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离公司近的缘故,特意去听了张德芬在中信书店的一场分享会。
事实上,除了她的那本很有名气的,「身心灵修行必读经典」《遇见未知的自己》,除了她为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外国小说《美食祈祷爱》作序,我对她的了解,不能更多了。
这一次去,也不是为了沾沾名人的光,多些日后与人聊天的谈资,甚至自诩见过世面,事实上,在北京,这样的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可能发生,而是因为,我的一位朋友对她十分青眼的缘故,而他恰好在外地出差,我想如果能够得到她的签名版作品,他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十分欣慰。
能够施与别人快乐,是一件值得欢庆的事情。有这样一个值得你去关注与取悦的人,也是一种恩赐与难得。
全场活动,也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刘海漂染了几缕紫红色的张德芬,化了浓妆,身着十分绮丽的红衣,仿佛想要掩饰年龄带来的身心上的客观改变, 其实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无论是世俗意义上,还是心灵层面的维度,张德芬应该算是一个有修为、有造化的女人。
从她幽默得体的谈吐、沉默时候始终面带笑容的神情当中,我能够捕捉到这种磁场,这是一种微妙而又蓬勃的感应。
人们为何欣赏事业女性,因为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自给自足,不取悦,不轻浮,不急躁,不浮夸的矜持与柔韧,令人如沐春风。
一些人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一些人憧憬拥有这样的人,无论是to be ,还是to have ,背后的心理动机其实殊途同归,因为从她们身上,能够获取一种更加充沛积极,明朗丰盛的能量。
我十分信赖一句话——“所见即所得” ,这句话的真意并非是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但你看到了,至少立足了甄别与评判的第一层基石,是你手头拥有的第一手素材。
我相信我的直觉,我不遗憾自己在没有读过她的作品,仅凭了解一些零碎散落的只言片语的情况下,就来参加她的分享会。
隔着三排观众,我眼前端坐着的张德芬,与她在文字当中流淌的气质,没有太大的出入,这是一种难得。
一个人的内在,是很难被探寻被领悟的部分,正因为高处不胜寒,所以分外渴望被人靠近,给予一些妥帖的温暖。
这也是为何,大多数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能够正视,进而珍重的,是隐藏在色相背后的那个,隐秘的,卑微的,千疮百孔的,狷介的,冷淡的,或者脆弱的,纤柔的,热情的自我。
这种内在的自我,又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人领略得到,往往需要对方拥有一颗诚恳、踏实、庄重、通达、敏感、强悍的内心,而这颗心,又是太过稀罕的东西,说得残酷一点,哪怕那个人拥有这样一颗心,他是否愿意将时间倾注在你的身上,又是一个令人摧眉折腰的问题。
用外表的修饰,来显现和展示,来突出与强化个人的内在,因此也成为了人们不愿为之,但往往黔驴技穷,不得不为之的手笔。
于是,「相由心生」变得愈来愈深得人心。
张德芬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尤其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一本「畅销书」,她自言创作的过程短暂舒爽,十分酣畅淋漓,才用了不到几周的时间。
灵感的到来,常常仿佛从天而降,思维的洞窟轰然中开,就此柳暗花明,挡也挡不住,但是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懂得,所谓的突如其来,不过是日以继夜的思索累积到了一定程度,触及灵感火花,量变引发质变,抵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而已。
在这场分享会后的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将原作从头至尾地读了一遍。
在这本「都市身心灵必读经典」当中,一句最经典关键的话,莫过于「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在作者的观念当中,外在环境并非决定因素,真正「扭转乾坤」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外在发生的一切,也即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生活案例——女主角若菱,如何面对态度冷淡,表情严肃的婆婆。同样的一件事情A,在三种不同的「解释」话语下,会触发截然不同的三种结果。
B 1是若菱觉得婆婆对自己有意见,所以她就会心生委屈,甚至是怨怼难过;B 2是若菱保持中庸,觉得婆婆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B 3是婆婆可能身体不舒服,那么若菱就会嘘寒问暖,婆婆自然会感受到来自儿媳的细心关注,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更加亲密。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能够换一种心境,面对人间的变幻莫测,面对人生的世事无常,如果能够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去消解,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样连绵不绝的「处世经验」与「处世态度」,终究会锤炼和铺垫出不一样的人生。
