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力量,它无声无息,却能穿透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它是希望,是梦想,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追逐光,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一束光在等待着我们。我们靠近光,因为它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恐惧。最终,我们成为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题记
在教育的广袤领域中,书籍如恒河沙数,但能够深深触动人心的却为数不多。《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无疑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更激发了我们对于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教育世界的深度思考。很荣幸能加入新网师公益行专家库,第一次在这么宽松、愉悦,有计划,有组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同读完了这一本书,阅读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对中国教育深入骨髓的了解,更是一次对自己心灵深处的触动和洗礼。
一、追寻光:理想与现实的交汇
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教育的光芒始终璀璨夺目。从古至今,无数教育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教育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科举制度的创立,再到近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朱永新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践行着新教育实验,在新教育实验中,朱永新教授始终强调教育与理想的紧密联系。他深知,没有理想的指引,教育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中,他明确指出“教育和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这种理想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对现实教育状况的深度反思和改造的渴望。
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我看到书中提到的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先生对于朱老师获得一丹教育发展奖说的那段话其中:“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在论道,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而永新却在行动,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很多人在争相指摘今天的教育,而永新却在示范明天的教育。很多人提供的是设想和理念,而永新提供的是方案和经验。中国教育也需要前者,但更需要后者,前者供过于求,后者供不应求。批判的行为制约了行为的批判。”
读了这段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应该具有发现问题的眼光,更应该同时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能光有想法,更应该有行动。朱老师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成立20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已经从一所学校发展成为8000多所学校。一路走来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是朱老师依然信念坚定地带我们所有人朝“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这个过程中,加入新网师的学员们就是勇于打破自己以往的舒适圈或者固态的工作模式,去找寻另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改变的过程是痛苦、艰难的,但是只有通过改变,我们才能成长和进步。改变意味着离开舒适区。我们往往习惯于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然而,正是这种舒适区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诱惑和干扰,让我们想要放弃。然而,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改变。正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成功并不是未来的某个时刻,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的过程。”改变需要勇气。面对改变,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所说:“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很幸运在新网师的带领下, 我勇敢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追寻到了人生中让我发亮的这束光。
二、靠近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总结而来。它们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也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的行动指南。这些价值观不仅强调了教育的理想性,更突出了实践性。它们是行动的导向,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只有深刻理解和认同这些价值观,我们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还记得当我满怀信心地以为刚把毕业班带完,园领导肯定要把我提升到行政岗位上时,一句“你不适合干行政”把我深深地打入了牢笼!“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而努力了三年多,在这一刻都成为了泡影!那一刻我仿佛丢掉了自己的灵魂,认为自己不管做什么努力都没有任何意义。难道就因为自己情商不高,不会左右逢源,我就不适合干行政吗?说实话那段时间的我极度沮丧,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一度想要自暴自弃。可是当我看到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其中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书中提到:当下中国教育有三种人“官人”“学人”“农人”,而新教育更需要的就是“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闸刀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本与孩子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再说在新网师当中很多老师明明有当校长的机会,但是却宁愿扎根一线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我又有何沮丧、悲伤呢?于是我走出了“心魔”,潜心和班级的孩子们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共读共写共生活。而只有在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明白缔造完美教室的真正含义。最开始自己就单纯的以为就是环境育人,读了这本书以后才对“完美教室”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完美教室首先是应该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地方——我理解的就是(师生觉得最美好的东西,而幼儿园可能更多的就是幼儿的美术作品,跟随主题活动相关的美食、美景等)其次,完美教室应该呵护每个生命的成长。怎么体现每个生命的成为?有时候我们在展示幼儿作品时,经常就只展示我们觉得画的好的,但是每位幼儿都渴望被看见。每月的主题活动因为场地原因,大家第二个月就撕了,那怎么呈现幼儿的成长状态,这个值得我们幼儿园教师再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将每月的主题墙,孩子们的作品制作成一本册子?或者制作成一个小视频,让每个孩子被看见的同时,也能保留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再次,完美教室应该擦亮每个日子。这里的日子一层含义包括了节日,另外一层含义是让师生每一天都过得幸福、充实。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所谓的节庆教育,我们是为了“资料”而教育,而新教育提倡的是独特的节日。我认为以“幼儿”为本,用儿童的视角去挖掘属于孩子们的日子,那一定会是独一无二的。
三、成为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朱永新教授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实干家。他不仅提出了理想和价值观,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让这些理念得以落地生根。《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不仅是他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情怀所打动。他不仅是一个学者、一个研究者,更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实践者。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理想与现实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他的努力与坚持不仅为中国教育指引了方向,更为每一个有志于投身教育的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荣誉的累积,更是对于整个中国教育界的激励和启示。我既惋惜自己加入新教育太晚,但是却无比庆幸在职业倦怠期遇到了新教育,加入了公益行的队伍。也许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我们无力改变所有,但是一个小小的“我”——一位人民教师,我们至少能够影响班上的几十个学生以及几十位家长。所以与其抱怨不休,不如从自己开始行动起来,也许这只是一缕微弱的光,但是它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温暖大家的心房。
《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想与现实、关于行动与思考的书。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教育的人,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每一次翻阅都能让我们收获满满的力量与信念,指引我们在这条追寻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光、点亮更多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