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全文约6500万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在商业社会中,很多公司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之所以会经营不善,大部分责任都在老板和管理者身上。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很多管理者其实不太会用人。
这些不专业的管理者,或者新晋管理者,会经常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应该如何管理公司和团队?
我应该如何激发下属的热情?
我应该如何带领团队创造业绩?
我到底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那么,应该如何管理好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团队呢?
这个问题比较大,不太好回答,而且关于管理的书籍有很多,一时半会也讲不完。
那么,我们就先把问题缩小,讨论一下如何管理一个10人以下的小团队。
关于这个问题,《10 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这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当一个团队有30人到50人时,必定会有一个经理。
但是这位经理的时间有限,不能顾及到每一个人,所以他必须再找几个主管来协助管理。
每名主管需要管理5到10个人,这就是一线主管。
对于一线主管来说,并不需要掌握太过管理学方法和理论和概念。
他们更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上手的方法和工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方法。
这本书就专门写给一线主管的实用书籍,针对一线主管提出了具体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讲了什么内容。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适合展开书中的所有细节,而且我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写作风格。
所以我就挑选出书中最有价值的几个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下了一些想法和感悟。
文章字数较多,为方便阅读,这里简单说明文章逻辑结构:
01 什么是主管?
02 主管的工作如何开展?
03 如何点燃下属的热情?
04 主管该有怎样的格局?
05 总结与评价
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的同学,就不要往下阅读了哈。
01
什么是主管?
主管是做什么的?主管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如果不清楚主管的目标和职责,就很难把工作做好。
先直接说答案:主管就是通过下属实现公司目标的人。
这句话包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主管的目标就是完成老板的目标。
第二,主管要让下属工作,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下对于主管工作的常见误区。
第一个误区:主管必须是业务能力最强的人。
很多人认为主管应该业务能力最强,加班时间最长,最努力工作的人。
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主管应该是一个能带领团队的人。
主管应该是指导下属都创造价值的人,应该是带领团队一起成长进步的人。
主管应该有团队精神,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没有带领好团队,就是主管的失职,不管他业务能力有多强。
如果一个团队的业务,基本都是靠主管做出来的,其他下属都没什么作用,那么这个主管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管。
这样的主管即使能力再厉害,最多也只能算一个高级员工,或者说一个超级业务员。
主管最重要的是能力管理能力和领袖才能,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反而是次要的。
当然,主管也不能完全脱离业务。
主管也应该亲自做一部分核心业务,保持对于业务的判断力和感知力,这样才能给下属准确恰当的指导。
而且主管以身作则,还能调动员工积极性。
但是,主管的重心还是要放在管理上,毕竟主管的职责就是带领团队,完成老板的目标。
换句话说,主管应该是20%的时间花在业务上,80%的时间花在管理上。
第二个误区:从主管的角度来看,下属的业绩是最重要的。
很多主管或者说老板,评价员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业绩。
表现上看起来好像没问题,但是如果员工和公司的价值观不一致,不认可公司文化,那就会出大问题。
换句话说,价值观比业绩更重要。
比如说,一位保健品销售员的业务能力很强,个人销售额长期排名第一。
但是他认为保健品就是骗人的,老人吃了公司的保健品,不仅没效果花了冤枉钱,而且还会损害健康。
那么,这位销售员一定会在将来某一天拖公司后腿。
或许他会因为工资的原因选择暂时隐忍,但是他说不准哪一天就会去公安局报警,或者去工商局举报,或者败坏公司口碑,让公司流失重要客户。
某些保险公司、金融公司、教育公司的员工也同理,有员工认为公司就是在祸害社会。
所以,即使员工能力很强,如果价值观不一致,也一定不能留。
况且,能力这种东西不是固定死的,可以慢慢培养,可以选择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慢慢栽培。
另外,很多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依赖能力和天赋,反而是更看重经验和熟练度。
第三个误区:主管就是传声筒。
有些人认为主管就是要把老板的命令传达给下属,主管要起到一个传声筒作用。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主管的失职,那还不如用录音机把老板的话录下来,再播放给下属听。
比如说,一家做少儿英语的教育公司,老板说要让下个月的销量增加200万,主管不能直接和下属说:“老板要让下个月的销量增加200万,大家一起好好加油”。
这样的主管一定是糟糕的主管。
实际上,主管不仅要做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还需要把目标拆解,根据下属的不同情况安排任务。
02
主管的工作如何开展?
