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柬埔寨足足三个月,算不上摸爬滚打,但也算是从蜜月期到文化休克的一个过渡。一直以来没有闲时坐下好好总结一番。这周终于挤出一些时间来写些什么。顾不得抒情,对于柬埔寨的华文教育,漏洞百出,现在就这三个月的所见所闻,做个记录。
一、柬埔寨教育概况
要谈柬国的华文教育,一定要联系当地的教育体系。由于语言不通,我对当地教育体系并未完全贯通,只是从学生和当地老师那里得知一些。
首先,在时间上,柬埔寨学校(以下简称柬校)基本上都是半日制,不敢说全部柬校都是半日制,还是有一些特例的。半日制,也就是说,学生只用上半天学,因为柬埔寨学校数量很少,学生很多。没有足够的校舍和资源。所以上课的时间为半天,早上一批学生来,下午是另一批学生。而这就给当地的华语教育,英文教育或法文教育等一个插空的机会。 另外的半天,家长就会给学生选择一种语言学校“扩充”知识。在柬国盛行的两种外文学校规模最大的也就两种,一是英文,二是华文。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学生学习英文是因为有前途,学习华文是因为有钱途。 当然除了这半天,还剩晚上的时间。而晚上的时间家长们也是不会放过的,一些华文,英文学校有夜学一说。也就是晚上开班,性质类似于语言培训班。学生完成了白天的学习以后,来不及吃饭,又急忙赶去夜学学校学习。总结下来,大部分学生一天内要上三种学校,柬校,外加两个外文学校。至于选择什么外文学校,由家长自行搭配。虽说是自行搭配,但基本规律是:半天柬校,半天英文学校,晚上中文学校。
其次,谈谈课程设置,在柬埔寨的中学,要学习柬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英文,电脑,体育,思想品德(政治,思想,传统文化)和逻辑几门课。 而柬埔寨的初中(七八九年级)和高中(十十一十二年级)是全部在一所学校完成的。不像国内要经过中考,然后选择高中入读。最重要的考试分别有两次,一次是在九年级升十年级时,比较严格。一次是在十二年级毕业时,这时学生要经历一次考试,通过了就可以选择大学。性质类似与中国的高考。但是没有高考竞争那么激烈。
柬埔寨的学校分为两类。公立和私立。因为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所以中学的费用十分昂贵。成人一年500刀——1000刀。儿童一年700刀——1000刀。基础教育的费用十分昂贵,没有义务教育一说。
至于师资,根据我与学生的谈话和调查,在柬埔寨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是医学,其次是工程师,IT,会计······然而师范不在内。在柬埔寨,想做老师的人很少,师范这一块十分缺乏。我的学生曾告诉我,他上中学时,曾有一年没有见过化学老师。因为化学老师很少,他们身兼几所学校的化学课,因此常常顾此失彼,造成有课无老师的尴尬情况。而社会人文学科和科学领域师资的缺乏,也造成学生对这些领域的认知很少。认知少,了解少,更不用谈兴趣了。我曾问过我们班的孩子以后是否想做科学家,天文学家之类的。我原以为答案会多种多样。结果没想到他们全都摇头。我说:“那你们想做什么?” 他们统一答:“想踢球。”(柬埔寨球队常和泰国越南等国交战,据说战绩不错。所以球员都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我不知孩子们是否在与我开玩笑。但我能感觉,长大以后想从事人文社科类职业的学生是很少的。总体还是以赚钱多少为选择的基准。
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以柬文为例。步骤大致为:读课文,讲解课文,抄笔记,考试。 这样的形式在华校也沿用了下来。每节课的课程设计都十分单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考试全考笔记上的内容,只要背熟就可以通过。另外还要写一篇文章,类似国内的作文。而升留级的评定也是按考试成绩和旷课次数来定。
近来我还了解到柬国学校里有“补习”一说。 这是从当地老师谈话里得知的。大意是,柬校里的老师为了赚外快,在课堂上是不会好好教书的。只有学生参加补习班,才有可能升级(升留级也不像国内一样完成学业即可升级,而是要考试通过,达到一定的及格率才可升级)。所以,课余时间,学生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补习班。
再来谈谈这样的教育体系对于学生,社会乃至这个国家有何影响。
首先,这样的教育体系在形式上显得有些混乱。柬校早上接待年龄小的学生,下午是年龄大的学生。然而学生的年级不是按年龄来分,而是按水平区分。很有可能,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年龄不同,甚至年龄跨度很大。年龄层次不同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班级里,那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必须要适用于全年龄。曾有华文教师反应,在一个班级里,当她用小孩适用的方法教书时,班里后面一群“大龄”学生总是用一种看笑话的眼神看着她。而当她用教大孩子的方法教书时,又不能吸引班里的小朋友的注意力。这让她十分苦恼。
虽然半日制体系混乱,但学生负担十分重。一天上三所学校,来回奔波不说,每所学校都会留家庭作业,然而学校在上完夜学后,到家吃饭洗澡后已是十点。是没有时间做作业的。一般学生都会把作业带到学校,第一节课抽空做完。
最后,谈谈如此教育体系下的学生出路。
在柬校十二年级毕业后,选择进入大学和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人数相当。基本上一半一半。阻止学生进入大学的的理由有很多,经济不允许是最大的障碍。也有自己不想学的。
最开始来时,我最喜欢问学生的问题就是:“你喜欢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你为什么要学习中文?” 我以为会得到很多种多样的答案,然而一个月后,不用再问,我都基本能猜到学生的答案了。
