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还记得上一次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是在什么时候吗?你的回答会不会是: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
那时的我们很神奇,即使没有什么娱乐的条件,却很善于自娱自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写王字”的游戏,就可以兴高采烈地玩一整个下午,并且每个人都兴致盎然,谁也不想打瞌睡。
以小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天然的“郑重”。小孩子很重视仪式感,刚拿到一本崭新的书时,会迫不及待地在封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的所有权。小孩子很看重承诺,约定好了的事他比谁都清楚。小孩子很容易满足,一个玩具就能让他玩一整个下午。小孩子对于世界总是充满着严肃的好奇心,能关注到大人发现不了的细节,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PART 2
而作为已经长大成人的大人,我们可以从小孩子那里学到什么,又能从我们遗失的天真里拾回什么?
小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和一代学人梁漱溟对于人生态度的解读:“郑重”很相似。作家菜铜总结为,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此之谓郑重。这种观念在中国儒家学说中广受推崇,即人清楚地、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
最近在爱心学校当志愿者,常常被小朋友的烂漫的童心和他们“郑重”的生活态度所感动。
爱心学校的小朋友们大部分是小学生,有些小朋友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强,会过一段时间就偷偷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但是,就算是那些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老师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中,目光也总是紧紧地黏在老师的身上。
当我给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就经常受到这样“聚焦”的目光的洗礼。他们听讲时,目光是集中的,他们思考时,目光是闪烁的,他们提问时,目光是急切的。他们就像一块海绵,积极地想把课上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小脑袋里,唯恐漏掉了什么。
PART 3
感动于爱心学校里的小朋友上课的专注劲,我开始反观自己的学习之路。
回想自己的学生经历,我发现似乎年龄越大,听讲的时候,注意力就越不容易集中。小学、初中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到了高中就差了很多,到了大学,注意力已经很涣散了。当然,从小学到高中,课业的难度是在提高。但是我们也在变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应该也是在提高,怎么会连40分钟的一堂课都无法集中呢?
这大概就是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失去了“郑重”地对待生活中的态度。因为学会了“小聪明”所以不愿意每件事都用尽全力,因为害怕失败之后的嘲笑所以不敢去尝试,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而把自己的初心迷失了。
但是,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在生活中少找一点放弃的理由,多找一点坚持的意义。少把时间花在娱乐上,多把时间花在自我成长上。更加“郑重”地生活,你会发现,那年夏天,一个下午泡在书海里的专心致志,在慢慢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