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寺传说集结版第一辑

大吴寺传说目录

1.大吴寺简介

作者:徐礼堂

2.缘起(代序)

3.关山初恋

4.大吴寺来历探源

5.功德崖寻宝记

6.功德崖密码及了空、日空传说

7.从悬丝诊脉到财宝三千八稻箩

8.还债神猪独识宝

9.金树椴子

10.木鱼嘴里闪金光

11.天梯高悬操小姐升天

12.和尚坟的秘密

13.杨泗坊里和尚宝塔

作者:徐彬

14.难解开山祖师了空墓葬之谜

15.明朝布政徐杲墓及碑

16.关联人物徐布政

17.徐布政艳遇

18.徐布政葬父的传说

19.盗墓取宝

20.知县叶兆兰在大吴寺

21.杨泗坊红军闹革命

22.好人方小

23.征战频仍的大吴寺

24.刘昌毅、桂林栖会师大吴寺

25.三上大吴寺

26.勤勉的徐师太

27.槎水关帝庙及庙会

28.槎水镇《近圣桥碑》考

29.山谷流泉寻师未遇到大吴寺拓印尝试

30.《重修大吴寺碑记》考

31.《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考

32.七百年修了几次路

33.七百年大吴寺僧人录

34.大吴寺文丐题联

作者:张维成

35.大吴寺志略

36.大吴寺大事年表

37.双峰寺前老鹰石

作者:徐彬

38.康熙已丑恩科进士孙式玉为双峰庵书碑记‖双峰庵碑记考略

39.潜山市源潭镇佛子禅寺

作者:徐彬

40.庙庄故事

作者:王德高

41.斗塘庙历史初考

作者:王德高

42.庙落莲花恒久远,山乡福地妙居城

作者:王德高

43.天明村观音岩寺简介

44.秀水灵山观音岩寺传说

45.洒珠庵现行记

46.三国古战场“石亭”之时思寺前生今世

47.时思寿星思时寺

48.后记

1.大吴寺简介

作者:徐礼堂

大吴寺又名灵隐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皂河村。其所在之钟山海拔822.1米,莲花宝托,清泉环流,苍松翠竹,殿阁翼飞,若拾级而入山门,如履天台胜境。

据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大吴寺创建于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一1307年)。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住持僧了空开通南北山路。明末遭兵燹,寺殿化为灰烬。清顺治间(公元1644一1661年)僧智亮募化重修。康熙七年(1688年)山谷寺僧东源、行珍,乾隆三十四年(1862年)潜山僧会司西成,嘉庆三年(1798年)憎任见,同治元年(1862年)僧悟成、定安等先后住此兴创,使之成为府县名刹。七百余年,虽经几度兴衰,然香火不断,名显四方。

因大吴寺脉承古岳,地接府城,襟皖潜而带长江,故历来被达官文人以及革命先辈所青睐。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广西布政使徐尧莘(传载《潜山县志》)在重修梅城西门塔之同时,涉足大吴寺,视此为风水宝地,葬其父于寺后,改“宝托莲花”为“仙人攀莲”。康熙七年(1668年)宰相张英(桐城人)送来匾额,梵宫名灿一时。咸丰八年(1658年)潜山县令叶兆兰(癸卯举人),曾以寺为别衙,倡团练,立兆营,粗衣食,善书法,以功显于潜。光绪十年(1898年)五月,一位自称“谭随”的乞丐来到大吴寺,昼乞村落,夜宿古庙,访胜寻幽,吟诗题对,其在佛殿楹柱上留下的长联曰:

云过则月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未经大过之余都如梦梦;

山空而鸟乐,水空而鱼乐,天地空而万物皆乐,佛乃出诸空以外更觉超超。

这幅长联以佛祖、自然、佛事、人意的巧妙结合使人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美,还有大自然的灵秀与人生感悟之融洽,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此联已被《中国名胜楹联》收录。

谭随又题诗一首:

名山风景客随缘,

云水苍茫照晚天,

钟罄一声尘不动,

梵王宫里拜金山。

建国前夕(1943一1949年),八路军、新四军为配合主力作战,在大别山开展游击活动,经常以大吴寺为营地,与敌人周旋,方益、张珍、韩久如、谢童关、张维群、王印生、刘秀山、张国平、汪逢太等革命前辈,多次来到这里,大吴寺一度成为游击指挥中心,解放潜山县城的指挥部即设在大吴寺,从而为抗日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四川文联主席储一天先生(潜山槎水人)的中篇小说《不能见太阳的人》,就是取材于大吴寺,以革命活动为背景的小说,这之中的主人翁朱小鲁在寺周确有其人其事。原载1957年《江淮文学》。

大吴寺佛恩浩荡,荫佑四方。建寺以来登山拜佛,入刹皈依的信男信女,更是络绎不绝,他们为寺殿的历次重修,建树了不朽的功德,碑刻尚存,历历在目。

建国后第一次土改时,佛殿、禅房、茶园、竹木仍归寺所有;第二次土改(土调)时,因住持返俗,房地产被分。1966年后,荡然无存,然而大吴寺的灵秀形象仍然活在人们心中,不时仍有人进山拜佛,香火从未间断。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旅游、佛事活动与时俱进,来大吴寺的香客、游人又多了起来,重俢大吴寺迫在眉睫。

甲申二零零四年春,由释惟中、杨宗林、张立华、汪怀成、徐礼堂等人发起,募捐兴建,现佛殿落成,佛像重塑。此一兴废继挽、重转金轮、再托莲花之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功德无量。现大吴寺虽然基本恢复旧观,但仍不适应日益增长的旅游与佛事活动的新形势,有待发展。

为了使大吴寺再现辉煌,让这凤山净土更加钟灵毓秀,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光临潜山大吴寺规划设计,投资开发,我们尽最大的可能提供方便与支持。

