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
还是处在一个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环境中对孩子影响更大?
父母想离婚,却又说为了孩子离不了!不能离!
这对孩子成长来说是让他们感到被爱?还是更痛苦?
如果不确定是否该离婚,但又免不了的高频度夫妻冲突,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这本《夹缝中的孩子:在父母冲突中生长》会给你答案和启发。
本书开篇就亮出来观点: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的,这取决于父母冲突的水平。
离婚前父母冲突水平越高,子女越可能从父母离婚中受益,但离婚前父母冲突水平越低,子女越可能受到父母离婚的负面影响。
整本书的核心内容都在让读者了解,父母之间的冲突是如何演化成三角关系模式把孩子卷入其中的,亲子三角化关系又是怎样影响孩子自我分化,以及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情绪、安全感几个方面造成影响的。
父母之间的冲突属于公开冲突?还是隐蔽冲突?是建设性冲突?还是破坏性冲突?不同的冲突类型,显然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
两大理论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是如何把孩子卷入其中,并破坏孩子自我分化的。
作者从结构功能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的各种实验结果和研究结果进行了论述。
比如结构功能理论中的危机-弹性模型、压力释放假说,良性离婚假说,都用案例和研究结果论证了,父母之间虽然有冲突,但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才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关键。
破坏性父母冲突会增加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不安全感,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而建设性父母冲突不仅减少了儿童出现适应问题的风险,还增加了儿童的积极情绪、情感安全感以及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家庭系统理论中的家庭三角化关系,自我分化概念,更是刻画了在父母冲突时,是怎么把孩子卷入其中,家庭的三角化关系又是如何影响孩子自我分化水平的。
自我分化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人的独立性。包括内心和人际两个层面。自我分化良好的人,无论从内心上还是人际关系中,都可以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即能体验与人的亲密,又不会过于黏附与人,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而家庭亲子三角关系又可细分为跨代联盟、亲职化、替罪羊三种类型。
虽然分三种类型,但这三种类型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跨代联盟是指父母冲突时拉拢子女去对抗另一方,这会导致子女长期夹在这种关系中喘不过气,左右为难。
但你以为被一方拉拢就只是左右为难而已吗?一些心智不够成熟的父母,在不愿正面与对方冲突之后,就会利用子女的教育问题或子女的某些行为特质说事,以此攻击另一方。这就让子女又陷入到三角关系的另一种类型:替罪羊。
替罪羊使父母避免了作为夫妻角色之间的正面冲突。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父母把火力点转移到子女身上,认为子女某些行为模式是“有问题的”。这让子女误以为是自己不好,导致父母因为自己而争吵。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发现,如果自己出现某些情况,比如成绩大幅下滑,出现焦虑抑郁状态,或者出现厌学情况等等,这些行为状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可以让父母暂停冲突,把焦点聚焦在自己身上。那么只要父母之间的关系无法调和,有发生冲突的征兆,孩子就会让自己处于“有问题”的状态。
可见这两种替罪羊的情况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而从另一个层面看,父母无法理智解决彼此间冲突,无法从伴侣身上获得情感需求,彼此之间的冲突消耗了大量的精神和精力,导致父母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情感需要,反倒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情绪压力,满足父母的情绪需求。
这种状态就是三角关系的第三种类型:亲职化:就是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子女替代父母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但对亲职化的研究有着跨文化的差异。在国外研究中,亲职化程度越深,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越差。但在国内的研究结果显示,亲职化提高了青少年的自尊,降低了抑郁水平,并促使青少年拥有更好的人际觉察能力,表现出更多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
这只是研究数据的结果显示。但大家可千万别被这样的结果误导了,感觉亲职化模式是有助于孩子成长的。
其实亲职化的孩子显得特别早熟,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家庭和照顾父母情绪的担子。而上述看上去的那些好的方面,却是他们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这类青少年会特别在于别人的情绪感受,很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优先满足别人的需要,这样做一方面是家庭三角关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需要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要。
父母已经变成了孩子,家庭支持系统对自己的成长已经起不到支持作用,但好要靠自己单薄的力量支撑整个家庭,自己就不得不变得坚强和隐忍。
这就需要在外在社会系统中寻求支持系统,因此他们发展出对人更好的觉察能力,也希望通过更积极的人际交往,从友谊中,从朋友身上获取撑下去的力量。
如何避免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冲突难免,又不想过多影响到孩子,该如何做?
如果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作为孩子,又该如何让自己尽可能避免受到父母冲突的影响?
对这部分内容,作者给出的有效方法不多,写的相对比较简单了。
归纳整理如下:
从父母方面看,能做的有这样几点:
1、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2、如果冲突无法避免,合理有效解决,以身作则。
3、增强亲子沟通,避免孩子对父母关系产生错误认知。
4、提高亲子陪伴质量,用尊重倾听和爱,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实这几点说的都是道理,有些不痛不痒,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些,也就不需要看本书了。
从子女父母看,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尝试让自己尽可能少的受父母冲突影响:
1、学会区分,建立自我边界。
要分清父母之间冲突是真的由你引起,还是他们来借你发挥。如果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把问题交还给他们自己解决。如果的确和自己有关,让自己变得更好,少让父母操心。做好自己就好。
2、对于拉拢,保持主见独立。
很多时候父母会不自觉的想拉拢孩子形成联盟攻击另一方。这种情况,孩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把问题交还给父母自己。
3、如果父母中一方没人可以倾诉,总是要找孩子作为倾诉和抱怨对象。
可以和父母说清楚自己的感受,依然需要建立自我边界感,把问题交还给两个成年人自己面对。
而作为孩子,想情绪不被代入,实战太难,只能说要有意识提醒自己:这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我的能力有限。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但我不能被过多影响。否则对自己成长和对家庭关系都无益处。
最后,很想说,对于身处父母冲突不断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像悬崖上的小草。要在夹缝中生存,有无依靠之感,又要顽强的生存下去,真的太不容易。
如果执着于为什么我会出生在这样环境里,身处这样的夹缝之中,只会让自己感觉无奈和痛苦。
让自己顽强的生存下去,学习建立起强大的自我边界感,相信自己作为一个孩子也会成长起来,相信自己也可以担起家庭的重担和责任,同时心里要清楚,这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才是这个家庭中最勇敢的人,最有担当的人。
唯有如此,才能把这些不幸的成长经历,变成自我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历练,即便生存在夹缝中,也要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