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做人不可过于黑白分明,那样会自寻很多烦恼;也不可黑白不分,那样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但不执着于是非善恶。假如你对善恶对错过于执着,对是非黑白过于分明,你会活得很累,他人也会因为你很痛苦,我保证。
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是不强求你也按照我的“正确”去生活,因为正确是相对的。
我不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给你,而是站在你的角度先了解你内心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保留地给予。
不可过于自由,也不可放弃自由。自由有度,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与人交往不可过于热情,也不宜过度冷淡。不远不近,不热不烈,不寒不滞,以冷心养静谧,以温情暖世人,以大爱润苍生。
你需要我时,我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给予;你不需要我时,我就做好自己的事,除了偶尔和你分享一些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去打扰你。
②给就是得,因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成其私”而“无私”。
你真心对一个人好,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发心一定是心甘情愿的,哪怕付出了再多也觉得没什么,甚至会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这叫无私,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你为一个人确实付出了很多,但是你天天把自己的付出挂在嘴边上,生怕别人不知道,埋怨别人不懂得知恩图报,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亏了,然后抱怨他人,这样的给予已经动机不纯了,因为夹杂了私心和目的性,是有条件的爱。
无条件、不求回报的爱与有条件、需要回报的爱,前者是无心,后者是有心;前者更多的是出于天性良知本能(简称“天良”),后者更多的是受限于条条框框和规矩,更多的是出于恐惧和不安全感;前者是人性的本来,后者是利益的权衡;前者帮助他人是出于良心,后者帮助他人是为了显示自己“善良”或“好”;前者对结果如何不会在意,会感觉到内心越来越自由、平和、喜悦以及富足;后者斤斤计较,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不做好人了);前者动机是利他,后者动机是利己;前者无私心,后者有私心;前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后者是委曲求全地依附;前者是强势文化,后者是弱势文化;前者依靠的是自己,后者依靠的是他人。
无所谓谁对谁错,也没有说非这样不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因果,各有各的局限,最难得相互理解、体谅、包容和尊重,最难得和睦相处、一团和气。
③眼睛看得到的不一定是真实,很多人表面和和气气,背地里却说尽了别人的坏话。
真正的和谐,是心灵的和谐。心甘情愿、真心对他人好,帮助他人心情愉悦,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需要回报吗?不需要。
真正的爱需要证明吗?不需要。
他人的言论和看法重要吗?可重要也可不重要。
适当听取别人良善的建议,束缚你的、让你感觉不舒服的负能量的言论就忘记,在适当汲取他人部分有价值的养分的基础上,以我为主,最终还是要活出自己。
我们允许别人有负能量,但是要远离极端负能量的人事物,多去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是一个大染缸,除非你有很强的定力,可以在负能量的环境之中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且安之若素的心,不被他们所影响。的确有这样的人,但是少。
真实的自己,无对亦无错,无善亦无恶,只是遵循内心的渴望,做让你感觉喜悦、热爱、幸福的事情。哪有什么对或不对,哪有什么非这样不可,哪来这么多好与不好,我追寻自己的心之所向,无论过程中有多少风雨,我一力全部承担,因为它们都是这条路上的风景。我不问结果如何,只是全心全力去做了,尽人事以待天命,剩下的就是老天的事了;拿得起,也放得下,更看得开。不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认为自己很强大吗?不,刚好相反,他认为自己很渺小。正因为这渺小让他知道了何为谦卑。但是这渺小,并不妨碍他茁壮成长,并不妨碍他热爱生活,并不妨碍他活成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样子。这渺小,是中和了自信的渺小。
最柔软的就是最刚强的,至柔至刚;最弱小的就是最强大的,至弱至强;无所不知的人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人无所不知。
④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有情绪了,也知道自己的情绪消散了;知道自己念头升起,也知道自己念头落下。
无论什么念头,无论什么思想,无论什么情绪,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无论对的还是错的,全部接纳,全部允许,只是单纯地保持一份纯粹的“知道”。
仅仅是“知道”就好了,看着它们生生灭灭,只是“知道”,然后它们就会自然消失,最后变成“空”。
把那颗向外境求取的心转觉向内,把他人和世界当成一面镜子,镜子里照出的,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真实的自己。
留意那些让你起反应的人事物。留意那些刺痛你心的人事物,留意让你感到痛苦和让你感觉舒服美好的人事物,借由外在世界的这面镜子去观察自己的心,借由那些情绪去发现隐藏在情绪背后的思想,去发现那些无形的念头,念头背后的自己的真心。
如果你内心没有那些东西,是不会起反应的,更不会生气,你如果心里没有那些东西,你根本不会去在乎。
人生的目的就是磨炼心性,借假修真。缺点谁都有,很正常,能改就尽量去改,实在改不了就接纳。而接纳,相对而言显得更重要。宽恕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宽恕别人;爱自己,才会被别人爱,才能真心爱别人。
那个觉察到一切念头、情绪、思虑的那个“知道”的本体,就是“良知”,就是“自性”,就是我们不灭的、永恒的、清净的、真正的自己。
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每一个当下(念头),时刻保持良知(觉)在场。换句话说,就是要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始终保持了了分明的觉知和知道。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然后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这就是知行合一。
⑤人与人之间连结的内心,思念着重要之人的心情,为了守护所爱之人的笑容奋力前行的意志,那内心的温柔才是真正的强大。
因为有你们,让我明白了我不再是孤身一人,哪怕你们不在我身边,哪怕有的人离开了,这份光芒依然在我心中闪耀。
我们之间的那份羁绊,ta们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永恒,精神在,ta们便在。我会带着ta们曾给予我的温暖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把这份美好和温柔传递给更多需要它的人。
通过那些重要之人,我照见了自己内心本自具足的温柔与美好,这温柔之爱是生命的精髓,是人的本质,是属于我自己的永恒真理。
温柔而坚定不可动摇的内心,重要之人所给予自己的美好和勇气,这就是能够跨越时空的爱,是超越一切道理的温暖,是能够照亮人心的光。
人在,爱便在;人没了,爱便成了永恒。
当下即是新生,当下即是唯一真实,当下即是唯一拥有,当下即是新的篇章,当下即是空。空,意味着无限可能性。
活在当下,选择看见爱,相信爱,我们就必然能够收获爱,因为爱无处不在。
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他人的一句鼓励,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人的一个拥抱,卑微的时候他人一个温暖善意的举动,就是最好的力量。不需要过多的言论,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因为有这些美好之人的存在,我就会努力啊!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似乎有了解决的办法,ta们并没有给我明确的建议,只是因为有这些美好之人的存在,我便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当他们离去之时,这股力量被当下身边的其他人再度传承并发光。
人世间的无常的确是事实,但是人活着,总要有一股力量作为支撑,这股力量必须是永恒的,是不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褪色的,必须能被世界上的所有人所认知,适用并滋养世间的万千生灵。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没有了温柔和爱,他将是麻木而没有生命力的;如果世界没有了温柔和爱,会变成什么样?
道无情而人有情,这温柔之爱被美好之人所赋予,经由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人,心中的永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