大吴寺周边景点

一、山泉

大吴山形如莲花,因其四面环绕河流,即:高老河,发源于方山,传为高老爷上天经过此河;大包河,源于大吴山;小干河,源于方山隔冈。谢家河,源于大包河隔冈。四条河流汇集流入三道河,如在适当处堵住,则大吴山如莲花浮于水面。

二、奇石

1.莲花石。位于大吴山中部,现在通向大吴寺中段的下方,在一块平石壁上刻有一朵莲花。

2.上天梯。大吴寺后有一高峰,登峰有五级石阶,是为上天梯,传说高老爷经此上天。由上天梯登上峰顶,视野开阔,可观四寨,即东方灵官寨,北方昆仑寨,西方磙子寨,南方白崖寨。

3.高老河仙人脚印。接近高老河出口的河床,即盘山公路老桥下10米处,西边白麻石河床,有一呈青黑颜色脚印,长有9寸,相传为高老爷在此登天留下足迹。

三.洞群

大吴山四周有很多山洞,即:

1.仙人洞,大吴山有一芹菜沟,沟旁有一石洞,传说仙人所居,仙人食沟中芹菜度日。古时大吴山附近居民家有始丧喜庆,大宴宾客时,缺乏杯盘碗筷,就到仙人洞去拿,用后如数归还。后来某些心术不正的人将借出食具私自留下一些,不能如数归还,引起仙人恼怒,遂闭洞门,从此,不再有人至此,胜迹湮埋。

2.操小姐绣花洞,在仙洞附近。

3.老虎洞,大吴寺附近杨老屋后方,面对槎水畈有一大洞,现为野兽栖息地。

4.斋公洞,大吴寺对面有一大洞,能容一二百人,现为野兽出没地,无人敢入内探视。

5.黄虎洞,洞很大,能容一千多人,洞顶平坦,面对白崖寨。

四、特产

1.大吴寺盛产茶叶,山上经年云雾缭绕,故产云雾茶,山下有龙井潭,故产龙井茶,山中有苦丁茶,遍山有油茶。

2.松、枫、杉、竹杂生其间,茂林修竹,风光秀丽。

3.望春花、杜鹃花、玉兰花、兰草花、桃、李、梅、杏等四季鲜花满山,尤以暮春时兰花盛开,香气袭人。

2.缘起(代序)

《大吴寺传说》汇聚大吴寺古往今来周边流传的故事。她或者是寺庙;或者是远近的一座座山;或者是一道山沟和三亩水塘;或者是奇石怪洞、仙人化身;或者是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些总和就形成了大吴寺的一部简史。叙述历史是《大吴寺传说》系列的精髓所在,一篇篇故事只是她的外衣而已。

将历史用文学形式体现并传承下去,让朋友们品赏这些传说或近代纪实的故事,让你领略悠久的一方文化,继承颇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传统;去欣赏自然风光,并为天柱山东北线旅游开发作些铺垫,这样一来,《大吴寺传说》里的故事就体现了一些价值。

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记载,依磙子寨向北延伸,岗脊分水的南面和杨泗坊同属玉照乡。土改后,区划调整,大吴寺皂河归属槎水。

山与山相依,山高同仰望;水与水相连,小河不干,大河有水。姻缘互相攀接,彼此结下深厚的情谊。槎水、皂河、三河、杨泗东去水悠悠。小河大河的水、岁月长河的情,编织成欢快的歌,歌声荡漾流入三渡河、二渡河、一渡河,温驯地把对山的思念和流彩的时光打了个温情的绿色情结,在而今的鲁坦湖做着依恋的梦。这一梦必将千年万年。

我生于杨泗坊,大家根同源,皆于“万山发脉”。幼时祖父讲述许多故事,时事变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春风坳好大风,大吴寺好大钟”经年大吴寺悠扬的钟声又在钟山下与自然和鸣,可曾经的鸡犬相闻却已远去,城镇发展步伐加快,世纪之交前后三十余年,山乡孤寂了,但一个个地名,一个个故事,总萦绕于我的心间。

当一代人老去,又是一代人记忆消失的时候,曾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又去哪里寻找呢?这就是《大吴寺传说》系列所担负的使命。

现年九十七岁高龄的诗翁张维成,曾三上大吴寺,他与杨和尚及当地人做了深入探索,他曾发出感叹:僧已脱袈裟,只剩劫火残灰,此际沧桑成一梦;丐能留翰墨,写到花明鸟乐,当年风月亦千秋。这是七十年代的烙印,当时寺址改为小学。他费尽心机找出参考资料,扼要说明大吴寺来龙去脉。

又闻先贤徐礼堂在世,曾整理过一小册子,几经周折,其长子于二零二零年找获,这对我编写传说大有裨益。一九九八年,徐礼堂带领全体大吴寺人(三个村民小组),打开出山致富路;新世纪为恢复大吴寺梵宫又立下汗马功劳的徐礼堂离开了我们,许多近代的故事也跟随他而去。

近年由原潜山县政协副主席童宏祥先生、文学硕士江张松主编《源潭揽胜》一书,载入天柱奇峰整理的《大吴寺的传说》短文,又一次向大吴寺以外的地方,作了一次新的普及与推广。这些过往,斑斑可考,皆凝聚了我们长辈的心血。

大吴寺曾经僧人上百,田产几顷,寮房呈一条带状,把钟山围在垓心,香火旺盛,在古皖大地首屈一指。皆因其命运与时代发展戚戚相关,大吴寺雄伟的建筑群,曾屡遭兵燹,几度兴废。

但高僧替皇帝娘娘搭线诊脉,神之又神,以至引出谒语:头到大吴寺,脚踏三渡河,何人能得到,三千八稻箩。还有猜之不透的谜语:圆蹄子牛,破蹄子马,有胡子奶奶(女人),没胡子佬的(男人)。诸于高和尚孤脚印,莲花托宝宝托莲花,登天梯里操神仙,开山鼻祖真四真五,徐布政葬父的动人故事,和尚坟的秘密,寺前水塘金树段等等传说,体现出不同时期人们心里寄托的美好意愿。

