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细雨中溜达跑步,让细雨洗去洗身体的疲惫和僵硬,特别舒畅。
返程时约七点半,看到思源楼的几个教室里亮着灯,心理猜想是不是昨夜忘了有教室忘了关灯,或者是不是有同学早早到了教室,但大概率应该是第二种。一转念,便想到楼上去看看。果然,好几个楼层好些教室里都有一些孩子在里面。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做作业,也有的在刷着视频,还有几个孩子在楼道里等着开教室的门。
这时,有一个词语突然冒出来,便是——“见证”。我是学校的老师,是一位在学生眼中有权威,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我可以给他们带来一点什么影响,去见证鼓励这些孩子,甚至只是看见他们的“在”?于是,便邀请这些有缘分的同学们和我合影。我的邀请语是:“同学(们),早上好!看到你(们)这么早就来到教室,我们很有缘分。老师想邀请你(们)合个影,可以吗?大多数孩子在诧异一下之后,便欣然同意了。合影时,我会说:“我要为你们点赞,这么早就来到教室!”然后,我也会和他们寒暄几句,问问他们有没有吃早餐?在学校里生活如何?有一位同学在教室里带了助跑器,就简单访问一两句,他是怎么爱上跑步的?有谁在影响他?等等。有一位阿苦同学是之前认识的,在我们合影之后,他迟疑了一下,也掏出手机说:“老师,我能我的手机和你一起合个影吗?”我说我欣然答应,希望这也成为他自己的一份美好回忆。那位女生在拍第一张时指肚对着屏幕,第二张时翻过来,用指甲对着屏幕。我和她说:“你的动作跟我的女儿一样。”还有一位同学在赶作业,他不喜欢面对镜头,便邀请他只入镜、不抬头。
我的觉察和反思
最深的一个觉察就是,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用了怎样的理论假设,是一种带着理性的自觉。我和孩子们一起拍照片,为他们点赞,这是一种“叙事见证”的方式。透过拍照,可以看见孩子们的在、孩子们的努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发光。哪怕是细微的、看起来很平常的行为,也可以透过老师的刻意描绘、仪式感的表达,变成很有价值的、印象深刻的行动。
当我去和同学们寒暄的时候,也带着“访问、好奇、丰厚”(这些都是叙事的技术和理念)他们故事的心意,去寻找他们看起来平常,但实际上独特而丰富的生命故事,进行彰显、渲染、定格。这样的访问,对于他们的生命来讲,是一种加持、点亮,也可以带出的存在感、意义感,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我给那个带着助跑器的孩子说:“我们学校五六千人中,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样的设备。有这样的爱好,你是独一无二的。”(其实当时也看到他长长的头发,心中忍了忍,没有当场指出。或许,那需要另一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