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个奸贼,还有人直接称他为曹贼,《三国演义》给他的定义是“乱世奸雄”而“奸雄”几乎成为了曹操的盖棺定论,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人说的对吗?
先来回顾他的一生以及比较重要的事情。
《武帝纪》开头是这么说的“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在这里,曹操的身世有了争议,上文是《三国志·武帝纪》原文,其中说曹操是汉相国曹参之后,紧接着,便又出现了两个人。“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这两个人分别是曹腾和曹嵩,他们俩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上文的最后一句话“嵩生太祖”,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清楚了,有一个叫曹腾的宦官,收了一个叫曹嵩的养子,养子曹嵩生下了曹操,现在至少确定了两代关系,曹操和汉相国曹参有没有关系就不重要了。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於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这是说曹操小时候的事情。
说他少机警,有权数,放荡不羁,但是有些不务正业。《曹瞒传》中记载了具体的事迹。他不务正业,让他叔父给逮着了,于是他叔父向他父亲告状。之后曹操又遇到了他的叔父,便装出了中风的样子,他叔父又跑的他父亲那里报告,他父亲去看曹操是,曹操却一点事都没有,于是他父亲就不再相信他叔父了。
从上文可以看出他的鬼点子很多,当然也是很聪明的。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从上文可以看出他此时已经蠢蠢欲动了,想要出去闯荡一番了。很快,他就走上了仕途。"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他初入官场,便锋芒毕露,不理会权贵那一套,我管你是不是权贵,我只按照法律执行,只要是在我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十分的霸道,现在他完全是以“治世之能臣”的身份行事的。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魏书曰》: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於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这时,天下已是大乱,黄巾军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名号准备造反。趁着这天下大乱,谁都想趁机捞一把,这个时候谁还在想着别人,谁都想着怎样让自己多拿一点好处,或是给自己找后路,找靠山。一些平民百姓的心全都跑到了黄巾军那里了,大街小巷都是一些上文提到的“淫祀”,就是祭祀的庙堂,这时都是在祭拜天地,或是迎接黄巾军。曹操把这些庙堂都毁掉了,禁止百姓们迷信鬼神。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有几个地方豪强联合起来,想要拉上曹操,一起废帝自立,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地方豪强有很多,他们都没有行动,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是危机四伏,风平浪静是个表面的现象,他们都在暗地里做着准备,他们都在养精蓄锐,谁先动手,就会遭群起攻之。
曹操拒绝了他们,很快,他们便失败了。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很快,这些地方豪强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联盟。看似是一个联盟,实际在自相残杀。很快,董卓有了行动,起兵到了洛阳,挟持了天子。
太祖的兵力很弱,于是和夏侯惇一起到扬州招兵买马。很快,吕布和司徒王允一起干掉了董卓。而曹操这边则是热火朝天,收了降兵三十余万,曹操收了其中的精锐士兵,号为青州兵。
之后曹操势如破竹,连攻下十余座城,投降的人都封官。
之后又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迎接回了皇帝,稳定了朝政。
"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他死时六十六岁,留下了一条命令,他说天下还不安定,葬完我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不得放松,不要往我的墓里放珍宝。
他征战一生,死后却又留下不好的名声,实在是不因该。
有人说他自私、阴险、奸诈,说这些的人为什么没有看到他的宽容待人。
官渡之战结束以后,他把在战争中缴获的许都和自己军队中的人写给袁绍的信件,全部予以烧毁,不予追究,这一方面是要赢取人心,同样也有宽容大度在里面。他对贫民百姓的好,为什么没人说,建安七年春正月,他发布命令:“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曹操体恤百姓军民,分配田地,鼓励耕种,设立学校,建祠立庙。这还不是为了百姓的生活。
他重视教育,为国家的未来着想,这难道是自私。
他的一生里做过的事有好有坏,判断他的好坏不能只从一件事或一个方面看,他的大半辈子都在为国征战,最终建立了霸业,或许他死后,他的后代做了一些事情,和他有关联的人做了一些事,但都和他无关,他,曹操,这一辈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武帝纪·魏书一》注:(由于我没有带书本,所以是在杨枫老师推荐的网页上照的,所以没有页码)(参考的具体内容都在文中打出)网页链接:
http://www.guoxue123.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