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李白这首诗中含有一个春秋时期浣纱女与伍子胥舍生取义、重诺守信的故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亦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把大将伍奢全家三百多人抄斩,伍家独有伍子胥在外幸免于难,伍子胥于是只身逃往吴国。
伍子胥在逃到今天的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沙滩头村附近时,又渴又饿,还迷失了方向。这时,他见一女子在路旁的溪塘边浣纱,他便走上前去,向这位浣纱女子问路。
浣纱女得知伍子胥乃是楚国忠良之后,她便以浆纱的米汤给伍子胥饮下充饥,并指点伍子胥通往吴国的道路。伍子胥在吃饱喝足之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给了浣纱女,并嘱咐浣纱女切莫暴露了他的行踪。
伍子胥踏上浣纱女指点的路,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浣纱女还是站在原地不动,他遂心中起了疑虑,他担心浣纱女在他走了之后告密,他便又折身返回。
浣纱女见伍子胥折返回来,知其心意,是怕她告密,她便抱起溪边的一块石头纵身跳入了溪塘中,自溺而亡。伍子胥见浣纱女为他舍身取义,深感震撼,他当即冲溪塘跪下,许下日后必以千金报浣纱女今日之恩。
数年后,伍子胥成为了吴王阖闾的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大将孙武带兵攻陷了楚都,伍子胥掘了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并一把大火烧了楚王的行宫,报了楚王当年对他家的灭门之仇。
伍子胥自楚得胜返回吴国途中,他来到了当年浣纱女为他舍身取义的溪塘边,他将自己在楚宫中缴获的三斗三升“金豆子”撒入了溪塘中,以敬浣纱女。随后,伍子胥还在此溪塘边和浣纱女居住的地方为浣纱女建起了庙堂和贞女祠,以报浣纱女当年之恩。
伍子胥为浣纱女撒金报恩的溪塘从那以后遂命名为黄金港,一直沿用至今。千年之后,还不断有人在此溪塘中捞取到当年伍子胥撒下的金豆子,这些从溪塘中取上来的金豆子有一部分被当地政府收集上来,现在就存放在南京市溧阳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