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虽然这一章不长,但其实有好几个点都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

1.不能忽视目录。

2.第一遍读一本难懂的书的时候,不要纠结于不懂的地方。

3.用双手矫正阅读中常见的坏习惯。

4.略读是精读的必要前提。


一、不能忽视目录

1.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好像从小到大在我受到的关于读书的教育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让我看目录这回事,即使被提到过,也因为没有强调目录的重要性而被我们忽视了。

看到这一段之后我忍不住去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录,不得不承认读完目录之后的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厚的兴趣,因为我在目录里看到了我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想要知道的答案。

研究目录不仅是为了提起对这本书相关内容的兴趣,更多是为了判断这本书的主题和价值,如果不看目录就翻开一本陌生的书,很有可能在读完或者读到一半之后才发现这本书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去阅读。

以前在这一点上吃过很多亏,我看书之前从来不看目录,大多时候连这本书的简介和定位都不知道,完完全全就是拆盲盒的状态,所以也经常有看了几页或者看了一半发现自己根本看不下去或者完全没必要看下去的状况。而在阅读前研究目录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虽然书里也说“目前, 虽然偶尔你还会看到一些分析性的刚要目录,但已经不普遍了”,但是哪怕只看标题也可以大概知道一些方向,起码比瞎子摸象要好得多。

2.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在东野圭吾《恶意》的腰封上的一段话——“我想写的是出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这段话引起了我对《恶意》无尽的兴趣,促使着我读完了整本书,虽然读到最后感觉有些失望,但不妨碍我理解到腰封上文案的重要性。

3.

不要忽视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想起来中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语文老师时常强调的开头和结尾,他们总告诫我们,阅卷老师一般不会那么细致地看我们的文章,但肯定会看开头和结尾,所以反复提醒我们要在开头和结尾写出新意,起码要在这两个地方强调一遍我们的论点。结尾部分的重要性自此可见一斑。


二、第一遍读一本难懂的书的时候,不要纠结于不懂的地方。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

······

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这一部分对我的触动不可谓不大。

初中的时候《文化苦旅》在推荐书目里,由于买的那本的书封很厚重,我很喜欢,所以没看别的书,只看了这本。第一遍看的时候满脑子“哇塞”,觉得每一句都很美很有道理,又觉得自己每一句都没能看懂,所以看的很慢,也经常反复看一段话,所以阅读每一章的时间都被我拖得很长很长,以至于有时候看完一章我甚至想不起来这一章究竟讲了什么。

作者把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讲得很清楚,毕竟学生时代我们的阅读带着目的,更多是为了认字、考试,阅读本身的优先级反而很低。而如今,单纯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我们,当然应该改变一直以来的习惯和方法去读。

其实一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去查阅去纠结是很容易让自己读不下去而放弃的,尤其是第一遍的时候,尤其是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毕竟逃避困难是人之常情,而暂且不理会这部分困难对常人来说更容易做到,所以也更容易坚持读完一本书。

而读完一遍之后,很多之前觉得难懂的地方或许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此外,第一遍跨过那些读不懂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促进对这本书的理解,因为如果第一遍就纠结于一字一句一段,即使慢慢读完了,也难以形成连贯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可能会因为自己读的久就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这本书,而不会读第二遍。但如果自己很清楚第一遍略过了一些东西,势必忍不住回去读第二遍,而读第二遍的时候,肯定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就像文中提到的莎士比亚和《国富论》的例子——

譬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裘利斯·恺撒》(JuliusCaesar)、《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或《哈姆雷特》(Hamlet),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譬如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经典作品《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我们会选这一本做例子,因为这不光只是一本教科书,或是为经济学家写的书,这也是一本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书),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斯密说得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关于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润与利息种种因素,市场在定价中的角色,垄断专卖的害处,自由贸易的理由等等。这样你在任何层次的阅读都不可能很好。

简单来说,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过分在乎细节,就容易忽视更大的框架。

这或许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阅读误区,哪怕此时此刻或许也是。


三、用双手矫正阅读中常见的坏习惯。

半个多世纪以来,速读的课程让我们有了一个最重大的发现:许多人会从最初学会阅读之后,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sub-vocalize)的方式来阅读。此外,拍摄下来的眼睛在活动时的影片,显示年轻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fixate)现象。(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他们在读这一行字的时候,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

又是一个在看见这段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问题。准确来说,我知道自己在阅读时应该有这样的行为,但是我并不知道这是一种“错误”。

而且在我看到作者说这一点需要矫正的时候,我下意识就拿出手指引导视线,而这一个动作与作者接下来的理论高度一致,一致得让我震撼于身体本能以及这份理论。

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很复杂又很昂贵。无论如何,任何复杂的工具其实都比不上你的一双手来得有用。


其实这一段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认识到了我身上的错误,而是通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的错误”这一点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我相信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很多人身上,但在没看到这本书或者相关的内容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种“错误”。

阅读能让自己脱离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圈子里的认知,跨到另一个台阶看待问题,这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有互联网和电视收音机之前,只有阅读能做到这点。


四、略读是精读的必要前提。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略读过后,你就会很清楚了。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

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

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读这些之前从来没有老师教过我略读一本书的重要性,读完这些之后我才惊觉自己从前忽略了多么重要的一步。

有时候正因为心急,追求高效率,想要第一遍就能详尽地读懂一切,才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和理解的浅薄。


五、摘抄

 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②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③ 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⑤ 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心理障碍所能比拟甚或涵盖。

⑥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⑦ 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⑧ 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

⑨ 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地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力。

⑩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