更有吴楚相争,三国古战场烟云,磙子寨头太平军,一九三零年的红军闹革命,一九四一年日寇狂轰滥炸,一九四三年又成抗战圣地,一九四七年方晓救人,一九四九年前提指挥部。一道道红色脚印,铸就了大吴寺灵魂,把大吴寺这一座山赋于新的革命意义,并矗起一个个丰碑。

十年动荡的洗涤,掘坟取宝的痕迹,依殿兴办学校,木鱼嘴里闪金光,天堑变通途的喜悦,居士贤人重塑莲座再续辉煌等等故事,又一次烙下时代印迹,令后人感慨万千。

这几年,我在各自媒体发文,全国各地太多的朋友询问大吴寺可有高速可通?为什么他们要打听呢?这都缘于有故事。而今无岳高岳槎水出口近在咫尺。北至合肥138公里,西至武汉220公里,区位优势使大吴寺变成天柱山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讲好大吴寺故事,传播大吴寺故事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意义深远。

大吴寺可眺天柱峰,近有险要的磙子寨、昆仑寨、羊破寨、白崖寨、灵官寨五寨比险;鲁坦湖、浒山湖双湖竞丽。自然风光旖旎,山水相得益彰。利用原有老房子稍加改善,给人以安身,种瓜点豆,烧起老锅灶,重燃人间烟火,呈现妈妈味道,高山泉水烹香茗,听鸟语蛙鸣,看山花烂漫,真人间仙境。

3、关山初恋

初冬,单骑两轮,踏209省道(2019年恢复为105国道),岭左四拐,岭右七弯,越沙岭单会龙井关关隘。远见石山羊破寨高耸,丹枫竞染。

过关五里许,山乡田野,放牧八匹骏马。黑毛,黄毛,灰毛、红毛,毛色不一。暖阳下啃食稻茬,尾巴悠悠荡荡,南方少见一景。

虽未骑过骏马,不曾捏过马鬃,但亦感惊奇,是谁在此新辟马场?不得而知。

不待细问,路旁的黄菊,昂着灿烂的笑脸,早已恭候我的到来。看:田里有红色尼龙线织着巨大的网,网住纤弱的菊茎,以至不会倒伏在田土上。艳菊如压在地上的锦缎,满田冲的馨香避而无避,这是耕种者以锄为笔的杰作。

再行五里,有支路至一深山,绕溪缓行,山的阴边漫山苗竹。举目两边的长山岗耸近蓝天,这里形成两头尖尖的五里长的山冲,地势南高北低,路面平缓,路东为田,路西为舍。一株约20多米高,围有5米余的银杏树矗立在一老宅近前。杏已落尽,还有些许的黄蝴蝶招睐了冲下的北风。潜阳大地,活化石古银杏树保存犹多。天蓝山翠,阳光满满,树影把瓦屋压弯了。

不远处牛舍三间,一根棕树一根柏树插在深土里,上边很和善地担着一根栗树,栗树与后磡平行,架着五根弯树。弯树肩上黑灰色伞形草垛,历风经雨,晒霜顶雪桅桅高过屋脊。路外边长满荒草的田野,见证此处有几年没有了牛蹄蹄印。

有储姓大哥,倚一椅而吞云吐雾。我与他闲谝才知此处名方家山。走错一程,储哥遥指上边是白寨、龙潭。下首翻过一古坳,即是大吴寺,但路荒芜,无法通行。

大哥说此处皆储姓,在家人少,也都迁居它处。他又说,本地规划投资旅游,下首拦坝造湖,路面拓宽,新建旅馆景点。绘声绘色,描述着美好的未来!门前平川,避暑休闲着实是好去处。

虽则走错一程,惊喜许多意外收获,心情也好轻松。折返原路,沿皂河河边一土路,行约三里半山腰一户人家,再次询问,一大哥说:“从18K到大吴寺,这里已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背后几个弯,翻过岗脊还有一半的路。”又骑一段形似角尺的陡路,心下有点慌张,土路被雨水冲刷,路面坑凹相连,上去尤自可以,回程太险!不得已摩托只能暂搁危岩里边。

岩下一丛落叶的柘刺红艳艳的浆果特别诱人,摘下一果,从果蒂处渗出乳白色的浆液,也没吃过此果只得放弃。后又想起,桑、柘相通,其叶家蚕皆食,春天桑椹好吃,这柘果肯定可口。

沿途边赏景色,边啃食苹果解渴。不知不觉间,发现满山的油茶的花期将近尾声,油茶林里杂草杂槎砍去不久,窃喜或遇可问之人。

至一山坳颈处,一顷蒿草枯黄在已损朽的瓜蒌架下。高山也有几座两层的别墅,但都人去楼空,铁匠把门;土坯墙瓦屋多已倾倒,一长者手握砌石坝的大撬扛,不停地在地面插着一溜溜浅孔,他说:在这样的浅孔里栽油菜,不会翻瘟(不生病虫害)。

转过一山嘴,遥见钟山巍巍,下一庭院院门敞开,已到大吴寺!欣喜得遇佛缘,两位居士,另一俊模俊样僧人,身着灰色衣裤,法号恒觉。

遍观殿堂,再临大门前视:寺前左有大木鱼山,右有小木鱼山,远方双峰插云,配为香火腊烛灯台,真疑为天造地设一梵宫。

二居士及僧人不是本地人,来之亦不久,对此寺历史及周边环境一概不知。我穿侧门至殿后微微凸起山岗,皆竹林深处,光线暗弱。先见到2011年新镌刻石碑。读碑文知是真四、真五两位大师安卧之地。

