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妈妈之前, 你首先是你自己。
宋倩崩溃的大哭, 自己这都是为了什么啊。 辛苦的带大孩子, 最后孩子还不听自己的话, 不让玩儿玩具,偏要玩儿甚至还学会了说谎,甚至为了能玩儿拉着爸爸乔卫东一起骗她骗老师,还逃课。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她专心学习,难道这有错吗?
不得不说,英子是个优秀的孩子, 优秀的成绩,好的性格,还乐于去做志愿者工作。 在高三之前她的名次一直很稳定。 到了关键的一年似乎什么都变了。
宋倩依然是给孩子准备了考试题,英子也已依然像平常一样,不一样的是宋倩觉得事情慢慢的变了。 孩子不听话了, 不让干的事儿非要跟你对着干。
《小欢喜》里面的这位妈妈,可以说是最尽心的妈妈了,从小就是学霸,让她在辅导孩子学习上游刃有余,工作的原因,她更清楚哪些试题适合孩子, 怎么评估孩子的不足,怎样测算孩子做题的速度,也能评估出孩子考一个好大学的机会有多少。 英子的学习成绩也一直维持在前几名。一切都跟她预想的一样, 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
1、 爱孩子,首先要关爱自己
她是焦虑着的, 面对忽然搬回来住的前夫,她担心孩子和他们走的太近,远离了自己。 她和自己过不去, 和孩子怄气,冷战。宋倩的内心其实是有着不安全感的。一次失败的婚姻让她把重心都放在照顾孩子的事情上了, 事无巨细用在她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只是们没有了自己选择权利的孩子逐渐的变得和妈妈的关系疏远了, 她开始斟酌自己说的话,自己的行为。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宋倩给英子买了海参,但孩子不喜欢这个味儿,当着她的面吃了下去。 等宋倩出门,第一时间跑到垃圾桶呕吐。忘记拿东西的宋倩推门正好看到孩子在吐, 但英子却没有说自己是因为不喜欢吃而吐, 而是说谎话骗了她。
亲子关系中,孩子开始用撒谎来欺骗家长的时候,多半是因为对家长有了想要隐瞒的想法,觉得如果说了实话会挨批评。
2、 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英子慢慢的改变了自己的爱好,她不玩儿玩具了, 也不去做志愿者了, 可是她的成绩并没有如预想中的保持住。
我们的爱太令人窒息了,大家都明白时间紧迫,可是没有了自由的孩子,她真的还快乐吗?
在《让孩子学会思考》中,作者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提到了了这么5种家长,
1、 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的解救型家长
2、 火速满足孩子需求的家长, 孩子完全不需要做任何耐心等待
3、 不顾一切推动孩子向前冲的家长
4、 轻易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家长, 不给他们努力获取的机会
5、 因为内心的负罪感或者不安,家长冲动行事
我们充当了孩子的超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 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他们做出决定, 这就是“直升机式的家长”,随时随地准时到达,准确的给你提出建议。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有了自己的意识,有了自己的想法, 也懂了的自己做这件事情要考虑后果, 适度的给予孩子自由,孩子才能成长起来。
相比之前《小欢喜》中的刘静就更让孩子喜欢, 她的儿子成绩一般,平时就喜欢游戏和卡丁车,加上夫妻两人常年在外地,刚刚搬回来一家人住在一起,一时间三口适应就需要一个过程, 刘静并没有把孩子爱玩儿的天性抹杀, 而是和孩子一起去体验卡丁车,引导孩子虽然赛车手是个职业,但也要有一定的汽车方面的技术知识做支撑。
同样是对待孩子的爱好,一个妈妈把孩子逼迫的只想逃离, 另一个妈妈适当的引导孩子重视学习的重要性。
3、 关注自己并不意味着错失孩子的成长空间
邹锦华在《我是妈妈,更是自己》中说出了自己坚持了多年的“幸福日志”的事情,每天坚持记录和昨天不一样的地方。 为了能更好的记录生活中的小幸福, 她利用5W1H(where/when/why/what/who/how)的方法加强了记录。 作为妈妈我们有时候会迷茫, 有时候也会说出宋倩经常说的“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在每日简单和平凡的生活中逐渐的迷失了自己, 似乎我们忘记了自己,除了是妈妈,更是自己。
《小欢喜》的最后,宋倩一家经过心理医生的辅导,逐渐的找到了对待孩子,对待家庭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孩子逐渐摆脱了抑郁症的状况,开始有了笑脸,而宋倩也在孩子即将高考的时候和前夫复婚了。 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关注孩子,但她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应有的样子。
我们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想伸出手帮忙;我们因为不想让孩子因为没带作业,而火速的赶到了学校;我们还因为担心孩子独自外出迷路,而选择亲自接送;只是我们忘记了孩子是逐渐成长,也忘记了自己要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同时,妈妈也需要成长。 用生活中的小幸福滋养自己,用适度的爱保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