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两岁背唐诗,三岁学写字,四岁就赶紧请家教,勒紧裤腰带把孩子往各个课外班里送,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好像只有孩子考了第一,他才觉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结果呢,孩子成了“分数废人”,除了学习,一无所能。北大校长蔡元培老先生,曾在著作《中国人的修养》里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分数只能作为孩子某一阶段的考察因素,只有健全的人格修养,才能够让他受益终生。
根据蔡元培先生在书里的意旨,我提炼出8点,与大家一起学习:
1、接受现实,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她想要拯救孩子的悲观情绪,但不管怎么讲道理,到最后孩子仍旧是把自己绕进悲观的死胡同,说得口干舌燥,结果啥用没有。
想要改变现状,第一步是教会孩子接受现实,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逐渐培养他的平常心。
和孩子共情,让他觉得挫折并不是绊倒你的一道坎,而是往上走的一个台阶。
罗兰曾说,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悦,还能感染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
2、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想要孩子学会感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直面“感恩现场”。亲手拿过抹布的孩子,才会懂得妈妈的家务有多么繁杂劳累;看过爸爸工作的状态,才会明白撑起一个家有多么不容易;吃过体力劳动的苦,才能明白读书学习时的甜。
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你们的付出,才能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3、培养孩子直面失败的勇气
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失败力”,一旦挫败,就很容易一蹶不振。
不如意事有十有八九,我们却很少教孩子“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能力,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
把过度的褒奖改为积极的引导,把责备的话语换成温暖的鼓励;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感受挫折,并获得克服困难后成功的体验。
有勇气直面失败,再战胜失败,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勇敢、有胆量的孩子。
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每个孩子都是掉入凡间的天使,再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
不忍回首那些幼儿园虐童、性侵事件,也无法想象经历了黑暗的孩子会留下多大的创伤。
在危险四伏的今天,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是父母的首要任务。
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说“不”,拒绝一切让他觉得不适的人和物,从大概率上避免和危险接触的机会。
自我保全不是一门课,上完就结束了。孩子无知则无畏,越早告诉他们保护自己的办法,越能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正确应对,把伤害降到最低。
5、让孩子敢于梦想
陈美龄曾说,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你的无视和敷衍,等同于折断他思维的翅膀。
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不要训斥他们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梦话”,因为有梦想才会有创造。
不甘于平凡,才能有更多成长,敢于梦想,是每个孩子的权力。
比尔盖茨的父亲说过,你永远无法想象,当孩子最终实现梦想到达成功的彼岸时,你将会多么骄傲和惊喜。
6、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俗话说的好,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懂社交礼仪、善于谈吐的孩子,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作家叶苓讲过女儿的事情。来家里做客的友人和女儿聊天,对方热情洋溢的问她暑假出去玩了没有,女儿答了一句“去了”,就忙着看电视去了。
等客人走了,她告诉女儿:“阿姨其实是想和你聊个天,所以,仅仅回答‘去了’是不够的。可以的话,再问问阿姨家的弟弟出去玩了没有,这才是一段好的对话。”
她说,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是言谈的艺术,究其根本,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而这些,都是父母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培养的品质。
7、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懂得辨认不同币值之间的区别。
和孩子一起列一张有计划、有目标的购物清单,灌输理性消费的理念;比较同类物品的不同价格,让孩子学会辨别商品的品质,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孩子去结账,从收据里学习每样物品的价格和总和,培养省钱意识;最后,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庭的收支帐单,告诉他金钱的来之不易及合理分配。
事实上,不论是社交还是生存,钱是一切的基础,而花钱,是一门平衡物质与精神的而艺术。掌控的了金钱的孩子,才能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
8.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西班牙的学校有一节专门的绘画教育课,课程的名字叫《画我们自己》。
要画出自己的肖像,首先要让孩子们镜子里观察自己的长相,从脸部开始: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之后到手、穿鞋的脚和光着的脚。
观察的过程,就是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更深层次地说,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
我们总要求孩子要自信、要勇敢、要去进步,设定各种目标后,却忘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他自己。
刘墉曾说,让孩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成长办法。
告诉孩子,“我”就是“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告诉孩子大家庭的成员和他小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鼓励他反省和自我评价;聊天时,支持他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归纳和总结,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努力起来才会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