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知道自己错了,尽管没有那么深刻,深刻到足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直以来,我都深深活在通过自我想象构建的理想世界中,并十分固执,听不见别人的想法,一遇到别人反驳我,或者与我的意见不合,我绝不承认自己是错的,别人是对的,我会极力为自己辩解,你的观点不对,我是最正确的,我的想法是最合理的(当然不会那么直接),实在争执不过,我就会翻个白眼,继而微笑着点头,表示虚假的认同,我的确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我向来不招人待见。
我很敏感,不是一般敏感那种,是特别敏感,但那也绝不是自省,敏感常常带给我对这个世界错误的判断,和别人正常交流时,一不小心,哦,他又触及到我的内心敏感处了,那个人怎么能那样说,或者那样做,因此,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情绪一不稳定,便会多想,开始自我质疑,而这种怀疑自己的结果就是一直沉浸在自我构建的想象世界中,这个世界多可恶,世界上的人多么可怕,而我又多么的无能,无能到一点小事就可以把我重重击倒,有很多次,我在想,我是不是真的有病,我要不要去看医生,是的吧,我应该去看的。
考研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平稳,并没什么狂悲之感,我在选择那个学校的时候我早已知道自己的结局,只是心有不甘,真的想去尝试一番,真的失败,至少知道自己死而无憾,而对于那些我经历过的日子,我并未觉得我多努力,我也不觉后悔,大概就是自己水平不行,努力不够,接受现实,重头再来就是。
不过,我挺怀念那时的自己,图书馆熄灯后回宿舍的路上,一个人带着耳机听着《红楼梦》,听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纠缠,听着王熙凤、尤氏两人碎碎叨叨,那也是由衷感到幸福的,甚至觉得此生就这么点时间也足够了。
就像胡适所说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
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
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考研这种事,一次不行,大不了再来一次,即便是第一次的模仿,也要模仿的有模有样一些,我仍向着那个方向努力,我想象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是王国维,是胡适,是陈寅恪,是鲁迅,这样我便有了动力,理想之下,总还要面对现实,如今怎么样呢,止步不前了吗,那也不行,还要愈挫愈勇,当然要先有物质基础,在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杂文《"碰壁”之后》里,鲁迅先生开篇就说:
我平日常常对我的年青的同学们说: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我们从来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呻吟;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声的叫境,決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体文来诉痛苦的。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的,脚上也许早经是丝袜;高吟“饥来驱我去”的陶征士,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正当苦痛,即説不出苦痛来,佛说极苦地狱的鬼魂,也反而并无叫唤!
总要有根基,才能开出花儿来。
前两日因为意见不和,与父亲吵架,我想:他不尊重我的选择,他太现实了,他不能这么贬低自己的女儿,他心情不好,我也在那儿哭哭啼啼,后来一想,何必这么执拗,从小到大,我都借着固执和哭来让父亲向我妥协,我坚持的结果就是我一次又一次不听从父亲,我坚持自己的选择,都因受到惩罚而告终,我应该意识到自己错了,我也不知自己究竟是错是对,不如就接受现实吧,向现实妥协一次,也没什么不好。
在读《曾国藩传》,这样的习惯也可仿效: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意识到自己错了,便要改正,常错常改,改正不过,谨记努力,以此勉励自己,也蛮不错。
我不是圣人,但人人皆可做圣人。
就像人人皆可做蝙蝠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