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40%~50%的行为取决于无意识的习惯。
《掌控习惯》是詹姆斯•克利尔对于生物学、神经科学、哲学、心理学等探索后总结的一本操作手册。
在学习投资理财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复利”。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就像金钱借助于复利倍增一样,我们自身习惯的效果也会随着不断重复而倍增。
微小的改进,有助于我们养成好习惯。
假如一个人每天都能进步1%,一年后,就能进步37倍。相反,如果每天以1%的速度退步,那么,现有的任何东西会降到几乎为零。
1、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并不理会微小的变化?
当我们做了一些改变,却迟迟不见期待中的效果,就会失去改进的动力。这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
新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
2、培养良好习惯的四步法。
①提示
这个提示触发我们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这是预测汇报的零碎信息。我们的头脑在不断分析内外部环境,寻找奖励所在的线索。
②渴求。
它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没有某种程度的动机或欲望,我们也就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我们渴求的不是习惯本身,而是它带来的状态变化。
③回应。
回应是我们的实际习惯,它的形式可分为思想上的或行动上的。反应发生与否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动力,以及所有采取行动的难易程度。
④回报。
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奖励的首要目的是满足我们的渴求,其次,奖励教会我们哪些行为值得记住并可以应用于未来。
四个步骤一起形成了一个神经反馈回路,并最终让我们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
如果一种行为在这四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做的不够,那么它就不会成为习惯。
3、掌握使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第一大定律,使好习惯显而易见。
1.填写习惯记分卡。
记下我们当前的习惯并留意它们。
首先列出我们的日常习惯。建立完整的清单,查对每个行为,并问自己:“这是好习惯、坏习惯还是中性习惯?”然后做好标记。一开始没有必要改变任何东西,记分的目标只是提醒我们注意实际发生的事情。
2.应用执行意图。
明确告诉自己,我们将于某时间在某个地点做某件事。
触发习惯的提示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设置手机提醒。最常见的两种提示是时间和地点。比如,每天5点去健身房锻炼。
3.应用习惯叠加。
继当前习惯之后,建立新习惯。
任何行为都不是孤立的,每个动作都会成为触发下一个行为的提示。
要培养新习惯时,可以充分利用行为的关联性。比如,每次想看视频就站起来做一个深蹲。
4.设计环境,让好习惯清晰明了。
每一个习惯都是由提示引发的,我们更容易注意到鲜明的视觉提示。
戒除坏习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是减少接触导致坏习惯的提示,逃避诱惑比抗拒诱惑更容易。
第二大定律,使习惯对自己有吸引力。
詹姆斯提出可以利用绑定喜好来使习惯更有吸引力,具体做法就是将我们喜欢的高频动作与需要做的低频动作搭配在一起。
可以总结成一个公式:
完成我喜欢的习惯之后,我将着手建立我需要的习惯。
戒掉坏习惯,就要避免它所带来的好处,让它不再有吸引力。
第三大定律,使习惯简便易行。
①人类行为遵循最省力法则。
创造一个环境,尽量便于我们做正确的事情,降低良好行为的阻力。
②应用两分钟法则。
当我们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
比如,“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第四大定律,使习惯令人愉悦。
研究证明人脑进化为优先考虑即时奖励而不是延迟奖励。
所以要想保持一个习惯,我们需要有即时成就感,即使它体现在细微之处。
最令人满意的感觉之一是进步的感觉。
我们可以利用习惯追踪法,比如在日历上对完成习惯的日子打勾来衡量是否养成了习惯。这种形式可以清晰地表明我们取得的进步,容易收获成就感。
方法是基础,行动是关键。
学以致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