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临近放假一口气买回七本书,说是老师给规定的读物。可他每天就忙乎写作业,根本没时间看这些。我大致翻了一下抽出了这本书。早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青少年读物,可惜一直没机会看。既然孩子没时间,不妨我先一睹为快。
从孩子角度看,这是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拳拳关爱。从家长角度看,我知道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我相信他的这部家书巨作对我们每一对父母都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于是我一行行一页页地看下去。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参悟思考的东西,我不想看得太快,担心看的太快犹如囫囵吞枣,不能尽可能多地领悟其中精髓。
用了四天我看完了这本书,对傅雷先生的教子之方感触颇深。傅雷究竟怎样担任父亲这一角色呢?我理了一下思路,总结出几点,我知道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我的理解和文笔只算皮毛,管中窥豹罢了。我只能尽我所能,在此来和大家一同分享我的一些拙见:
一,做家长要做到有底线,有要求,有目标。简言之就是高起点。
我知道早年间傅雷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甚至到了严苛残暴的地步,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暴脾气。但也正式由于有这样明确的要求目标和严格的执行方式,才成就了傅聪伟大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生品格。
我认为这个高起点也可以和父母的文化程度联系起来。孩子的父母无法选择,但拥有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孩子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通常来说,文化程度越高,眼界和思维也宽阔,交际圈虽不是达官显贵,但也是比较有修养的同道中人。孩子在如此环境熏陶下,从言行举止到待人接物就比一般孩子要早成熟。至于将来的学习就业也比一般孩子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和资源。
就拿傅聪来说,若不是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十有八九他成不了钢琴家。在那个年代,饭都吃不饱,有文化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钢琴这种源于西方的高雅艺术了,对普通老百姓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正是因为傅雷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他发现这个儿子在钢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潜能,先是邀请自己的好友雷坦教授,在傅聪九岁时师从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梅百器。若是普通人家根本就没这个觉悟和条件。
二,不凌驾,有真情,和孩子保持平等的人格,亦师亦友。
雷是一个真诚,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甚至有些执拗的知识分子。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可以立刻拉下脸来拂袖而去。
可在《傅雷家书》中也有这样柔软暖心的句子: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孩子,我虐待你了,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尤其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这些都是傅雷对儿子表达的毫不吝啬的真挚的想念、真诚的忏悔以及从儿子身上所学到的东西,他的胸怀浩瀚丰满,感情浪漫执着。他完全把儿子看做一个朋友,毫无保留地坦露心迹,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唯一不变的是对儿子的牵挂与关爱,这种执着和真诚让人既觉可爱又肃然起敬。
三,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话题,促进感情交流和沟通。
傅雷本来就对西方音乐很有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傅聪忠实听众,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
傅聪到了谈恋爱的年纪,他就敞开心扉和儿子谈论感情,并说出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后和你妈妈已经订婚,但出国四年时间,对她的看法三番四次地改变,动摇得很厉害。这个实在的例子很可以做你的参考,使你做事可以比我谨慎,少些痛苦。尤其为了你的学习,你的艺术前途。
看,这就是傅雷教育孩子的方式,总是极其有耐心地温柔地款款道来,他不会直接说你要怎样,你该怎样,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大的框架和方向,让他自己细细琢磨,并对孩子充满鼓励与期待。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在谈恋爱这样敏感的问题上他尽量把自己的观点委婉表达,让孩子接受的心悦诚服,如此智慧的父亲实在少有。
总之傅雷与孩子的聊天几乎是事无巨细,时时处处都浸润着浓浓深情。他与孩子礼貌,客观,率真地面对任何事情,对孩子来说他也是一位值得依赖和信任的长辈。
四,孩子远离身边,如何把握好远程式的帮助指导的度?
