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晨,窗外细细飘雨。
翻开了吴晓波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读着读着,便已是中午。
01
阅读让人心静,也让人心安。从阅读过的书籍中,也看到了自己淌过的时间之河,看到自己深浅不一的脚印。
阅读,大概是这段溪河上盛开的花吧,春去秋来,换了一季又一季,不曾使河边的这片土地贫瘠,不曾让自己失望。
斗胆将阅读视作生活中的美好,却又羞怯于提及自己的阅读量。我所能想起的最早的阅读记忆,便是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看哥哥的小学语文课本,忘了那时候是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仅凭认识的少量的汉字,有时是在晴朗的早上,有时是在阴沉的某一天,将《小蝌蚪找妈妈》读了好几遍仍爱不释手。
也许从那时候起,便无形中养成了独处安静的习惯,以至于长大成人,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总要留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
02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中国人是吃故事的。”大概“吃故事”就是“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无法摈弃的习惯和爱好吧。人们从食物中获取行走、说话、与人社交的能量,也从故事中获取与食物所提供的类似的能量。
曾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一些激励人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书籍、文章、句子(俗称“鸡汤”)。在沮丧过、徘徊过、自卑过的那段日子里,从别人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汲取着微弱的能量,靠着别人的经验寻找着方向。
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信乘势而起,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入侵人们的生活,各类的“鸡汤式”、“导师式”的文章来势汹汹。久而久之,从这类文字的阅读麻木和审美疲劳中蓦然警醒,继之取关了相关的公众号,卸载了相关的APP。大呼:“轻松!”
慢慢地,喜欢一些理智的、经得起推敲的文字。不是读了让自己瞬间热情浪花满满,激情澎湃,而是更多地让自己沉下心来,更多地向内思考自我。
03
想来,阅读也是一种自我的需求,每一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阅读需求,每一成长阶段对所读的东西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的生活小之又小,像一个小口袋,有时急着往里塞些什么,有时又急着往外丢弃什么,阅读不曾让我产生抛弃的想法,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对他来说美好的事物。
小之又小的生活已经足够单调,至少让阅读使时间变得丰满起来,即使它从不开口言语,它所给予人们的安静已经是一种强大的陪伴,让人愿意将短暂的生命省出更多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