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数学是一种可以吃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比萨、米饭、沙拉……),你认为数学是一种什么食物?为什么?”九月,开学第一课,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我所教的五年级的孩子们。
答卷发下去,开始有一两声躁动,我告诉他们“答案没有对错,写出个人感受即可”,他们很快趋于安静。约五分钟后,答卷陆续回收。
先粗略浏览了一遍,我被孩子们的答案深深吸引,再细细阅读一遍,被孩子们的理由折服。
一部分孩子说数学是米饭,因为“每一个知识就像一粒米”,因为“一餐不可缺的就是米饭”,因为“数学是必备的,没了数学,所有的学科将会永不存在,甚至语言文学”,因为“数学给予我们知识和智慧,虽然有时会把我难倒,但是仔细思考,总会得到答案,‘累并快乐着’,好似米饭细细品尝总有一丝甜味”。
一部分孩子说数学是西瓜,因为“学数学使我快乐,像西瓜一样甜”,因为“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就像西瓜里的每一个籽”,因为“你在切开时,就是学数学的过程,没找到方法时,要切开很难,只要找到方法,切开就很快,而且西瓜的果肉很甜。”
一部分孩子说数学是葡萄,因为“数学不是一次学完的,而是要慢慢的学。”因为“它是一个多面系统,在系统中就可以被分为多个不同,但又互相关系的球体,像几何、逻辑思维、数论、行程……而且,它们有大有小,使这串葡萄有了奇特。”
一部分孩子说数学是苦瓜,因为“数学是三门主课中最难的”,因为“苦瓜虽然难吃,但有很多营养”,因为“数学的难和苦瓜的苦类似,如果能够把难的地方算出来,那就可以品出苦瓜清香的美味”,因为“要坚持不懈,先苦后甜,刻苦学习,才会很好”,因为“苦瓜要煮透了才有美味,数学也需要学透才有收获”。
一部分孩子说数学是比萨,因为“数学包含许多方面,而比萨上的番茄、洋葱和其他东西各代表一个方面,就构成了‘数学’。”
这么多答案,数学到底是一种什么食物呢?
当然,不难看出,不管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是一种什么食物,它都有如下特点:构成多样彼此之间又有关联、有一定的挑战、很有用。
其实,我特意留意了一下那几个对数学没有啥感觉的孩子,基本都会选择“苦瓜”的答案,知道“数学是苦的,但对你有用”。也许,前面四年的数学学习给了他们“苦又必须学”的体验,这种体验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会变成“甜且乐学”的体验吗?这应该是我这位数学老师首要研究的课题。
当然,有个别孩子的“私坊感受”,也值得玩味。
小江说数学是洋葱,因为“它需要你一层一层去把它‘吃’透。”这样的感受真是特别,因为小江也是这样在学数学,效果还不错。
刘彻说数学是牛肉,“很难嚼(难),但很好吃(好玩)。”这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的感受,有难度又觉得好玩,这是不可多得的感受。
星辰说数学是臭豆腐,“看着简单做着难,但对身体对脑力有帮助。”这个比喻也很有意思,专门去了解了“臭豆腐”的好处:保健、预防老年痴呆、促消化……
楚凡说数学是“转盘怪味豆”,因为“这种食物有怪味……也有香草味、冰淇淋味……这不就像数学吗?有时简单,有时让你悲痛,有时让你快乐,但确实让你感受到它的魅力。”这也是对数学非常着迷的感受:“爱恨交加”,体现数学的魅力。
还记得那天答卷回收时,水伊特地跑来问我:“欧老师,你认为数学是一种什么食物呢?”没想到,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我诚实地告诉她我还没有想过呢!瞧,我这老师当得多么的“不合格”。
不过,从现在起,我得好好想想“数学是一种什么食物”这个高难度的问题!还有,过段时间我再问他们,他们的答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