真四、真五墓上边一丈处,有明朝进士徐尧莘父亲墓,一方古碑,按纪年推测,距今430年。

回程再问种油菜老者,“莲花托宝、宝托莲花”,究竟在何处?虽得大概,皆因改道有二十余年,古路湮没在荆刺深处,找寻未果。

关山寻迹如初恋,若不是红枫和落叶,那知秋去冬已临。钟山有情入怀抱,欲寻根源待有时。

4.大吴寺来历探源

现今的大吴寺约于公元1300年开创,700余年曾用名“灵隐寺“、“大吴寺”。也曾有人说是“大吾寺”、“大悟寺”,更有甚者唤为“大屋寺”。下面试从《杨氏宗谱》《天柱山志》《潜山县志》《莲花石篆刻》《现代汉语词典<历代纪元表>》等史料中探本求源。

1.杨氏迁潜历史

《杨氏宗谱》载:一世祖太大公,自号七十居士,宋绍熙壬子(1192年)八月十五子时生;妣朱安人庆元丁已(1197年)正月二十九亥时生。公因元金乱中原,自鄱阳迁潜山西堡(今槎水镇)桥里。

二世祖小大公,讳宣仪住桥里。

三世祖省四公,讳瑚住桥里。

四世祖忠山公,忠山公生于德佑十年(1285年)正月二十七子时。

五世祖:真一、真二、真三、真四、真五。

真一公:字德崖,元至正三年(1343年)自西堡迁皖涧(今龙潭万涧)葬盆形。杨氏五世祖真一公后裔居住的杨家老屋约于明中期所建。

真二公:字右崖,迁桐城。

真三公:字古崖,世居西堡桥里。

真四公:禅号了空。

真五公:禅号日空。

真四、真五志好禅林,俱于大吴寺出家,禅号了空、日空。

2.元金乱中原始末

为什么要添加元金乱中原呢?了解这段历史,可以知道中国人口第二次大迁移的背景。

北宋赵匡胤至赵桓(960--1127)167年。

南宋自赵构至帝昺(1127--1279)152年。

辽[耶律氏]阿保机主延禧(907--1125)218年。

西夏自嵬名元昊至睍(1038--1227)189年。

金[完颜氏]太祖至哀宗(1115--1234)119年。

元[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至顺帝(1206--1368)162年。

明朱元璋洪武至朱由检崇祯(1368--1644)276年。

由以上纪年分析,自南宋建炎元年至明洪武元年即1127--1368年,二百四十一年间,先后由南宋、辽、西夏、金、元、明六个朝代或并列或先后出现。同一个时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立国时间互相重叠。历史上这一时期的皇帝更换更是特别多,有许多在位只有一年二年。

复述一下:南宋9位皇帝,更换22次年号;西夏(自1127年往后)7位皇帝,更换12次年号;金8位皇帝,更换20次年号;元17位皇帝,更换25次年号。合计41位君主,更换80次年号。平均一位君主只统治六年,一个年号只管三年。当然这样说法有失偏颇。

汉民族用于纪年的习惯多以南宋祥兴年号1279年下接元忽必烈至元年号。这中间往往不用金之年号和元之忽必烈以前的年号。这是汉民族沿习的纪年方式。

由此也可看出这241年间,华夏版图纷争尤其激烈,人民生活处于动荡不安,赣饶瓦屑坝大迁徙也自南宋建国50年至明初30年,二百多年间,陆续向全国各地大迁移。

这其中依鄱阳湖水路经九江、安庆转移至战火不断,人口锐减的安庆府居多。杨氏先祖太大公生于1192年,若40岁来潜山那么即是1232年,此时南宋已亡,金也是倒数最后一个朝代,而元建国26年,时值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统治,也正是“侠之大者”郭靖襄阳保卫战前后。

3.真四、真五出家史料

《杨氏宗谱》载:真四、真五二公志好禅林,俱于大吴寺出家,禅号了空、日空。真一、真二、真三元至正三年(1343)用宝钞一百五十定,买吴元辅住基一所,田十八丘与二公为供佛之资。

这段史料我是这么理解:战争频繁,时局动荡不安,其时也为元末最后一代皇帝,真四、真五生于潜山西堡桥里,自幼热爱大自然,与之相邻的高山或此之前也有小规模的寺庙,即志书曰灵隐寺,所以称“俱于大吴寺出家”。真四真五又得三位长兄相助,用一百五十定宝钞,买下吴元辅住基一所,田十八丘。

真四真五出家禅号了空、日空,自此扩疆开土,收纳僧众,一边倡导佛法,一边不忘根本兴田种地。十八丘粮食肯定不止几个人食用,也可能会变出银两,用于扩建寺庙。

4.莲花石刻

在大吴寺南北通道上,有一处三色石壁名莲花石,中间一块褐色石面上有篆刻:山门伏承匣人许奇甫开此南北石路施工已巳天历二年九月开山静川住持了空南无阿弥陀佛。

石面上39个字,或为1343年以后所镌刻。其中了空即真四禅号,天历二年即元朝1329年,由此证实,真四真五于其三位兄长购置吴元辅住基、田地山场14年之前就已出家了,并立志禅林,做下功德。

大吴寺南北通道,南边连通杨泗坊陈家大山和白崖寨、吴大屋;北通槎水皂河。这条古路地势险峻,是南北香客朝拜大吴寺必经之道;南北线又成为军事运输要道;同时又是南北互通有无的商业链条。