1、你的梦想是什么? 答:赚很多钱
2、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答:想做导游,赚很多钱
3、你为什么要学习中文? 答:因为学习中文可以做中文导游,赚很多钱
··········
遇到稍微高级一点的答案无异于:想从事商业贸易方面,和中国人做生意,赚很多钱;想学好中文,去中国工厂当翻译,赚很多钱·····
当我问学生“你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面面相觑,想半天最后告诉我三个字:“不知道”
在facebook上,我也经常会看我的学生们的帖子,看完他们的帖子,我脑子里总有一个在文学课上学到词萦绕——迷惘的一代。然而他们的迷惘不是会写文写诗写小说,而是对于生活的迷茫。他们和国内年轻人一样,喜欢晒自拍,晒美食。然而,一些比较明白的学生会晒出对于生活的不知所措的言论,总会发一些“I am a loser” "我很伤心,很失望"这样的言论。我试着帮他们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找办法解决。然而我发现他们发出帖子,只是想寻求安慰。并不是想找出路。有时,与他们聊天,我也会被绕进去,绕进一个死胡同,循环又循环。在这上面我学到一点:那就是,永远不要只知道抱怨和诉苦。找办法解决!找办法解决!找办法解决!这才是当务之急。
在学生的印象里,好像当上导游,是最高的职业追求了。大部分来华校学习的学生,也是为了以后能当上中文导游。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柬埔寨旅游部6月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前4个月赴柬中国游客同比增加13%,达27.5万人次,占同期外国游客总数的16%。柬旅游部官员贡索披拉认为,中国游客数量上升主要归结于柬中关系友好和柬埔寨的旅游魅力,同时便捷的直航班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民众现在富裕了,喜欢到海外旅游,”他说,“我估计,中国将在一两年内超过越南,成为柬埔寨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地。”
柬埔寨视中国为主要客源地。今年初,柬埔寨发布白皮书,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年接待中国游客200万人次的目标,并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方便中国游客,如鼓励当地使用人民币等。
国家政策,引领着国人的思维模式。
那有人就要说了,柬埔寨没有公司吗?学生为什么不去公司上班呢?对于还是农业国家的柬埔寨,工业发展还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这个国家过去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又是内战,又是和越南泰国抢地盘·······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真正步入和平,起步晚,发展慢,直到现在,连人民的用电都是进口的。工厂基本都是中国,韩国,日本等企业在柬埔寨开设的,所以要去工厂公司工作,依旧要学外语。工资还不如当导游挣的多。因此大多人还是倾向带团带客。
出路少,选择少,是柬国学生的一大难题。
二、柬国教育体系下的华文教育
介绍完柬国的教育体系,再谈如此教育体系下的华文教育,就更容易理解多了。
首先,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从官方的角度分为两大体系:华校和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近几年入驻的。大多分布在柬埔寨的大学和高中。 面对的也是年龄较大的学生。教材方面用的是孔子学院的教材《快乐汉语》《新实用汉语》等。 教学法是沿用国内较新的汉语教学法。性质类似与德国的歌德学院,培训班性质。然而由于入驻较晚,在柬的普及程度不高。生源较少。师资全部由中国派出。
而华校,是柬埔寨较为强势的中文学校。我用了“强势”一词,并不含贬义。华校在柬埔寨的普及程度令人咋舌,基本上在很多柬埔寨人的观念里,华校就是公立学校。虽然各省的华校也会在校名前加“公立”二字。但华文教育依旧不在柬埔寨的教育体系里。 华校,据我猜测应该是隶属于柬华理事总会(为什么是猜测呢?因为柬华理事总会是由过去来柬埔寨打拼的华人组成的一个柬埔寨华社民间服务组织,负责协调全柬华人社团各项事务,推动和发展华文教育,推进全柬埔寨华人之间横向联系和友谊,增强全柬埔寨华人凝聚力的华社最高领导机构。领导阶层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来自两广地区,我至今不了解这个组织的运作。只知道比较复杂,分工很细。但华校的建立,资金都是由柬华理事会出资。所以我猜测华校隶属于柬华理事会)。身处华校三个月,从初识到渐渐熟悉,我有太多要说的了。
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总结我这几个月的见闻。
1、内部组成
华校的领导阶层,都是出自柬华理事会。每个省都有柬华理事会,但每个省的经济状况不一样,又决定了每个省的华校规则的不同。而师资,华校的师资十分复杂,大体分为三种——当地教师,侨办教师,汉办志愿者。 当地教师是指当地懂中文的柬埔寨老师。侨办教师隶属于国务院国侨办。 汉办志愿者,指国家汉办的外派志愿者。三种体系的老师,在一个学校里,各自有各自的领导,又有共同的领导。
2、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柬华人人数巨大,老一辈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忘本。于是开始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在九十年代遭遇战争重创,曾一度处于空白期。后来又一所所地建立起来。教学目的和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推动华文的发展。要求更简单,会读中文,会写中文顺便知道一点点意思就够了。
