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在评论诸位将相功劳时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我认为这个结论值得商榷。其原文—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汉高祖是个粗人,虽然他会《大风歌》,但是在将大将比作功狗很是粗俗。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我认为张良功劳高于萧何,只是他信奉老庄“谦退”之道,无心争功,功成身退后潜心修道,所以后世人误认为萧何功大。
张良祖上五世都是韩国丞相,所以张良受到的教育和见识眼界明显高于同时代的人,萧何只是沛县的文书小吏,樊哙在当时只是杀猪屠羊的高手,韩信还在寄人篱下,陈平还只是盗嫂受金的无行之徒。
韩国被秦灭掉以后,张良隐姓埋名变卖家产,寻找天下力士,寻找时机谋杀秦始皇。最后在博浪沙找到机会,可惜埋伏的力士辨认错了秦始皇的专车,误中了边上的备用车辆。秦始皇逃过一劫后,发布通缉令追捕张良。张良再次亡命天涯,在下邳桥上遇到秦末的隐士黄石公。黄石公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令张良到桥下把鞋子取上来。黄石公挫辱了张良的锐气,而后黄石公才把《太公兵法》授予张良。
陈胜吴广造反后,派人立齐、楚、燕、赵、韩、魏等六国君王的后代为王。张良奉韩王命,领兵投奔陈胜。路上刚好碰到沛公刘邦,两个人交谈后沛公非常赏识张良的才学。而张良因为原先对许多诸侯谈的战略多不被采纳,只有刘邦能够领悟他的想法,所以张良认为遇到了知音,于是就投靠了刘邦。
首先,张良辅佐刘邦进攻咸阳,由于策略正确,奉行“不杀降”的战略,刘邦一路上受到的抵抗远远少于项羽。而项羽降服章邯,把二十万秦朝士兵坑杀了,比刘邦晚进入关中。而他们共同的名义上的领导楚义帝曾经发布命令:“谁先攻破函谷关者就封他在关中为王。”刘邦先入咸阳取得先机,另外在张良建议下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苛酷的法律,关中父老无不盼望刘邦为王。
二者,项羽接到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告密,曹无伤说:“刘邦早年爱赌钱又好色,这次进入咸阳又封存府库又不临幸美女。他的志向不小,可能想自立为王。”当时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项羽当时准备发动进攻。早年项羽的叔叔项伯杀人犯罪,被张良救下。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偷偷来给张良报信,劝说张良不要和刘邦一起死。张良那时候如果自己逃走就可以了,但是他忠心耿耿,又把这个信息告诉刘邦。这才有刘邦和项伯结义,也才有鸿门宴。而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准备乘机杀掉刘邦,又是张良告诉樊哙带剑进去护主。刘邦私自从小路逃回军中,留下张良送玉璧玉斗给项羽范增。如果项羽迁怒于张良,张良的性命也难保全,这体现了张良极端的忠诚和气节。
三者,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将刘邦分封在汉中为汉王,另外将秦国三个降将章邯等人封为壅王、塞王、翟王,这三个王属地都在秦国故地,围绕着刘邦的国土。从三个王的名字“壅、塞”可以看出,项羽想借用三王力量将刘邦困于汉中。张良让刘邦将汉中通往秦的栈道全部烧断,让项羽觉得刘邦没有向东夺取天下的志向。而等项羽讨伐田横时候,张良又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夺取故秦国土地,灭掉壅、塞、翟三国。张良又替刘邦修书寄给项羽:“当时义帝有约封汉王于关中,目前汉王刘邦只想如约而止,不会向东扩大地盘,只有齐国才是您的心腹大患。”于是项羽就没有掉头向西攻击刘邦,而是往东攻击齐国的田横、田广,于是刘邦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四者,刘邦攻击楚国都城彭城,被项羽军队突袭击溃。