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3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是同类,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那是人生一大乐事。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吗?
3.我们常常训斥下属:“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背地里埋怨客户:“唉呀!我简直跟他没法说!怎么说他也不明白!”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也应该很明白。也有一些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我们根本弄不了呢!
4.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敬父母叫“孝”,敬爱兄长叫“弟”,即悌。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的,这种人是很少的。
6.程颐说,“孝弟”,是一种顺德,和顺之德,“孝弟”之人,就不会有犯上悖逆之事。德有本,本立则道充大。孝悌是在自己家,然后仁爱及于物。儒家叫爱人悯物,不仅爱人,也珍惜物品。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吃饭,那餐巾纸特别厚特别大,使用的时候,撕成两张节约着用,这就是悯物。
7. 在家孝悌的人,自然养成仁爱之本,所谓亲亲而仁民也。先爱自己家人,然后才会爱别人,自己家人都不爱,不可能对别人有真情。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4
1.从说话的语气和神色,最可以观察人。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令”是善,就是伪善的神色,巴结人的神色。
3.朱熹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满脸堆笑,满嘴涂蜜,只是装饰表面,讨对方欢心。这时候,就人欲放肆,而本心之德没了。谁的人欲放肆呢?一是那被巴结的人;二是那溜须巴结的人,他的人欲藏着等机会放肆。这样的人,“鲜矣仁!”仁德是不会多的。
4.张居正说:“其丧德于己耳。若究其害,则又足以丧人之德。”他首先是自己的仁德没了,而祸害在于足以让对方也丧失仁德。
5.张居正说,说话的语气和神色,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最可以观察人。有德的人,语气神色都很正。如果善为甘美之辞,迁就是非,阿谀奉承,让听的人高兴,那就是巧言。刻意为谦卑谄媚之色,“柔顺侧媚”,迎合对方的意思,那就是令色。人之常情,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见到甜言蜜语的人,就很容易喜欢他、亲近他。喜欢他,就察觉不到他的奸猾,由此变乱是非,中伤好人,以至于倾家破国,这样的事有很多,所以用人不可不察也。
6.朱熹说:“圣人辞不迫切。”圣人说话,不着急,不急于去引导对方,更没有私藏不可告人的目的,也不为自己的利益。他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你听,他很高兴,你不听,他有耐心。前面学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