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课程的补课笔记。看 ch1 的学习材料的时候,完全忘记在 ch0 的时候讨论过常见的认知偏差的问题。复习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散和批判,整理一下方格纸上的内容。
认知偏差
处理信息过程中,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导致信息处理策略简化而引起的思维错误。从定义发现三个重点:
- 下意识(俗称没过脑子)
- 相对简化
- 引起错误
「下意识」是因为遵从经验法则行事,基于对过往结果的统计归纳,这个「下意识的思维方式」没惹过什么不能接受的麻烦。否则,一个理性人会改进这个思维方式甚至抛弃它。
关于「相对」简化,想起美剧《豪斯医生》中某一集的剧情。豪斯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病例,所有自认合理的推断都被治疗结果逐一推翻,病情迅速发展,病人岌岌可危。在一次给病人检查时,团队的小鸭子们信心满满地对豪斯说:反正你最终总会发现真正的病因是什么。豪斯回答说,没有治好病人之前,没人知道哪次是最后。
观众们基于上帝视角,根据进度条就知道所谓的「最终」大概会在什么位置出现。但我们身处生活这部大剧当中,有些进度和尺度并不容易辨识。同理,相对简化并不容易识别,至少惹出麻烦之前是这样的。
所以,引起错误是最重要的一个反馈。只有引起错误了,我们才会反思下意识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存在隐患,这条捷径是不是因为跟正确路径相比是「相对简化」的。
时间维度的认知偏差
课程给出的例子是:爱向前,厌向后;病毒学家与宇宙学家。
病毒学家因研究对象是病毒,量变和质变所需的时间都非常短(参考流行疾病的转播);而宇宙学家的研究对象则是天体,它们的时间尺度往往是万年、亿年来计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病毒学家和宇宙学家在做学术时「下意识」思维方式并不一样。
换更通俗的例子:有哪些伪传统?,有哪些是 1949 年后才开始存在,却常被部分人当做传统的事物?。甚至火炕、喝热水这些事物,也并非自古以来。
空间维度的认知偏差
课程给出的例子是:爱向下,厌向上;《创新算法》机器人。
《创新算法》一书尚未研读,对例子不做评论。但是想到一个更好玩的例子,来自电影《安德的游戏》。电影中,安德在失重的太空穿梭机上发出了不合时宜的笑声,教官问他为何发笑,安德解释道:想到在太空中不再有上下的概念,看到教官是水平的、自己是竖直的,对于教官而言却是恰恰相反。
所以,我们对于空间中「上下」的偏好也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存在上下的这个概念。如有某天实现了太空时代,熟悉零重力环境的人的认知偏见也许就是「上下」以外的东西。
想到《心智社会》中马文·明斯基引用佛陀的一句话,跟这个例子放在一起也很值得玩味:天空是不分南北的, 人们在自己的思维里进行了划分, 之后就相信这是真的了。
变量关系的认知偏差
课程给出的例子是:操作主义 PK 本质主义;幸福是什么。
这种哲学问题,我要么是没理解导致无法找出问题,要么是认同了这个例子。不过,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