听起来,有几分唯心主义的意思。但如果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其实这种「心灵」自我疗愈,是十分有必要且有效果的。
至少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类似「心灵瑜伽」的修行,让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与亲朋好友的交际当中,如果能够适当缩编自己「膨胀躁动」的「小我」,内在空间自然就会扩大,人心就能够包容和承担更多的东西,无形之中,其实是对自我的赋能。
这并非一味的被动与妥协,而是及时地提升焦虑氛围的燃点。在这样一种柔韧心境的加持之下,一个人自然会散发出更加丰沛与积极的能量,而所谓因果就是,同种质素的能量,会互相吸引,逐渐累积。
久而久之,你就会遇到生活中更多的善意,走上更宽阔的道路,拥抱更明朗的人生。
它们不断地补给你,不断地强大你,不断地成就你,其实归根结底,是你自己种下了美好的前因。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它启迪着世人,当世界上的更多人,都乐于并且善于发挥自己的正向能量,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善念,首先从小我出发,而不是一味地埋怨、诉苦、愤世嫉俗、高屋建瓴,那么社会必然会一步步朝更乐观的未来迈近。
所以,遇见未知的自己,其实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首先应该正视自己的明媚和晦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进而用微光去取替阴暗的角落,最终悦纳自己。
人性的幽暗是无法彻底消灭的,我们此生所能够修炼的境界,不过是让鸟语花香的那一面占据上风。
结束的时候,破天荒地,我参与了观众互动的环节,这对于一个不习惯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人,是一种对舒适区的打破,一方面因为昨天遗落的钱包今天忽然意料之外地被找到,所以内心激荡着一股兴奋与雀跃,另一方面也因为,通过这件事,我对张德芬主张的,修持内在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联结。
这对我的发言,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动机。
「昨天我发现自己钱包掉了,第一时间给爸妈打电话,告诉(骗了)他们,钱包里没有钱,银行卡什么的都可以补办,身份证麻烦一点,但也不是大问题,你们不要担心,如果收到有关钱财的短信,不要信。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些失落,但是没有想过要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影响到最亲的人。自己一个人能捱着就捱着。没想到今天,就遇见了转机。所以我相信,生活总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关键是自己,怎样去对待。修持一个美好的内在,进而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生活会呈现出它明朗的质地。上天或许也会因此而对你垂青。这也是张老师给予我的启示。」
发言的时候,自然没有这般流畅。但是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过如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能够传递明媚积极的引力,是我们需要修持的技能。
来到北京以后,愈来愈体会到这句话的饱满皮实和坚定有力。
来现在的公司应聘的那天,在SKP 附近的一家咖啡厅兼花店喝咖啡,店长很年轻,戴眼镜,斯斯文文的,我坐在咖啡店外看书,他在身前不远处浇花,我问他要一支烟,他笑着过来,很周到地给我点烟,那一刻很温暖,于是多聊了几句,得知彼此同龄,而且境遇相似,都是从异地来到北京,对生活,拥有美好的指望。
第二次去的时候,和新同事,一人点了一杯招牌咖啡,他非常礼貌亲切地端来两份甜点,虽然坚持买单,但他一力推却。后来在店里买花,更是享受十分可观的折扣。这也是为何,我经常光顾那家花店的原因,虽然如今他已经不在那里了,因为咖啡店关闭,换作其它用场,但是我与它的关联,并未就此断绝。
这份经历赐予我的,不是得到别人多少小恩小惠,享受同样的服务,却节约了多少钱, 而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一家咖啡厅,一间花房,完全可以拥有另一种能量吸引,甚至是一段值得回味悠长的故事,而区别只在于,你的态度和方式。
这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很多人来来去去,很多地方山长水远,我们拥抱或告别,我们欢笑或流泪,而水落石出,春风化雨,留下的,是一个更加饱满皎洁的自我。
想起不久前与某同事的交谈,很幸运,来到北京的,遇见的大多是很好很好的人。
她看着我,言辞恳切地说,那是因为你自己很好啊,所以就会吸引和你一样好的人,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嘛。
不知道为何,这一句话在我的心头,荡漾起了久久的余波,我想自己会用漫长的余生去咀嚼和吸纳这句话的深意和美妙,愿你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