刘邦问部下:“我想放弃分割东部的土地,和各方豪杰一起对付项羽,大家看有谁可以和我联合?”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是项羽的猛将,后来和项王有了心结,彭越跟随齐王田荣在梁地造反,这两人可以任用,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独当一面,如果要割让这些土地给这三个人,则楚国必然可破。”汉王刘邦于是派人连结九江王黥布、彭越,并让韩信四处带兵攻城略地。项羽分身乏术,需要四处灭火,而自己手下无得力将领,自从大将龙沮死后,项羽的军队状态就每况愈下了。而刘邦虽然多次失败,却因为有多路游军在外,每次败而复苏。
五者,郦食其劝汉王刘邦:“当时商汤伐夏桀,封夏的后代在杞国。周武王伐商纣王,封他的后代于宋国。如今秦背信弃义,攻灭六国。陛下如果能重立六国后代,他们君臣百姓必感戴陛下恩德。这样陛下德义行于天下,楚王项羽必然不是对手。”刘邦认为这个战略很正确,让郦生赶紧为六国刻印。刚好张良来了,汉王对张良说:“子房啊,门客郦生献策,准备扰乱楚国的战略。”并详细将郦生的策略告诉张良。张良听后问:“谁替陛下献这个计策?如果按照这样的策略实行,陛下大事必然不成。”张良接着说:“当年商汤王和周武王能制夏桀和商纣的死命,您能够制项籍之死命吗?且天下游士从陛下游者,只是日夜想攀龙附凤求取功名。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自回国侍奉国王,陛下想和谁夺取天下?”汉王大骂郦生:“这臭儒生,差点坏了老子大事!”马上命令把刻好的印信销毁。后赵天王石勒起于奴隶之身,虽然不太识字,但是很喜欢听部下谋士念书给他听。当听到郦生献计立六国后代,石勒大惊失色说:“这样怎么能行?”等听到张良剖析原因后,石勒才缓口气说:“还好有留侯张良这样的见识。”所以无论形和势,石勒和张良都是英雄所见相同。
六者,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僵持不下,韩信刚好攻破齐国。韩信派人请汉王封他为假齐王,汉王怒不可遏,差点当场发作。幸好张良在身边暗示,并请汉王封韩信为真齐王。韩信受封后才分兵援助汉王刘邦。如果没有张良提醒,导致韩信和刘邦翻脸,汉王就势单力孤,绝对不是项羽敌手。
七者,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在鸿沟之盟后各自引兵回去。汉王背叛盟约追击楚军,却因为韩信彭越不肯带兵参战遭遇失败。张良建议刘邦约定战后把大部分土地分给彭越和韩信,最后韩彭才引兵会师垓下,项羽才会败绩自杀。
八者,有多人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非常生气,准备亲自整军平定叛乱。陈平、张良问高祖刘邦:“您自认为领兵打仗和韩信谁更高明?手下精兵强将比韩信更厉害吗?”刘邦默然,思考了一下说:“打仗我确实远远不如韩信。”张良说:“恭喜皇上,您有自知之明。不过韩信还未曾知道有人告他谋反,消息还没泄露。自古皇帝有巡狩的传统,您假装要巡游楚国封地接近的云梦泽,照道理韩信一定要来迎接,派两个力士就能逮住他,何必大动干戈?”于是刘邦接受了建议,不费吹灰之力抓住韩信。如果当时没有张良计策,逼得韩信真正起兵造反,汉无人领兵是韩信敌手,汉朝的江山必然不稳。
《资治通鉴》说:师臣者帝,宾臣者霸。意思是说把臣子当做老师会称帝,把臣子当成宾友可以成为霸王。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从事的是更高层次的战略谋略,简短几句胜过百万雄师,其功劳又岂只是攻城略地、巡抚百姓可比?只是张良本身慕道谦退,不自己夸耀功劳。而且刘邦本来也不曾仅仅把他当做臣子,兼之战后要抑武兴文,所以把萧何功勋放在第一。而太史公司马迁原来认为张良是个伟岸奇男子,结果后面看到张良画像却是一个文弱书生,长的和美少妇一般。张良后代虽然侯爵被削,但是他的后裔代代也有传承,兴起于东汉的“五斗米道”张鲁和道教张天师一脉都是他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