我们已经知道了主管就是通过下属实现公司目标的人。
那么,具体来说,主管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书中讲有不少观点,但略显零碎,我这里就单独探讨一下其中的两个。
第一,制定目标和方案。
还是以上文提到的教育公司为例子,假如你是这家公司的主管,带领10个人的团队,你应该怎么做?
首先,你应该先做出一个初步方案,分析一下情况。
你应该回顾一下之前的业务有什么问题,看看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分析一下哪些地方有哪些特殊活动,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挖掘更多潜在客户,整理一下以前的客户名单。
然后,再和下属充分沟通,集思广益,补充完善这个方案。
最后,划分阶段和重点,把任务分配给下属,安排下属工作。
既然下个月的目标是200万销售额,可以先确定前面15天的重点是调查市场,只需要达成50万销售额。
后面15天的重点是火力全开,达成150万销售额。
因为小明长期和客户打交道,可以让小明去制作客户名单。
因为小红对于教育市场比较敏感和熟悉,可以让小红去调查市场。
因为小花非常擅长数据分析。让小花去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
因为小张的销售能力强,所以让小张去做产品销售,要完成200万销售额。
最后必须形成一个计划表,或者说任务安排表。
这个计划表应该包含有目标、时间、阶段、重点、负责人、执行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步骤、考核指标、关键数据等等关键信息。
这个计划表应该是一个可落地的、可执行的、可衡量的完善计划。
大家按照这个表格去工作,就会有结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又稳又快。
原著就有这样的一张表格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需要结合业务和产品修改一下。
(图片来源于原著)
第二,让下属汇报工作。
作为主管,不管你多么认真负责,都不太可能了解每一个下属工作的情况、细节、进展和结果。
你没有时间时刻关注每一个人,因为你平时自己也很忙。
而且,单方面的根据个人印象来评价下属,也可能会判断失误。
善于溜须拍马的人,可能干活最偷懒;看似沉默寡言的同事,可能是业务核心。
单方面的评价下属,会引起不满和不服,他们会这样想:“领导根本不了解我”、“我的努力没有被看见,我很失望”。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让下属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给他一个机会表达自己。
对于那些认真工作的人来说,其实也希望有这样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
越是努力的人,越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人看到。
对于那些做事偷懒、工作敷衍的人来说,每一次汇报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干活,能力也不行,汇报工作的时候就会语无伦次、无话可说。
所以,作为主管就有必要认真倾听下属的汇报,经常找下属进行双向沟通。
给下属一个机会,说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展示自己的业绩和结果,探讨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了解下属的情况之后,再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和支持。
对于干活努力的,就多给肯定和赞美。
对于干活偷懒的,就多给鞭策和激励。
对于缺乏方向的,就多给指导和建议。
对于碰到困难的,就多给帮助和支持。
这就是团队管理,这就是主管,这就是领导。
(图片来源于原著)
03
如何点燃下属的热情?
如果你是一名主管,你的某个团队成员突然变得很消极,没有动力工作干活,整天愁眉苦脸、垂头丧气,你会怎么办?