莲花石之石刻与杨氏宗谱所列内容相吻合,二者同样有不可置疑的史料价值。石刻把真四、真五出家时间定为1329年以前了。

5.《天柱山志》(乌以风著)载大吴寺

旧志载即灵隐寺,在天柱山东六十里,元成宗大德时创,明末兵毁。清顺治间,僧智亮募化重建。康熙七年,山谷寺僧东源,行珍均住此,兴创颇多。

旧志即民国九年编县志或更早,大吴寺曾称为灵隐寺,元成宗大德即1297--1308年之间开创。

明末兵毁,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据天堂,破潜山各寨,大吴寺处于滚子寨北面。同年九月,黄德功大破张献忠于潜山。十月刘良佐再破张献忠于安庆。由此可见,拉锯式战争在潜阳大地此起彼伏总不间断,人民生活倍尝艰辛,大吴寺又是军事要塞,其经受的煎熬尤甚其它地方。

康熙七年即1669年,山谷寺僧东源、行珍住此。山谷寺即三祖寺又名乾元寺。东源老和尚也曾驻锡山谷寺,建宝公殿,重修大殿,康乾盛世,禅宗祖庭再兴,香火更为空前。接着他与行珍又长住大吴寺,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重修大吴寺,使之法轮常转,佛号长颂。

6.《潜山县志》考

《潜山县志》山脉篇载:由黄冒尖东行二十余里,抵大公凸,为潜山县境东南诸山分脉处。大公凸者,潜、舒、霍三县连界之山也。由此分脉向南经太平寨、高峰寨,旁出为龙山、北崖寨、昆仑寨、马鞍寨,起仰天凸下父子岭,左为槎水、白涯山,右为乌石,越大吴山,至小路口而下平原,岗阜回旋,至怀宁县境之独秀山而特起。其支出者为阳城山、万岁山、马鞍山,至下浒山沿沙河而出。……

这里提示:左为槎水、白涯山,右为乌石、越大吴山,而至小路口……乌石而上自白崖寨往磙子寨方向一起伏不断的长岗为大吴岗。而这个长岗的中段现今称吴大屋,上百口烟囱皆姓吴。

综上所述,并回应开篇寺名来历,1300年至1343年,寺名或为灵隐寺。1329年以前真四、真五在灵隐寺出家。1343年,真一、真二、真三三公,用一百五十定银两,从当地吴元辅名下购置寺之前后左右山、田、旱地,因有固定财产十八丘等等的无私奉献,寺中香火日渐鼎盛,寺之规模也日渐扩大,僧人增多。又因原宅基的住户姓吴,白寨至磙子寨及钟山一脉又名大吴岗,寺中老住持静川辞世极乐,后来遂沿用吴姓住基、大吴岗而更名为“大吴寺”。潜山市槎水镇皂河村所辖春风、中心、东风三个村民组居民,外界统称为大吴寺人。

今大吴寺虽没有一户姓吴,但其南面通道有吴大屋,或许这吴大屋就是当初的吴元辅的一支后裔。

至于“大屋寺”一名或是某朝某代以讹传讹造成的。“大吾寺”“大悟寺”或为想象,皆找不出文字依据。

如上所述,是4年多来搜集整理的结果。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请知情者多予赐教。

5.功德崖寻宝记

古志山川篇有载:越大吴山,上有大吴寺,旁有功德崖,下有泉,祷雨辄应。文绉诌的“功德崖”当地人称为莲花石。或曰“莲花托宝,宝托莲花。”也即“三千八稻箩”宝藏之所在。这功德崖它究竟在什么地方?

去年万山红遍时节,我单骑误闯方家山,回返皂河,一上大吴寺。弃车而徒步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所修的砂石路上,找了几处山岗,衣服扯出口子,也没寻到莲花石所在。

所以,我想方设法进行打探,找出知情人,记下电话,又带上镰刀、干粮和饮料,在这仲夏之际,再上大吴寺。俗人如我,希冀寻得宝藏蛛丝马迹。

原来从皂河方向,沿着即将要硬化的路走上去,遇到第一个田冲,田埂右边就是古道;左边山岗有一羊肠小道下接古道。这里土地大部分抛荒,但还有人在最下面一个大田里套种茯苓。沿着这块田的外埂,折向皂河方向,有一条较为光滑荫蔽潮湿的路,仔细一看路上有窖茯苓而剥落的松树皮;路边还有我年轻时曾挖过的药材单叶独脚莲;还有灰色的林蛙瞅着树叶上毛毛虫,静中有动。阳光透过枝叶,投射出斑驳的黄亮。这条古道比上边的沙石路上要凉爽很多。沿路拐上两个肘弯,离田埂头约一百五十米,路外边可见一方石头平台,路的里面就是这功德崖或曰莲花石。

扶着油茶树干往下看,万丈悬崖下涛涛绿色簇拥着一弯白练东去。怪石嵯峨,松鼠跳跃其间。最奇怪的是,石头缝里好像有吸不尽的营养,一些不知名的长青树,把部分根黏在石头外面,歪歪斜斜,欲倾欲坠。

我坐下来,再看莲花石。一丛爬山虎自石头上面,尤如一挂挂绿色项链蔓延下来;三枝虬曲的映山红亦如三柄绿伞,三色连体的石头如三瓣花瓣。

右边上尖下宽银白色的石面,很像一扇漆了油漆的大门,这关闭已久的门内,究竟藏有何宝贝呢?也只有凿开此门方知。据闻,数百年来,人们就不敢开凿此门。

左边瓦灰色石头倒是凿得离奇古怪。你看,明显的一方盒子内,装着一朵莲花。这朵莲花吸取皂河东去之水,日月光华常润,秀色可餐。

中间一瓣褐色石面,错落着几十个字,只有十几个字还显其轮廓。远久以来就相传,这方石刻文字大有玄机,谁能破译全文,就会得到莲花宝石。甚至把它比作开启宝藏的钥匙。我抚摸着这久远的繁体字,试图去断断千年万年秘密,皆因功力火候不济,只识得“门、承、許、奇”四个字,其余的字,他认得我,而我不识他。

莲花托宝,宝托莲花。宝究竟在什么位置?一语成谶,万万人莫猜。这真是:

羊肠一副丢悬崖,

裂石三瓣莲花开;

图文千古费参悟,

遗梦万年谁安排?