3、教学方法
在以上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下,华校的教学方法十分单一,沿用柬校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反复。读,背,写的无限反复。在一定意义上,柬华理事会的老人们用一腔热爱祖国的热情将华文教育延续下去,功不可没。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其实也是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能力。由于只考虑大层面,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基本上, 学生只要完成了读和写的学习,通过考试,就能升级。导致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写和读没问题,甚至比国内学生都做得好。但与他们交流依旧是十分困难的,听不懂,听懂了也不会说。
4、教材
教材是限制华文教育和学生能力的一大根源。柬埔寨华校普遍使用的是暨南大学出版的一套专门为柬埔寨学生编订的一套教材。分为《华文》《常识》《数学》《会话》《拼音》,其中最重要的是《华文》。我猜这套教材拿出来暨南大学也不敢承认是自己编写的。《华文》里的课文几乎与国内人教版小学教材一模一样,课文如《詹天佑》《怀念母亲》《辛亥革命》《落花生》等。 出自对外汉语本科的教师,拿着这样的教材,也无从下手,在大学里学的任何一种教学法都用不上。因为课文中的语言完全是文学性的,与生活口语无关。面对外国学生的语言教学,教材编写者错把第二语言教育当母语教学来教,教学生以爱国情怀,尊师重道,勤劳勇敢等一系列提升思想道德的东西,却对学生最需要的日常交流技能置之不理,本末倒置。就连当初参与教材编写的我们学校的校长也说过,这套教材的编写,完全就是各路教材里东摘抄一点,西截取一段。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本教材的不合理,但却没人提出要去改变。因为总会是靠这本教材赚钱,也无预算去整编另一套教材。于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将就着。
教材的好坏对于一个老师的能力发挥是有直接作用的。我不知道别的志愿者老师是如何。我是使出浑身解数从教材中提取可用于日常生活对话的知识点讲给学生听。然而,能讲的还是太少。况且校长对教学进度要求十分严格。慢一点读不行。在教材和进度的双重夹击下,中国老师根本使不出第二语言教育的招,全当母语教育了。这是柬埔寨华文教育最失败的地方。
当然也不是说这套教材教出的学生完全拿不出手。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也有些许提高,不过随着时间退役,教材中可读的内容已经渐渐落伍。许多内容在如今不复存在。所以仅剩的一点优势也要随着时间推移变为劣势了。
5、课程设置
华校的课程设置也分情况,不同地方的华校课程设置不同。最基本的科目有:华文,常识,数学,会话,拼音,电脑,音乐,美术。其中以华文和常识最重要。有些学校会增设文化课,体育课等。但学校越大,限制越多,越难开设文化课。在教学进度上,也是按校长的意思走。有的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只用学完半本书,有的学校要求学完一本书。进度是限制教师发挥的另一大原因。在教材不合理的情况下,所校长对进度要求不高,则教师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给学生开展一些训练口语交际技能的活动。但若是进度要求很严谨的话,基本上宝贵的时间都会用来赶进度。一篇文学类的文章,由于是教给外国孩子的,所以要讲透十分吃力。但进度摆在那里,容不得教师有任何迟疑。如今,在我的班,我绞尽脑汁开展交流的活动。现在课前五分钟是演讲时间。由我提前布置话题,然后学生上台来讲,讲完后同学们问问题。虽然气氛带动起来十分困难,但看着学生们渐渐变得不怯场,从一句话都不说到能说四五句甚至能交流开玩笑,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
6、教学成果
目前,就华校在读的学生来讲, 大部分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十分优秀,孩子们的字写得甚至比老师都好看。但说和听的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上到六年级依旧不会讲中文,也听不懂,上课提问需要同桌翻译。 当然,不乏讲话能力比较强,或者工作上需要讲中文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说的能力上较为出色。不过话语偏误较多,特别是语序偏误。能感觉出,还是在用柬语的思维讲中文,没有形成中文思维。不过,外语思维需要语言环境,这一点怪不得学生。
华校毕业后的学生去向与汉语使用程度,这一点我的了解还不多。在以后的文章中在做补充。
三、反思
说实话,此刻在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反思是无效反思。因为领导学校的老人们不会接受反思,也不会自行反思。
柬埔寨是老华人的天下。轮不到我们这些小辈指点。二姨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此行的目的不是要去挑战一个固化的系统。谋求共存,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有精力和时间成本是不能为浪漫的理想买单的。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挑战和改变才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