1、善于倾听。
2、以身作则。
3、谈梦想。
4、出错时,对事不对人。
书中有提到前面3个观点,第4个观点是我补充上去的。
书中对于前面3个观点也只是一笔带过,我结合自身经验稍微完善补充了一下。
1、善于倾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激励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
如果一个人动力不足,是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的。
有可能是他不认同公司的价值观,那他就会变得很消极。比如说卖保健品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公司就是专门骗人的,就是祸害社会的,那肯定不会有激情。
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公司就是不给自己升职加薪,他认为努力工作也没有用,于是就会失去动力。
有可能是他觉得公司缺少一个激烈竞争的氛围,公司没有业绩排行榜,没有团队PK,自己的竞争意识没有被刺激到。
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太鹤立鸡群,既然大家都不努力,那么我肯定不能太努力。因为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他有可能这样想。
还有很多可能性,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总之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你想激励一个人,你就很有必要去了解他。
(图片来源于原著)
管理者关于业务的投入度,信心,专业性,都会对于其他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管理别人,先要做自我管理。
当你自己很有激情的时候,才能感染和激励别人。
身先士卒、充满激情、情绪稳定、有效沟通,和团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非常重要。
3、谈梦想。
我在2019年做过社群运营,是专门教人锻炼口才的,通过播放视频、举行活动的方式培训学员。
某一天,有个运学员找到我,说自己不想干了,不想学习也不想参加活动,感觉到心好累。
我是这样跟他说的:累点就累点吧,你现在还年轻,累一点不是应该的吗,年轻时候就好逸恶劳,那你老了该怎么办呢?
你现在坚持学习,一是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二是可能坚持初心。
想一想当初你为什么来广州?为什么你不待在老家的小县城?
你在老家找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他不香吗?你早点结婚生子不是也很爽吗?
你之所以来大城市还不是为了赚钱发财、出人头地嘛,你想要这些难道就不应该付出一点代价吗?
所以你现在累一点也是为了更好的将来,继续加油努力吧。
这个学员听了我说的这番话在之后,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大受鼓舞。后来他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奖励,这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刻。
(图片来源于原著)
当同事工作不当、出现错误的时候,主管应该对事不对人。
主管可以骂他这件事情做不好,但是不能侮辱他的人格和尊严。
你可以骂他工作效率低,但是不能骂他是傻子。
你可以骂他PPT做得不好,但是不能骂他没脑子。
你可以骂他报告写不好,但是不能骂他是蠢货。
你一旦骂人了,就会引起他的怨气和不满,或者让他的心态变得消极和堕落。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出他这些事情的方法和思路不对,要求他下次把事情做好。
如果他需要技能培训或者资源支持,那就耐心地提供帮助和指导,这是一个主管的责任所在。
04
主管该有怎样的格局?
假如你是一个10人团队的主管,你应该有怎样的思维、心态和格局?
关于这个问题,书中讲有十几个观点,略显零碎,这里我就挑选整理出其中四个。
1、姿态放平。
作为主管的你,虽然说职位比下属高,工作范围比下属大,也确实需要站得高看得远。
但是你的地位和下属是平等的,你只是有一个管理的头衔。
这个头衔只是代表的工作内容的不同,不代表你的地方是高人一等的。
在你的团队里面,你不是皇帝,下属也不是你的子民。
你的团队是为工作和业绩服务的,而不是为你这个人服务的。
你的团队是以公司和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你这个人为中心。
如果你态度高冷,语气生硬,居高临下,咄咄逼人,颐指气使,趾高气昂。
不管你说得多么有道理,你的话多么正确。你的下属一定都不会服你,一定会对你有意见,一定会对你有怨恨。
所以说,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上位者,而是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
为下属服务,为团队服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下属提高能力,带领团队创造价值。
2、反思自己。
有一些主管,好像永远都是在推卸责任。
团队业绩不好,肯定是下属能力不行,不听指挥,加班不够多。
项目进展缓慢,肯定是下属工作不卖力,没有把24小时都投入到业务上。
业务没有计划,肯定是老板自己规划能力不行,统筹能力差。
方案太过模糊,肯定是公司高层盲目、懒惰、无能,不了解业务和产品。
我们肯定碰到过这样的人,把任何的责任都摘得一干二净,他自己就是100%纯洁的白莲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下属和老板的责任,那么公司要你这个主管干什么?