6.功德崖密码及了空、日空传说

1.破译功德崖密码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百度上拜读皂河相关文章时,才知已有人破译功德崖摩崖石刻密码。2021年9月19日于山谷流泉文化园,市诗联举行“山谷寻秋”中秋诗会暨郑炎贵先生《皖耕集》新书交流会时,才见到其文章作者安阑。现全文摘录如下:

山门伏承匣人许奇甫开此南北石路施工已巳天历二年九月开山静川住持了空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发现,正好印证《杨氏宗谱》所载了空、日空相关记载。原来,所谓“功德崖”乃记载静川了空开山之功德也。

2.了空、日空何许人

了空、日空俗家姓杨,乃杨氏迁潜第五代传人。《杨氏宗谱》载:四世忠山公生于德佑十年(1285)正月二十七子时。忠山公生有五子:长子真一迁皖涧,次子真二迁桐城,三子真三居西堡桥里,四子真四及五子真五志好禅林,俱于大吴寺出家,禅号分别为了空、日空。

根据《杨氏宗谱》推算,真四真五出生地为西堡桥里,出生时间约为1305年至1315年之间;按莲花石篆刻推算,真四真五出家应为1329年以前。所以真四真五应为青少年出家,佛缘根深。同时推断,了空、日空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很接近的同一个时代的人。

3.了空、日空内外之分

元成宗大德(1297--1308年)灵隐寺开创,后来因真一真二真三购置吴元辅住基和田十八丘,了空、日空所以才一边兴田种地,一边宏扬佛法,潜心禅宗奥理,在简陋的吴氏住宅上,慢慢地向后面的钟山扩展,同时也向两侧延伸创建了佛殿寮房。

在这元末乱世,大吴寺山高皇帝远,交通闭塞,是逃避灾难的好寓所。因之,仰氏、胡氏、杨氏、朱氏、徐氏、张氏等先后迁移至此,安家落户繁衍不息。

随着人口的骤增,农业有了发展,大山上一些山货也有所出产,寺产也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背景下,了空住持率领大吴寺僧众及乡亲们,不畏艰难,硬于悬崖峭壁之上开凿出一条南连春风坳,北通皂河的出山通道。

莲花石镌刻的古字,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字字迹糢糊。时间久了以讹传讹,越传越神。所以,就有人说,古篆刻是宝藏的钥匙,是藏宝图纸,谁能识破,谁就能得到宝藏。宝藏另外一层意思也和日空大师悬絲诊脉所得“三千八稻箩”金银财宝的传说有关。

传说了空于大吴寺主内,日空主外。

日空与了空既是亲兄弟又是师兄弟,自幼意气相投,出家后更是互相扶持。了空喜静,日空喜动。日空闲游四方,交朋结友。

禅宗二祖慧可传道司空山(岳西县)无相寺,三祖僧璨近在山谷寺(潜山市),四祖道信于双峰山弘法(蔪春黄梅),五祖弘忍栖息于西风禅寺(太湖县)。这几代禅宗祖庭近在咫尺,日空遍访几处遗迹的同时,也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更积累了许多坊间偏方,每逢遇到人家生了痈疽或痨病等等,无钱延医之时,他都无偿伸出援手。与其说他是游方高僧,还不如说他是救苦救难活菩萨。

大吴寺因南北通道的打开,更因高僧搭上皇帝这一条线而显赫。真是“高山打鼓,名声在外”。由此开创了大吴寺全盛的香火。

7.从悬丝诊脉到财宝三千八稻箩

根据朱兴友、杨高潮口述整理

大吴寺传说由来已久,故事多且遐迩闻名。其中高僧给皇帝娘娘治病,因悬丝诊脉而得来三千八稻箩财宝最为著名。

四年多来,我造访大吴寺、槎水的桥里及皂河、龙潭皖涧的杨氏宗祠、杨家楼屋及杨家老屋等处,记不清有多少趟,我估计合计30次以上吧。每每试探性问及这几处杨氏后裔,他们都津津乐道:大吴寺是他们迁潜五世祖开创的。凡四十岁以上的男同胞和部分女同胞也都会讲述高僧悬丝诊脉的传奇故事。

展开《杨氏宗谱》,于卷末也找出相关文字的记载。《真四、真五公传》载:

真四、真五公乃忠山公四子、五子,为吾迁潜第五世之叔祖。二公志好禅林,早年遁入空门,从佛皈依于大吴寺,为大吴寺开山之鼻祖,禅号了空、日空。二公三兄长即真一、真二、真三三公为资助其弟持教从佛,元至正三年用宝钞一百五十定,曾购吴元辅住基一所,田一十八坵。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住持僧了空即真四公开通了大吴寺的南北山路,从此大吴寺香火不断,钟声鼎盛。

据传,明朝某年间,皇后娘娘生病,久治不愈。

皇帝令人挂出皇榜,诏告天下,寻求良医灵药。并许诺,如有人能治好娘娘的病,高官任作,骏马任骑!适逢其时,真五日空大师揭榜领差。大太监在前,引日空大师进入后宫。娘娘只能是皇帝亲近的人,那能随便让野外之人亲触肌肤。更何况和尚道行不知有多深。遂借口以尊卑有别的理由,不准日空大师直接为娘娘按脉。其实,这也在日空大师预料之中。日空大师很平静地说:“我不用直接按脉,只须用一条线,一端系于娘娘的手脉上,另一端交由我按脉,就知病情。”皇帝一听大为震惊,又半信半疑。随命宫女将线的一端系于床柱上,另一端交给僧人。日空一按,即说:“这不是病人脉,这是‘木’脉;”皇帝又命人将线系于猫脚上,日空一按又说:“这是‘喵’脉。”

