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被家长、被老师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一次次告诉我说“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这样去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样去对待别人。”所以长大之后,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状况:
在职场,当同事说:“小李,你手头的工作有什么需要我来帮忙的吗?”你推己及人想到估计谁都不想要做额外的工作,只能硬着头皮说“没关系,我自己能搞定!”之后独自加班到晚上11点。
闺蜜约了你去喝咖啡,原来是因为工作、生活上一堆事情想找你吐槽。你推己及人想她一定想让我帮她出出主意!结果说完了一堆“你应该……”之后,闺蜜反而更生气,对你说“你不懂!”
在家庭,工作一天回到家吃过晚饭,老公往沙发上一躺看起来很疲惫。你看着一桌子脏碗筷,你推己及人想“哎,估计老公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还是我来收拾吧……”一边收拾一边生闷气,明明自己也工作了一天很辛苦。
最后发现,我如此“为他人着想”,结果在公司自己是被评判为“情商低、沟通力差”的那一类,和闺蜜之间好像也是到了某个层次之后关系越走越远,连在家里也生生被自己“培育”出一个没责任心的老公。真百思不得其解……
台湾商业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先生他新出的豆瓣评分高达8.5的著作《人生只有一件事》一书中,分享了他的理解:
因为“推己及人”,是假设人有共性,但人间真相是,人的共性只存在于个性和本能中,在这上下两端之间,却是每个人不同的业力和习性,因此对相同情境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南辕北辙。
因此“己所不欲”,未必是“人所不欲”;说不定“己之所欲”,恰恰是“人所不欲”呢。所以关系要圆满,单单“推己及人”不够用,加上“感同身受”才够用。
“推己及人”、“感同身受”这两个词原也并不难理解,但要做到却有些困难——难在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若用自己的“感”去投射别人的“受”,那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因此,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01 如实表达
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判或讨好地迂回表达。
若压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得到不满足,情绪得到不缓解,气球当中的怨气越积越多,早晚会有爆发的时候;若采用批判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讨好或迂回战术总让人觉得少了些真诚,使沟通浮于表面。
当再有人问你“是否需要帮忙”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表达。
“我现在确实觉得工作有点繁重,如果能得到你的帮助真是太棒了!真是非常感谢!”如果自己确实需要帮助,那就欣然接受,并对对方表达感谢。
“我会担心你来给我帮忙会给你增加额外的负担,也会影响你的下班时间。”如果自己仍有顾虑,那就如实表达出自己的顾虑,再根据对方的反馈做出回应。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在不断的互助、麻烦中,如实真诚沟通,工作效率、同事关系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02 放空倾听
这件事不容易,尤其在对方压抑或愤怒时,仍然要通过说话,听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而要听到对方的真实想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放空”,即不带有自己评判与情绪,只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想法,再把感受到的与对方进行“核对”的时候,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是真的被接纳与理解。
“你当时一定很觉得很慌张/害怕/气愤/难过吧!”表达出对方当时可能存在的情绪。
沉默、静静的陪伴也不失为是极好的表达“我理解你”的一种方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完全接纳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智慧,而吐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对方情绪的存在,帮助她让情绪慢慢流走,但仍把解决问题、做决定的权力交还给对方。
03 不耻下问
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能够猜对方经历过什么、在做什么、想什么。有疑惑,问就好了!
老公很晚了还没回家,与其在心里各种小剧本不断上演,不如直接去问:“你这么晚还没回我很担心,大概还要多久能回呢?需要我给你提前煮好面吗?”
见老公摊在沙发上看电视,与其在心里想上千遍“怎么又把这些家务扔给我”,不如直接去问:“老公今天我也有点累,今晚的碗能不能你来刷?”
金惟纯老师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再没别的事。
若要“活好”,先觉察自己的“感”,再去理解他人的“受”,忽视了任何一方,都难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