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去,
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地活过。
——《勇敢的心》
【一】疫情冲击
今天是2022年4月9日,整理日记本时,我翻到了两年前的一篇日记,时间是2020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二。这一天我在日记中写到:
窗外的天,有一种令人压抑的阴冷,已经封了十多天的小区,静悄悄的,偶尔走过一两个戴着口罩买菜回来的人。冷清的让人怀念往日的喧闹。
今天是小年啊!这哪里像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要不是这疫情,这正是人们走亲访友,一年中最热闹非凡的时候。
可是,春节前几天,武汉封城了,正当全国人民牵挂不安的时候,其他大部分地区也实行封闭式管理。
我们的小区封了侧门,只留一个大门进出。胡同也封了其他出口,只留一个路口,路口设了路障,有值班人员值守。过往车辆人员必须登记,出示身份证出入证方可出入。
小区寂静了,
街道寂静了,
昔日喧哗的城市也寂静了,
习惯了它的繁华热闹,见惯了它的车水马龙,突然这样寂静,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落差。
唯有街道两旁的树上,火树银花的小彩灯,在夜晚格外耀眼又寂寞的闪耀着,提醒着我们,这还是春节中……
这个春节,过得有些严肃。
但,人们还是普遍充满信心。
国家从上到下的层层防控,基层人员以社区网格为单位轮岗值守,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与担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抗疫一线,全国人民从南到北大家都选择了减少外出,窝在家里不给社会添乱……我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一个封闭的春节。也经历了大势面前,国家与人民空前的坚定,从容,团结。
【二】关于死亡的思考
我也已经有好几天没有下楼了。安住在家里,收藏起内心的担忧,默默转化为一种祈祷,祈祷武汉疫情过去,祈祷生命平安,祈祷一切恢复正常轨道。
很多人在封闭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很多,平时太忙,这下正好可以多休息几天。但随着假期的延长,忙碌惯了的人们,竟然很多不知道怎么安排闲下来的生活,加上疫情的冲击,各种问题呈现出来,家庭关系的 亲子教育的,还有自我生活方式的,还有担心生意的收入的,有人安住,有人焦虑,有人恐惧……
我,彻底放松几天后,也有些无所适从,这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得做个规划,好好安排居家的日子。平时太忙,何不利用这个时间好好休养身体。还在阳台上收拾了一个区域,拿出日记本,新买了钢笔,决定放下手机,好好看几本书。
这样,身心倒也安定下来。心定了,反而有大把时间碰触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此刻,看着空落落的窗外,我心想,平时看似很强大的我们人类,大自然轻轻一下就把我们关在“笼子”里了。我们也该好好的反思一下对万物的态度,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到底活着什么重要?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一直忙碌,从不曾思考这些。
过去,本能想要大房子,车子,好看的衣服,一定的存款……人们大多活在物质的欲望里,不自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最近,人们普遍感慨健康更重要!方舱医院生命搏击病魔的故事,让我们共感活下去的美好。官方每天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报道,更是让全民沉重,为生命无常叹息,也为自己……活着本身就是美好,好好活着才重要!疫情让我们对生命有所思考,有所觉醒。平时我们把自己活成陀螺,身体已经亚健康,还依然熬夜加班。根本不曾想过生命有限,有一天死亡会来临,仿佛这离自己很遥远,用不着想,想这个不吉利。
其实,生命的终极境界是悟透死,才能从容的活。我们没有思考,当然也不会想到怎么利用这个肉身,好好活。当然这样的思考也是需要机缘的。
启发我产生这样的思考的,是几年前读到的一本书。还有电影《遗愿清单》。
电影中两个得了绝症的病友,同住一个病房,在一个人的提议下,他们列出了所有生前愿望,把原来想做没有机会没有勇气去做的事,决定在死前一一按照清单去做,不把遗憾带到另一个世界。那部电影扎了我的心,我卷入其中,开始了对死亡的第一次思考。他们真幸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还能亲自为自己做些安排,不是谁,都可以这么幸运的。
如果我到了生命不多的时刻,会怎么样?如果我也有机会列一个遗愿清单,会有什么事、什么人是我走之前特别牵挂的?得陪伴孩子长大成人;要好好孝养父母,送走双亲;好好的爱一个人;还得给自己一段时间,过一段自己喜欢的日子,去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做点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沿着这个思路,列出真正想要的生活,列出真正喜欢的事情,简单明了的列在纸上,我才知道,生命基本的功课是什么,而这些,在平时忙碌中,我从没有意识到。
生命无常,即使一生安康,也不过三万天。而今一晃已是半生。年轻时遇到坎,还浑说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现在想想:都有这一天,着急啥啊。谁知道老天随时带走哪一个,就像这疫情。在死亡面前,人是无力的,没有办法讨价还价。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做点喜欢的事情让活着的过程充满意义和色彩,甚至做点事情只是为了活下去。就像《安妮日记》的作者,跟着父母在大屠杀逃亡中,用日记打发暗无天日的日子。她在日记中写道“活着,本身就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真好,我还活着。
