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女人某一天的日记:
昨天晚上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古怪。我们本来约好了一起去一个餐厅吃晚饭。
但是我白天和我好朋友去shopping了,结果就去晚了一会儿——可能就因此他就不高兴了。他一直不理睬我,气氛僵极了。
后来我主动让步,说我们都退一步,好好的交流一下吧。他虽然同意了,但是还是继续沉默,一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问他到底怎么了,他只说“没事”。后来我就问他,是不是我惹他生气了。他说,这不关我的事,让我不要管。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他说,我爱他。但是他只是继续开车,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真的不明白,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说“我也爱你”了。
我们到家的时候,我感觉,我可能要失去他了,因为他已经不想跟我有什么关系了,他不想理我了。
他坐在那儿什么也不说,就只是闷着头的看电视。继续发呆,继续无精打采。
后来我只好自己上床睡去了。10分钟以后他爬到床上来了。让我吃惊的是他居然过来爱抚我然后和我……
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他一直都在想别的什么。他的心思根本不在我这里!这真的是太让我心痛了。
我决定要跟他好好的谈一谈。
但是他居然就已经睡著了!我只好躺在他身边默默的流泪,后来哭着哭着睡著了。
我现在非常的确定,他肯定是有了别的女人了。这真的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天哪,我真不知道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2∥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而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面临困境和挫折,我们受到负面刺激,进而作出反应。如柯维所说,在刺激-反应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认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想法”或“看法”——尽管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这段距离非常短暂。
所以,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困境和挫折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将这一过程,总结创建为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A=adversity,困境,指激发挫折的事件
B=belief,信念,个体对A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C=consequence,结果,错误信念B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负面刺激直接引发,而是我们对刺激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
依照情绪ABC理论,女人日记可以表述为:
困境:老公忽然对我态度冷漠,心不在焉。
信念:我可能要失去他了。
结果:我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活着失去了意义。
女人对人生的绝望,并非直接缘自老公的态度变化,而是来自她对老公忽然间变得冷漠这一变化的看法,即她认为老公“肯定有了别的女人”这个想法。
问题是:她所认定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吗?
3∥
负面的刺激通常会引起负面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想法是由过去的经验和线性思维得出,经常是自动的、本能的,而非理性的反应。
日本心理学家久世浩司将负面刺激引发负面情绪的“刺激-反应定势”,比喻为一条条疯狂咆哮的恶狗,并总结出7种“思维定势犬”类型:
我们要想消除消极情绪,就要了解造成负面情绪的认知,进而找到对应的“思维定势犬”。
对“思维定势犬”,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反学习(unlearning)抛弃过去的经验和固步自封的观念,阻断既有的刺激-反应链接,对“思维定势犬”的吠叫进行理性审视,从而找到合适的选项:
-驱逐:对完全非理性的吠叫,断然驱逐;
-接纳:对符合心意的吠叫,选择接纳;
-训练:对有一定道理,又不完全理性的吠叫,可以自我反省,如何驯服它并和它和平共处。
当意识到“思维定势犬”囚禁我们,让我们丧失选择的自由时,我们应该清醒:“思维定势犬”并不是我们的思维本身,我们可以选择冷眼旁观,通过理性、现实、灵活的思维训练驯服它们。
4∥
有一个故事说:
深夜,女儿哭着给母亲打电话:妈!他现在还没回来,一定是有别的女人了!
母亲柔声安慰:傻孩子!不会的!以后遇事别总往坏处想,也许是出车祸了呢?!
依照情绪ABC理论,这个笑话可以这样理解:
困境:女儿的老公很晚都没有回家
信念(女儿):他一定是有别的女人了。
信念(母亲):也许是出车祸了。
结果(女儿):伤心哭泣。
虽然这位母亲的脑筋有点儿秀逗,但如果在女儿看来,老公出车祸比出轨更容易接受,也未必不是化解她悲伤心情的说辞。
…………………………………………………………
好啦,现在可以揭开本文开头的女人胡思乱想的谜底了,男人同一天的日记:
他妈的,今天切尔西(一支英超球队)居然输了!
(《抗压力》笔记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