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译《鉴》
前文我们知道:智宣子不听智果劝告,坚持立智瑶为后。
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继承了家业。(智襄子就是智瑶,他是“姬”姓,“智”氏,名“瑶”,谥号为“襄”,所以叫智襄子,当时的人尊称其为智伯。)
有一天,智瑶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聚餐,推杯换盏之间,智瑶戏弄了韩康子,还侮辱了韩家的管家段规。
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后,就向智瑶进谏:“主公您对可能到来的灾祸毫不防备,那是要吃大亏的啊!”
智瑶霸气侧漏:“有没有灾难,我说了算。我不发难,谁敢发难?”
智国说:“话不能这么说。《夏书》上说:‘一个人再三犯错,冤家和仇恨就会在暗处滋生,智者应该见微知著,在问题还没表现前就加以提防。’有贤德的人能够谨小慎微,所以才不会招致大祸。现在主公您一次宴会就把人家君臣两人都得罪了,不仅如此,你还不加以戒备,还说:‘别人不敢向您发难。’这种心态不是很妥啊!像蚊子、蚂蚁、蜜蜂、蝎子这些小动物尚且能够伤害人,何况是那么大一个家族的掌门人和管家呢!”
智瑶并没有听从智国的劝谏。
品《鉴》
1. 不甘受欺凌,这是人性。智国看到智瑶在众目睽睽下侮辱韩家君臣,预料韩康子和段规一定会记恨在心,所以才让智瑶做些防备,以免将来受其祸害。
2. 时移势易,强不可恃。智瑶自以为掌握“发难权”而骄矜自满,殊不知现在强不一定以后强,自己这辈子强子孙后代不一定依然强。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仗着一时之强为所欲为,只会给将来的自己和后辈挖坑。
3. 风起于青萍之末。见微知著,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履霜应知坚冰至!
4.节欲而听谏,敬贤而勿慢,使能而无贱,为人君能行此三者,其国必强大。节制私欲而愿意听从他人的劝谏,尊敬贤人而不怠慢他,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轻视他,君主能做到这三点,他的国家一定会强大。可惜智瑶全都做反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静读资治通鉴”!我们将一直专注于《资治通鉴》的学习,并在品读过程中旁通其它传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