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卜河洛,瀍涧二水交华嵩
相其阴阳观流泉,卜年卜世宅都宫
洪园注
承上启下,举例说明金龙,血脉,阴阳,三叉,取用的问题,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案。
圣人卜河洛,即召公奉旨选取东都洛阳的具体地点与建造方案的故事。
瀍涧二水交华嵩
瀍河名,源自河南孟津县西北任家岭,南流经阳阴县,东入于洛。
涧河名,源出河南渑池县,东流经新安洛阳入于洛。
涧水在东,瀍水在西。二水所夹龙脉来自华山。
巍巍秦岭东行至华山北面降落西岳,与太行山一起组成了黄河第一道重要关口,然后继续东行分成两支:一支走黄河与洛河之间入邙山,由瀍涧二水送龙至洛阳;
另一支则走伊河与北汝河之间环抱洛阳,至嵩山起势回朝;顺势再次逆关黄河。
召公周公因此确定:华山至嵩山之脉为抱入的护龙,而出邙山由瀍涧二水送来并受嵩山拥抱者为主脉(龙),洛阳应为主穴(血脉)
华山为龙来,嵩山为龙去,此即瀍涧二水交华嵩之意。
相其阴阳观流泉
阴阳概念前段已释,不赘述。关键在"其"字!
其指龙脉即华嵩二山之间的阴阳配合。华山后面的来龙秦岭山脉的主体,也是洛阳城的龙祖,距离王城258公里,地理位置西偏南6.6度;中岳嵩山距离王城71公里,方位东偏南17.3度;如果不考虑召公周公以及曾公当时的磁偏角,则华山山脉为酉庚6.6度,嵩山为乙辰2.3度;这就是龙分二片阴阳取,当然这也是非常理想的阴阳相应,也是江西之去龙合江东之来龙。
观流泉,不仅仅是观瀍涧二水,而是来自龙身阴阳两片之众水,当然也包括伊河,洛河之水。众水合处即三叉水,非常可惜的是经文中并未交待。当然也无法交待。曾公晚唐时人距周公召公卜洛约1800年之久,由于王城的扩建,黄河改道等等人为自然因素,不可能取得瀍涧二水、众水入洛河当年的准确点位。故曾公一笔带过,所以也没有办法对上几段经文进行完整的解读。
洛阳城祖龙华山山脉主体与嵩山之间的阴阳相应,以及瀍涧二水之相交(…),这种理想的山水组合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国运。足证周公召公之相宅本领。当然由于三叉水口的改变,以及受地理周期磁偏的影响,历史上有阴阳相悖的时候,其对龙穴的影响甚巨,甚至是破坏或毁灭性的…。
卜年卜世宅都宫
地址已经选好了,那就是选择吉课及营造了。
后记:蒋谈皆将公刘迁幽的故事加入其注中,《诗经大雅.公刘七章》中有: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这与曾公引圣人卜洛的故事有半毛钱的关系吗?公刘迁幽也并非在洛河流域不是?最多只能说圣人周公与其祖一样,相阴阳的同时也考察流泉,以辨认血脉所自来。更切题的是:例似如成语,被曾公引用至此恰到好处。谈看到第二句言,一山一水,更为显明,阴阳云乎哉,雌雄云乎哉,大矣哉,雌雄之道也。水面一棍?!究竟阴阳,雌雄具体的指什么?似此不求甚解,稀里糊涂,
望文解义实在无益。
补注,作为王城的选址,周公召公溯源至华山山脉的主体龙祖,而作为开创皇家风水在民间应用的救贫仙师及其弟子,是要找的是到处乡村可寻觅能造福普罗大众的龙穴,故其经文:三节不乱是真龙…。并不是杨曾不重视祖龙,读者应该区别开来。
曾公为何给我们带来这么一个不完整的案例呢?晚唐及今漫长的岁月里,沧海变桑田!尽管瀍涧二水一再经历变迁,而作为华嵩二山这么理想阴阳相应的主题不会改变,好让后世学者尚有蛛丝马迹可寻。
本不想涉及诸家,但在缘起中提到的诸家只要涉及到与之对应的经文,将在后记中进行剖析辨别,目的是让读者认清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