老板既然让你做主管,就是想让你解决问题、带领团队的。
所以说,作为主管,不要埋怨别人,要时刻反思自己,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团队业绩不好,是不是我管理不当,是不是我给下属的指导太少?
项目进展缓慢,是不是我缺乏沟通,下属对我不满,敷衍对待工作?
业务没有计划,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计划呢?难道我没有这个能力吗?
方案太过模糊,那我为什么不把它具体化呢?这不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吗?
3、友善对待下属。
看到下属迎面走来,不要总是等着他来问候你,这样会显得你傲慢高冷。
你可以主动问好,他们会双眼一亮,认为自己被你重视和肯定。
下属被客户刁难了,如果确实是客户蛮横无理,那就应该维护下属,为下属撑腰。
整个团队都在看着你,如果你责怪下属,那就会让所有人都心寒,对你失望。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你宁可失去这个客户,也不要辜负下属对你的信任。
下属被扣工资了,不要说:“这是老板的安排,不是我决定的”,这样会让下属对你失望。
你可以带着下属去找老板,问清楚为什么扣工资。多帮下属争取涨工资、发奖金的机会。
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你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4、真正为下属着想。
如果你只是把下属当做一枚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一个随时可以替换的工具人。
那么不管你隐藏得多深,下属都能感受到你的这个邪恶的想法。
只有你真心实意地为下属着想,团队才有凝聚力,这也是管理用人的根本。
如何才算是真正为下属着想呢?
很简单,真心培养人,下决心把下属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才。
当你真诚想培养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对你终生感激。
而且“培养下属”和“完成业绩”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当你想培养一个人,你需要教会他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分析问题;教会他如何锻炼能力,如何吸收知识;教会他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沟通协调。
那么他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能力会越来越强,业绩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的结果是,团队整体业绩变好,下属对你感激涕零,老板对你拍手称赞。
05
总结与评价
本书的最后一章,讲了分析下属性格的方法,也就是FFS理论。
FFS理论,是一种性格测试方法,通常是管理者用来测试下属性格的。
了解每一个下属的性格之后,就能因材施教,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由于这套理论过于复杂,书中讲得太过浅显,案例也不够充分。而且我个人也认为它的实用性不强,不太符合国情,所以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个性格分析工具就行,如果以后真的有需要,也可以回来查阅。
(图片来源于原著)
这本书有且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做好一个一线主管。
一线主管,就是说团队人数少于10个人的主管,属于最基层的管理岗位。
这本书的精彩观点如下:
什么是主管:通过下属实现公司目标的人。
常见误区:主管必须业务能力最强、下属的业绩最为重要、主管就是传声筒。
如何开展工作:制定目标和方案、让下属汇报工作。
如何点燃下属热情:善于倾听、以身作则、谈梦想、对事不对人。
主管该有什么格局:姿态放平、反思自己、友善对待下属、真正为下属着想。
在管理学的书籍里面,这本书算是比较初级的,适合管理小白或者管理新手阅读。
优点:针对性强,定位清晰,专门针对于小团队的一线主管。
浅显易懂,可用性高,而不是像某些管理学书籍一样泛泛而谈。
缺点:缺乏深度,观点零碎,缺乏案例,说教感强。
比如说第三章讲了如何点燃下属的工作热情,但是文字内容略显单薄,多数观点都是一笔带过。案例太少,观点太过抽象也不好理解,最后一章也是同样的情况。
但是瑕不掩瑜,优点大过缺点。而且也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书,我们也没必要追求十全十美。
只要一本书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感悟,带来收获和价值,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基层管理,甚至是中层管理者来说,都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
------全文完------
作者简介:逍遥耀,喜欢阅读,更喜欢思考和行动的实战派。爱逛知乎、微博、B站、豆瓣等有趣平台。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给你帮助和启发。个人公众号“逍遥耀”(ID:xyystory),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