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 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改革评价制度。现行的评价方式是“非教育”的、“反教育”的,不仅无助于学生“人格成长”,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陷于极其狭窄的领域,牺牲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现行的评价方式因为主要以纸笔测验的分数为依据,这样做无助于教学活动自身的决策与改进,而且丧失了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性的作用,对学生乃至对教师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他还颠倒了教育目的目的与评价评价手段之间的关系,压抑了师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曾经看过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感觉他的教学改革评价制度就真的起了效力。杜郎口中学从改革初期的“让学生动起来”,到改革攻坚阶段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直到现在日臻成熟的“336自主学习模式”,真正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老师之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等根本性的问题。 他的“自主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部机制,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育过程,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积极主动且全面发展的人。 他的让学生根据教育的要求选择,确定目标,拟定活动计划,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养成了不依赖、不依顺他人、独立正确的选择目标、执行自己计划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富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计划而作出不懈的努力的毅力和热情,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并能通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来协调外部的教育要求与自己的目标、活动的关系,使自己的动机与行为连贯一致。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保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并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而实际上,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的范围和程度是随着他“自主性”品质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相增长的。 这些做法与本章节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很赞成一种观点即校长是学校改革的核心。不管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还是陶行知的”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之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办出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改革之推进,与一个学校的校长的先进理念不可拆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校长支持则改革可以得到推进,校长理念先进,紧跟改革步伐,则学校不会落后淘汰。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