皇帝这才对他的判断识别能力大为叹服,立即命人将线系于娘娘的手脉上,日空大师说:“病人这是受了‘惊风’①。”经诊断后,开了药方。据说,并在大吴寺后山挖了七味草药,把皇帝娘娘的病治好了。

皇帝龙颜大悦,问僧人要什么奖赏?日空大师说:“我是出家人,什么都不要,高官与骏马我不会作也不会骑,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请万岁爷给我建草屋三间就行了。”

皇上把“草屋三间”错听为“好屋三千”。皇上连声说:“好!好!好!好屋三千。”立即下旨:在大吴寺为日空大师建好屋三千间。一句金口玉言,特例按好屋三千间的标准,从国库中调拨金银财物,专派大臣组织押运银两向大吴寺进发。

自京城出发,运银大军晓行夜宿,半月后运至大吴寺附近的灵官寨(也称联关寨)脚下。一群强盗早得消息,探子一报,一百多号匪徒向运银队伍冲将过来。本是曲折山路,林密山深,这时运银大军,顾了头顾不了尾,前头到了大吴寺,队伍尾巴还在三道河。顾了两头又顾不了中间,顷刻之间,骡嘶马叫乱成一锅粥,当兵的只顾保命,尽丢钱财,立时运银队伍就被冲散。

“瞎子见钱眼也开”,更何况是一班强盗。这些强盗也是各顾各家,慌乱中,还有许多金银财宝散落于路边上。

后来的日子里,虽经清理和追缴,仍有很多财宝失落了。究竟失落在何处,就无人知道。至今仍流传一顺口溜:头到大吴寺,尾在三道河,谁人能识破,三千八稻箩……

真五日空大师给皇帝娘娘治病的传说,不但在《杨氏宗谱》中有记载;童宏祥、江张松编写的《源潭揽胜》也收录天柱奇峰整理的一则《大吴寺的传说》;已故大吴寺人乡贤徐礼堂所编《大吴寺简介》也有此故事;95岁诗翁张维成的《恨吾诗文稿》也有这则故事。虽则版本不尽相同,但其主旨相近,结果也是一致。由此可见,几百年来,大吴寺相关传说影响之深远。

注①:惊风指产后受风寒。

八.还债神猪独识宝

根据祖父陈绪章讲述整理

大吴寺南北古道,南连杨泗坊、吴大屋、白崖寨;转过钟山山腰,西面是方家山、槎水、逆水,或遥相呼应或众山皆小;北面古通道就像一副羊肠,随手乱丢,挂在陡峭的山崖上,路的中段有一“莲花石”。“还债神猪独识宝”的故事就发生在莲花石。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且是我的祖父陈绪章上世纪八十年代亲口说给我听过。后来访问大吴寺当地人,皆说失传多年。

相传,某年间,自吴大屋方向,一位五十多岁叫作吴三县的赶脚猪老倌,牵着二百多斤种公猪,往油坊街方向给别人家母猪配窠。

酷暑盛夏,沿途走一截路就歇下脚。走到这莲花石旁,树荫遮天蔽日,正是歇脚好地方。吴三县扯开衣襟,掀开衣角当扇子扇,又掐些槎条儿捏成铺垫,坐在铺垫上,拿出褡裢里炒米哄着不放闲的嘴,把种公猪的牵绳搭在猪背上。

人困猪乏,吴老依着一棵油茶树昏昏地就入睡了。

这种公猪没到目的地,大瘪肚子一甩一甩的,五寸长的獠牙往土里一插,比牯牛犁地厉害多了,倾刻间石子沙土翻出一大片,拱出点树根皮嗯叽嗯叽地咂着嘴巴。

悠然间,吴老一觉醒来,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猪的獠牙正磕碰一个瓷罐,瓷罐口上厚厚的牛皮纸破了,一束金光足有三尺高,吴老支开公猪:“我的个妈也,这是一满罐子金元宝!”

吴三县解开束在腰间老土布长手巾,把瓷罐裹得严严实实,找出细竹丫的哨棍,牵着种公猪急速地返回了吴大屋。

吴三县回到家后,一直用好食喂养着这头公猪,直到它七年后老去。吴三县感激这头公猪,称其为“还债的猪。”一家人也不肯吃它的肉,而把公猪葬在屋边一个山凹里。

后来的几百年间里,老百姓家养着的猪如果生长很快,邻居们就呱啦着说“这是一头还债的猪。”

多少年过去了,葬猪的大土包都平了,吴三县的后代生生不息枝开叶散,绵延几百年,而今是拥有一百多个烟囱的兴旺家族。

九.金树椴子

根据杨国志、杨双根口述整理

一段被挖空的椴木藏有大量的金银元宝,时间久了,人们就称其为金树椴子。

自古大吴寺地面上只有十八坵。几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地开发耕耘,田地面积翻了十倍还出头。

用于蓄水灌溉最大的山塘当属寺前两亩水面的明塘。这一年立冬就把塘里水放干了,还捕捞了两百斤鲜鱼。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所以,大吴寺几个村民组六十岁以上的人记忆犹新。

沥干的塘泥龟裂了,挑塘泥就开始。淤泥又黑又臭,越到塘中间泥脚越深,厚厚的淤泥被泥鳅钻成蜂窝样。取出塘泥,既增加蓄水量,又加厚田面子改善了土壤。半月以后,远远地望去,一层层梯田里均匀地摆满了黑色的馒头。

一天中午要收工时,老杨的锄子挖上一物,锄子竟然被吃住了,左右摇晃拔不出来。大家很好奇,找来几把锄子扒开塘泥,原来是一段三尺围八尺长的大树椴。大家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把树椴子抬上塘埂,仔细一瞅有个槽口,有人找来火钳一掏,这树椴子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了黑泥,原来锄子挖在树椴中间槽子里,掏空黑泥块,什么也没找到。椴子外面用火刀烫了许多花纹,也有几个辨识不清的字。

