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温柔的小绵羊瞬间被伶俐的泼猴擒下,辞旧迎新。于是我们在挣扎之余,想要虎口脱险已几率不大。倒不如恭顺的服从,用一部“微电影”的时间来缅怀一下15年华语电影的盛况,看这些奋不顾身的影像如何冲破在商业与艺术改革中衍生出的“烂片”潮流,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回顾2015年,截止到12月28号,国内票房前十位里,国产电影占到了7部。分别是《捉妖记》24.3亿,《港囧》16.1亿,《夏洛特烦恼》14.4亿,《寻龙诀》(上映中)12.3亿,《煎饼侠》11.6亿,《澳门风云2》9.7亿,《大圣归来》9.5亿。以至于,客观的说,2015年中国电影无论从票房收入还是质量上说,都实现了一个由量产向质变转化的过程。其中,也有相当一批市场表现优异的华语电影,在收获票房的同时,也得到了大部分普通观众的认可,一改往年叫座叫好的局面。这种现象不是出现在某一部电影里,而是出现在了一批电影中。当电影的品质由个体争论转为集体现象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正在悄然发生质变。
由此可见,有的电影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既定目标上的道路,尚需要一些时日继续飞奔。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去年开始,华语电影质量回暖,而且速度非常快。尽管在整体上,中国电影仍然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但仍面黄肌瘦。今天,陆续有人发现了那个刻在碑上的秘密。比如,我们的艺术片开始有了类型上的自觉,《白日焰火》对中国艺术片的启蒙意义,远大于其奖项上的榜样作用。《血迷宫》艺术片导演忻钰坤放下了艺术的架子,绝对是中国电影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大家知道了李沧东所说的“艺术片导演越发要抱着向观众求爱的态度,去小心翼翼地向他们‘示爱”,是更大的艺术。
除此之外,各种类型片也均不乏佳作,新生导演继续快速成长,叙事手法日渐成熟,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故有格局。一.奇观大制作,是最能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实力的门类,也是最能凸显影院观看优势的牌,《捉妖记》与《寻龙诀》则一次次给观众带来惊喜,几乎是全方位地树起了中国大片的制作标杆。二.喜剧片,发光发热,几匹黑马表现不俗。但喜剧片的背后,多是各种势力,如《万万没想到》和《煎饼侠》有互联网高比重的深厚基础,《夏洛特烦恼》与《恶棍天使》均来自于舞台剧,《港囧》则延续了《泰囧》的品牌效应。三.青春片,来自台湾的《我的少女时代》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突破。四.文艺片,贾樟柯的市场回归《山河故人》和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忻钰坤的处女作《血迷宫》都让观众惊喜万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我们无法同《夏洛特烦恼》里一样穿越回青葱流年,也不可同《山河故人》一般眺望不可知的未来。但在这两部片子的导演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去诠释它们,才会让观众如此心服口服的赏票刷好评。再者,好酒不怕巷子深,一壶经老将秘制的管式烈酒,让《老炮儿》品出了苦辣之味。将一个讲江湖规矩与兄弟义气的过气“六爷”冯小刚在金马奖上实至名归,“他讲究,操一口地道的老北京音儿办兄弟义气,他无奈,隐身与胡同巷子里与世道而悖。”一影评人在知乎上侃说。
即所谓烂片时代,是好电影被口水淹没,烂电影却被赞美性的观看和传播;所谓好时代,是观众和市场具备发现这种偶然性的能力,他们发现了好电影,并及时赞美了它。由是,人不能喝几碗鸡汤就能长大,当然也不可能看些电影就说自己见过整个世界。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些,并且让我们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审视自己的生活,搞清楚努力的方向。一辈子长着呢,不是吗?
孙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