在信中傅雷这样说:
“我说了那么多,要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定心实行。”
“孩子,你为什么老叫人牵肠挂肚呢?预计你的信该到的时期,一天不到,我们精神上就一天不得安宁。”
类似于这样急切盼望儿子的来信,自己写的多又担心孩子烦的矛盾情绪的句子很多很多。傅雷在与儿子的家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战友,老师,朋友,家人,甚至在听到孩子的好消息的时候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与他分享喜悦。
从书中看出,傅聪给父亲的回信数量远远少于父亲写给他的信件数量,一方面可能是他的学习演出比较忙碌,再一个我想主要还是他很年轻,经历也少,感悟相对也少,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和父亲说什么或者有些话不愿意说。
作为父亲,他知道一个年轻人在那样动荡的岁月中独自在国外求学,一定有诸多困难,烦恼,迷茫的时侯,也免不了内心的孤独,痛苦,难过和脆弱。因为他就有过亲身经历,所以傅雷尽可能把儿子那边可能会碰到的情况及如何合理应对都帮其进行分析,研究,辩证和讨论。
对于傅聪频繁开音乐会这位父亲是这样说的:适量的音乐会能促进你的艺术,提高你的水平;过多的音乐会只能麻痹你的感觉,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你的艺术。你既把艺术看得比生命还重,就该忠于艺术,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不能只考虑出台的一切理由,而要多考虑不宜于多出台的一切理由。
担心儿子在学业,艺术和爱情的看法上有冲突,他这样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恋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我想你心中的上帝一定也是巴赫、贝多芬等等第一,爱人第二。既然如此,你目前所能支配的精力与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你说是不是?
傅聪结婚后,对于是否要孩子的问题傅雷这样说:我认为你们都还年轻,尤其弥拉,纯婚后一两年内光是学会当家已是够烦了,是否需要考虑稍缓一两年再生儿育女,以便减轻一些她的负担,让她多轻松一个时期?
紧接着他又说: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朋友之间尚且如此,何况父母子女!有什么忌讳呢?我不过。表示我的看法,决定仍在你们。
傅雷就是这样一位睿智的父亲。在艺术,学问这些严谨的问题上他给出的观点明确,毫不含糊,而在一些人生经验和家常琐事上他总是以轻松的聊天方式现身说法,把做人,做事及生活的真谛又细又密地渗透到每一个字里行间,发人深醒,令人沉思。
五,帮助孩子树立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三观。
傅雷性格桀骜不驯,秉性耿直又嫉恶如仇,待人真诚做事力求完美。从和孩子聊天的只言片语我们就能体会一二:
说到上台演奏,他这样告诉儿子: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小事,国家的荣辱得失是大事!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他还告诉儿子:今天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祖国的培养和支持,所以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
1956年6月份傅雷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感触很深心急如焚,他在信中写到:看到内地建设的突飞猛进,自己更觉得惭愧,总嫌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也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间拼下去。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自己,傅雷确实那种把国家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无私品德深深地溶入了血液里灵魂里,融入了他教育儿子的一言一行里。
他的点点情怀,句句忠告往小了说是一个父亲的责任感,往大了说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时刻没有忘记傅聪是自己的儿子,更是中国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一种象征,所以务必谨言慎行。
他告诫儿子要做人真诚,他说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是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后盾。所以做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坚韧。真诚的人才能表现出艺术真正的精髓。
他说:要争取做个伟大的人,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累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展。
在本书中,类似这样的表达随处可见,把伟大而朴素的道理从一件事,一个观点中提炼出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无论是作者的人格魅力还是文学修养不得不叫人赞叹佩服!
在阅读过程中我自认为已十分虔诚,努力思索,但我发觉我也只是傅雷先生精神领域门口的一位观望者,我的所感所悟只是这位思想巨人的一些边角而已。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兴奋,也倍感幸运。我也一度明白,人要始终保持坚持、克制和自醒,可面对纷繁的一切有时又难免摇摆和怀疑,遂需要一些东西来充盈我的精神,此刻我的心就异常平静,像注入了一股沉静的清泉。
《傅雷家书》既深奥浩瀚,又不失细致充满温情,这似乎也是傅雷先生的人格写照。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子女,每一位父亲有机会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一定会让您有意向不到的收获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