朱大爹爹闻听此事,下午跑来一看,又向大伙儿讲出了另一个传说。

据老辈传下来,大吴寺创于元末,兴于明初,又毁于明末。这里的田地全是寺产。不知是什么时间,也是寺中住持,请了当地的人挑塘泥,一天下午,有人也挖到一个树椴子,小和尚看见就对老住持说了,住持马上警觉了,对小和尚说:“你赶紧去喊,叫挑塘泥的人到偏殿歇伙休息,我去下挂面给他们搭尖(加餐)。”

挑塘泥本是重活,半下午大伙肚子也有些瘪了,忽然就听到小和尚喊:“各位施主,肚子饿了吧,师傳下挂面给大伙吃哩。”大伙一听有挂面填肚子,丢了手中活,一窝蜂就上偏殿吃挂面了。

等大伙抹抹嘴,再去挑塘泥,先前的树椴子不翼而飞了。

后来的日子里,住持老和尚请人在下面山凹里打土烧窑,又请人上山砍下芭斗粗的松树、杉木刮去树皮撑在寺门前,老和尚接着跑到皖城(潜山梅城),遍请能工巧匠,经过两年时间,人间梵宫大吴寺金碧辉煌,又恢复了明初的规模。

几年后,人们纷纷猜测:老和尚趁大伙吃挂面时,把树椴子给藏起来了。原来,树椴子里面全是金银财宝,究竟有多少,外人都不知道。

不管怎的,恢复寺宇的花销,是住持老和尚化斋所得,还是从树椴子里面所得,不得而知。总之,大吴寺又一次迎来兴盛的香火,这个时候,大吴寺修行出家僧人达百人,名噪一时,誉满潜阳。

几百年后,又一次发现空芯的树椴子,金银自然没有了,人们又一次猜测:这个树椴子里面装的金银,可能是神医日空大师给皇后娘娘治病所得奖赏的金银。也有人认为这金树椴子是明朝崇祯年间,张献忠从北京千里转辗到大吴寺,遇黄德功而兵败不及携带所遗存。我认为树椴上有火刀痕迹,后者所说的可能性要大些。

十.木鱼嘴里闪“金”光

根据朱胜芳口述整理

巍巍钟山脚下的大吴寺,左近伸出一拳头包,右近也伸出一拳头包。左右伸出的拳头包,形似法器木鱼,历来人们唤左边为大木鱼山,右边为小木鱼山。大、小木鱼山的下边就是大吴寺沟,越过此沟即是自右向左延伸的平岗,这平岗是杨泗坊高刘大岗。更远方,自左边伸出的万岁仙山兜住了九曲弯环的三渡河,前后左右山形地貌把大吴寺重重环抱。

木鱼嘴里闪金光这是一则纪实故事。有名有姓可考,回想当年,消息传遍桐怀潜三县。虽则几十年过去了,大吴寺本地的长辈们仍记忆犹新,其后代一提此事,也说得眉飞色舞,晃若昨天。因涉隐私,此处只表姓,隐去名。

话说一九七三年中秋后,生产队里把中稻都收割归库了,农事只剩下秋种。大寨人三战狼窝掌,大吴寺人迎战木鱼山。

大小木鱼山相交处,地势平缓,正是砌坝造田上选之地,砌坝就要找石头窠开采石块。而大木鱼山阳边的石头嘴即大木鱼嘴的石头又近,石料又好,自然是首选之地。

农历九月十几里,朱某某,杨某某,徐某某三人,一人扶钢钎,两个人轮八镑锤,打着炮眼,头两天炸的石头是地表的,只能用于砌坝对垒子,炸到第三天,这石料就结实多了,炸一炮就等待清理好石头窝。

当朱某人撬起一平石板,轮锤的徐某杨某两位就发现石板下面有很亮的碎块,三人合力把石板抬到一边,朱某人捡起这亮亮的碎块用衣襟一擦,发现是银锭子,这下徐某杨某眼晴也雪亮了,三人比赛着把碎石头和土圪垯扒拉开了,褂子袋裤子袋尽塞得鼓鼓囊囊的,把个裤腰都拉沉到腿沟了。

一时间,抬石头的,砌石坝的,挑土的,凡是在场地上上工的人,一窝蜂地飞往木鱼嘴石头窠。你看,你推我搡,有的人干脆赖在碎石上不起来,再用手慢慢捏;有的用簸箕像捞鱼样兜着石头土块,倒在一边叫老婆孩子翻找。

这一整天,大木鱼山像被雾霾笼罩,尘土飞扬。有的人顾不了肚子饿,中午都不回家,把大石头也全部抬走了,把碎石头和黄土像锅里炒菜样,翻来复去地都炒熟了。后来有人散布说,炸炮的三位各得银锭五六市斤,凡上工的人也都多少找到几锭或半块。

接连几个晚上,一些周边的人,打着电筒,于下半夜把木鱼嘴里的碎石头又翻了千千万万遍。这些人生怕当地人知道而拦截,个个又像做贼似的。据说,也有一位还淘出六锭银子,发了个横财。

这木鱼嘴里有宝藏的消息振动了周边。当时的地方领导和信用社领导第二天赶到大吴寺,先进行宣传。领导说这些银锭属于国家所有,大家要自动上缴国库。我们的大吴寺人真听话,也都各自拿出银锭,登记上缴给信用社。

一个月后,公社和信用社领导又奖励朱某徐某扬某,分别50元49元40元人民币。那个年代,一头肥猪也只卖到四十多元。这年朱某扬某徐某三家各自过个大肥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寻遍周边也不曾得到半边银锭,那曾想,宝贝就在木鱼嘴石头缝里。

这真实的事件,也佐证了大吴寺高僧给皇后娘娘治病的故事所遗下的谒语:头到大吴寺,脚踏三渡河,何人能得到,三千八稻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