假如死亡来临,我希望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离开?我想象出一个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的老太太,身着素雅舒适的衣裳,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半躺半坐在摇椅上,枕边还放着老相册,她常常看着相册,感受亲人,回顾自己一生的历程,神态慈祥满足。有一天,她好像知道自己要走了,一会喊着孩子的名字,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最好有孩子守护在我身边,我会握着她的手,用母亲最后的慈爱,摸摸她的脸,告诉她,谢谢你,孩子,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你,还有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哭,妈妈很幸福。然后,意识渐渐模糊,忽而是眼前的孩子,忽而是已故亲人的影子,嘴里念叨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名字……,轻轻闭上了眼,像睡着了一样,再也没有睁开,带着微笑。这样的离开安详清净。
我认真想象了自己的死亡画面,没有恐惧没有太多悲伤,是充满光辉充满爱意的过程,在自己居住的空间里,有亲人在跟前,有尊严的离开。
我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理想主义。“无常”到底怎么样,怎能预料!
不过,真的有一种死亡可以是这样的,日本作家柴田久美子在她的书中说,这就是幸福的死亡。
她说幸福的死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有梦想,就是这个人能够给其他人,给他的子孙、给这个社会留下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他有梦想,曾经为梦想奋斗过;第二个,就是有人支持他最后的生活,他最后这段时间不是孤独的,是有人陪伴的;第三个,就是有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临近终了,他自己依然能够做出决定。
你要问大部分的人想在什么地方离开这个世界?80%的日本人都希望在家里,因为家里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幸福的离开。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有不到20%的人有可能会死在家里,大部分的人都会被送进医院。然后身上插满了管子,即便这些老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在没有任何亲人陪伴的重症监护室里 、一丝不挂,身上插着各种管子、极度恐慌痛苦的情况下离开……
两种死亡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交错,心里有种强烈冲击,久久不能平静。从生到死,生命就是一条线段,不是射线。每个人 都在旅途,又何尝不是归途?终会到站。
善终者几何?
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修得如此“幸福的到站。”
生不开控,死不可控,能把握的唯有现在,看到内心的初衷,真实的活过每一天,而不是等到躺在病床上再懊悔没有好好活过!
【三】
每个人都希望“幸福的活”,没有人想过“幸福的死”。
对于生命,这两个都是重要的事。做点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要怎样活余生,才没有遗憾?
特蕾莎修女说“人间最有意义的事就是爱”,好好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
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活在追逐和忙碌里。忽视了生命真正重要的事和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与自己的内心与身体失联。面对孩子,有时候焦虑太多要求太多,以爱之名实施伤害。
生离死别,这是逃不掉的宿命。当我离开,我希望:我对孩子没有遗憾和愧疚;希望孩子将来想起我的时候,妈妈是她内心深处的一盏灯;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能温润孩子未来的人生,支撑她以后的路。
得好好实修,修一个母亲的慈悲。
得好好实修,修余生的无怨无悔!
要慢下来,少些忙碌和追逐,让生活回归简单平凡,工作顺其自然,收拾自己的居住空间,吃健康食物,细品一日三餐,多些运动,不再熬夜,先让身体得以修养。
认真的生活,温柔的去爱,
慢慢的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我愿自己:苦过累过努力过,历经人间坎坷,仍觉人间值得。那样的话,落叶归根的时候,亦是无憾了。
(后)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我看到了生命的来处与归途,知道了生命的方向。这也许能让我真正换个活法了。
2020年2月5日济宁家中
以上文字,今天再次触动了我。
(注:善终是五福之一。五福最早出自《尚书·洪范》。所记载的是:“一曰长寿、二曰富贵、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考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