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战隼的一篇文章,论述的主题是让我们有输入一定同时要有输出。这样才能将看过的学过的书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和血肉当中。其中,他提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写晨间日记。
我也是写过晨间日记的人。拥有一个自己几经修改最终固定下来的晨间日记模板。断断续续拥有大概一年半的“写龄”,早就超过100天了。(大家都知道战隼老师有一个100天计划。他认为养成一个习惯并让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所需要的时间是100天而非过去人们所认为的21天。)然而感受到的收获和改变并没有多大,晨间日记在它“内化”为我的一种行为模式之后(也就是100天过后)也没有成为我改造自身,养成其他习惯的有力工具。我就是战隼老师文章上提到的即使过了100天也收效甚微的人。
我的晨间日记写作从时间上大概可以分为两大段,第一段发生在我遭受到人生第一次比较痛苦(而且痛苦很久,有三个月)的挫折之后,记得开始的日子是2013年9月15日。从那件事情开始,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半个多月里补全了很多之前缺失的相关知识,发现自己的失败,是源自于自身全方面的能力不足和选择错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揪心,最恐怖的是还是会欺骗自己。也是在那个狂补知识的阶段我知道了《晨间日记的奇迹》、柳比歇夫的《奇特一生》、知道了战隼。第一阶段还涵盖了我去北京学习交流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习氛围以及遇到了一些我不后悔的事情,虽然在人间界中,我还是一颗小小的尘埃,在小小的格局中经受快乐和痛苦,急不可耐而求之不得,但我还是非常珍惜那段时光。我曾经在说说里面引用米兰昆德拉《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里面的一句话:“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是的,就像走出了迷雾,拔出了泥潭,我又恢复了自由之身。我终于看清了自己。我可以感受到丰沛的生命力充盈到了指尖,感觉自己是那么有力量。即便未来仍然是不可预知的,我也有掌控它的信心。联想到对自信的定义。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对自己的能力(包括客观上的能力和主观上的能力。比如说会说中文的能力和快乐的能力)和界限有清晰的认知,并能稳步提升自己。
第一阶段的晨间日记用的是简约的模板,出现的问题包括,有些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填九宫格里面的项目比如说“工作”。有的项目想写的东西好多,都无法显示出来了。还有就是项目定义不清,有重叠的部分。比如说感恩的事情和“家人、朋友”的项目可能发生重叠,在写日记时就会产生困惑。还有就是节假日容易缺日记。因为节假日一回家人就懈怠了。最重要的缺陷是我很少查阅过去的日记,也没有做一周总结的习惯,导致很多时候,其实写了日记跟没写的差别不大。我曾尝试把每日计划放进日记,结果就是,我常常把那个计划忘记了,囧。因为我的日记是写在电脑里的,一天之中开电脑次数有限,因此一天当中很难去查看它,不能像一个列表一样随身携带,自然容易忘。反而一开始我以为会成为写日记阻碍的必须打开电脑写,并没有阻碍我多少。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渴望早晨起来写日记,甚至为此坚持七点早起(因为晚点可能有课)。这一阶段的日记的下场,我之前说过,因为不小心点了360的阻止,所以整个不见了。。无比心痛和忧伤,我不得不重新开始。但这样就失去了晨间日记每年对比的意义了。
第二阶段应该是从交流回来的那个学期开始。没有第一阶段那么热爱日记了。失去了仪式感。但是还是继续记录着。之前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不过我渐渐看清了,写日记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类上的问题是可以继续改进的。
后来还是会在假期天然地停止,即便发生了去台湾,期末考试成绩不错等等事情,都没能进入我的记录当中。渐渐地,就找各种借口放弃了这个习惯。真的是:你愿意做只需要一个理由,却能为你不想做找出一万个借口。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自己重新开始日记的理由。也许是它带给我的和我的期待相差太大的原因吧。
那么,你对晨间日记的期待是什么?作为一个记录、计划的工具和知心的朋友,以期找寻到我生命运转的规律,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