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农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利,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就在某个区域活动,基本不会去到异乡。这就衍生出一种文化——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是哪里人,就在哪里生活下去,归去后也葬在哪里。
现代的安土重迁文化,貌似变得愈发淡薄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城镇化发展,交通便捷,人口流动频繁,人们不会在某个地方,生活一辈子。
他是西部某个省份的人,但他很有本事,去到东部沿海城市买房定居,在那里落户生根,那他就不会回到老家,哪怕未来归去后,也不会安葬在老家。
随着安土重迁文化的逐渐消失,人们也没有了以往的执着。有的人不买墓地,也不想后人祭拜。这些人,往往有这几个目的。
一、对于世俗的挣脱,以及红尘的顿悟。
观念传统的人,认为离开后,就该归葬于老家,或者要入家族的宗祠,被后人祭拜。这种观念,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其实很常见。
不过,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出量特别大,人们到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打拼,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所以人们的观念就会发生改变。
以往,人们还会执着于进入到家族的宗祠当中。如今,人们已经想明白了,人都走了,骨灰放哪不是放呢?不见得放家族的宗祠,就能复活过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人走了,早已是一场空,一切都消失了。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也毫无意义。如此,丧事从简就好。
传统的观念,偏向于固执,而当下的观念,偏向于通透和洒脱。这两种观念,各有各的道理,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当然,对于后人而言,一切从简,是最好的选择。
二、只看重活着的经历,没有任何迷信的思想。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重视安土重迁,总是叮嘱子女后人,自己死后,要安葬在故乡的哪个地方?
因为人们都被迷信的思想影响了——如果不安葬在故乡,没有坟墓,就会成为孤魂野鬼。
从辩证唯物哲学的角度来说,所有虚无的事物,都是人们通过想象力杜撰出来的。也就是说,迷信的思想,符合人们“对神秘恐惧”的心理。
说句不好听的话,人活着的时候,不珍惜这几十年的时光,而为了死后的事儿胡思乱想,这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该听从本心,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不要让人生遗憾。至于葬在哪里,是否回到老家,也没必要过分执着。
更何况,我们一直生活在地球当中,地球的每个角落,都算是我们的家乡。如此,魂归地球就好,何必想太多呢?
三、重视真正的感情,而不需要虚伪的做作。
民间有句老话:“生前不孝,死后乱叫。”
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就不孝顺父母,总是跟父母对着干,毫无亲情。等父母死后,子女哭得特别大声,还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饭。这,不就是讽刺吗?
村里面有一位老人,被子女抛弃了。在老人归去之后,子女就借着老人的名义,大搞葬礼,装成很孝顺的样子, 在别人面前痛哭流涕。
等亲朋好友离场后,就到了房间里面打牌打麻将,消遣时间。只是,在外人眼中,子女大搞葬礼,就是对老人的孝顺,这些子女真不错。
真的孝顺吗?对于无数父母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子女墓前尽孝,而是子女可以在父母生前,尽量对父母好一点。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正重要的,不是父母走后,子女做什么。而是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有没有孝心。
四、不想孩子破费,为后人节约钱财。
除去上述的这些原因,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买墓地,宁愿让自己的骨灰,撒到江河湖海当中呢?因为墓地太贵了。
特别是在大城市,一块墓地十几二十万,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同时,买了墓地后,每年都要给管理费。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不给管理费了,那你的骨灰就会被人挖出来丢掉。或者,你的子女没有传宗接代,绝后了,家庭断根了,那你的骨灰也会被人丢掉。
有没有墓地,貌似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人被火化之后,就等于跟这个世界告别了,当事人也化为灰烬了,就真的尘归尘,土归土了。
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他们的墓地,十有八九都被填平了。就连某些皇帝的陵墓,也都成为了博物馆。如此,大家的归宿不都一样吗?
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孝顺就好。其余的,差不多就行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