变卖,最终,她离开了非洲。
文中写道:
当即将离别之际,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但其中含义,我已淡忘了。我只是想,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可爱的国土,似乎仅仅凝视着它,就足以使你终生欢乐。
离别之际,才发现非洲一切的一切都难以割舍,那里的山峦、森林、草原、河流、旷野里的风,那里的人。
蓦然回首,卡伦才发现,自己早已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然而,离别已在眼前。
走进非洲,便再也走不出非洲了,不管时隔多少年,又经历了多少岁月的冲刷,每每想起,非洲的一切便历历在目。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灵魂了吧!有一种无法取代的情怀叫做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