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梦见自己陪伴在生病的母亲身边,母亲依然年轻,依然顽强面对病魔…
突然醒来,禁不住泪如雨下…
母亲离开我们三十二年了,那年母亲才四十二岁,我还在师范学校上学,如今,我也是五十挂零的人了,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抱憾时常让我潸然泪下。
1988年暑假开学后不久的一个深夜,家里来人把我从学生宿舍里接走,说我母亲病了,带我赶往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壮汉一般的母亲,怎么会生病,即使生病又怎么会如此严重呢?!然而,母亲的病情比想象的更为糟糕,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非常严重,母亲就这样一下子病倒了,我一下子觉得六神无主!
我最初的记忆里,父亲因患腰椎结核而瘫痪在床,是母亲坚强而有力肩膀把父亲背出背进,靠给生产队喂猪挣工分来支撑起整个家。在我们眼里,母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她是绝对不能倒下的。
母亲是勤劳的,不仅伺候着重病在身的父亲,还要风霜雪雨里带着我去生产队里喂猪,割草,忙于生计,在那个难以想象的吃瓜菜代的年代,母亲靠自己的勤劳与极度节俭换来了家庭的勃勃生机:父亲的病情日趋好转,我们也一天天长大。
母亲是坚强的,母亲从小没有了父母,和年轻守寡的嫂子,还有从小靠吃别人的奶长大的弟弟相依为命,与不幸抗争,顽强拼搏着艰难度日。
母亲心地善良,时常教育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且她自己就是这样做的,邻里之间,妯娌之间,她总是选择先人后己,从不计较个人受委屈,尽管自己生活非常拮据,但还是尽其所能的周济邻里,村里人有口皆碑,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效仿。
母亲是慈祥的,当因为我们做的不够好,脾气不好的父亲打骂我们时,母亲总是把我们挡在身后;吃饭时,母亲总是抢先吃最不好或是剩过的饭菜,把稍好些的和新作的留给我们吃。每次干农活回来,我们都疲惫不堪休息时,母亲却不知疲倦地在锅灶前做饭,洗衣,收拾家务。
母亲心灵手巧,全家人的衣服鞋帽,都出自母亲的巧手,邻里也都夸母亲的针线手艺,时常到我家让母亲帮忙做针线活。在那个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即使是吃出过淀粉后的白薯渣,母亲也能够做出别人家不能做出的口味来,尽量让我们享受“美食”。
母亲生性要强,生产队里收割小麦的季节,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和姐姐去割小麦挣工分,绝不会逊色于三个壮劳力。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带领和鼓励下坚持下来的。
母亲时常教育我们,别人对我们的好要永远记着,要把舅妈当姥姥待,她说舅妈从年轻守寡,拉扯着她和舅舅,还有年幼的表哥,不能忘了舅妈的恩情。
1988年的12月12日,母亲与病魔抗争了一百天后,耗尽了生命…
母亲在苦难中长大,在艰难中度日,却在家庭条件好转,日子宽裕起来的时候却离开了人世。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最爱我的母亲去世后那好长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无法自拔。当听到邻居家传来齐秦的歌“太多太多的话,我还没有说,太多太多牵挂值得你留下,在花开的时候,你却离开我”,触景生情,想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再也看不到母亲在家里劳作的身影,我无数次地掩面而泣。
母亲去世后,我整天哭丧着脸,强大的悲痛让我情不自禁泪如滂沱。我多么期望母亲不要走,哪怕只是每天躺在病床上输液化疗也好呀,毫无怨言地伺候她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母亲去世后,我觉得天塌了下来,经常不知道每天该干什么,上课走神,精神恍惚。我不相信已经失去了亲爱的母亲,每当看到年纪大的中年妇女从身边走过,就仿佛觉得母亲还活着,跑着追上去,看看是不是母亲。
母亲去世后,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烦闷,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班级组织的旅游等集体活动也不参加。
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我忽然意识到母亲真的不能复生了,我不能再这样萎靡不振下去了,我想母亲在天有灵也不希望我这样活着。我开始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完成了学业,当起了老师。
受母亲平日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我在学校里乐于助人,安于工作,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在走上讲台后迅速从一个懵懂的小书呆子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她生前的言传身教让我用心做事,一心为公,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充满了自信。母亲生前的教诲我一直没有忘,我不想也不敢辜负母亲的期望。
我是母亲回娘家,走到子牙河大堤上一棵大柳树下出生的。
听父亲讲:那年,父亲去武清去搞四清工作不在家,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了,我也快要出生了,母亲只好带着两岁的姐姐去娘家寻求帮助,结果我降生在半路上。
我用心做教育,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因业绩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校长,廊坊市骨干校长,河北省骨干校长。如果说我的人生价值实现了,最大的动力源泉是我经常扪心自问:这样做对得起母亲吗?
这些荣誉,是一份迟来的报答。音容笑貌何处寻,悲声泣啼在梦中。驾鹤西游情在世,儿缅慈母德懿存。每次坟前去烧纸钱,当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我模糊的泪眼前跳动闪耀时,我似乎在温暖的火光中看到了母亲久违的心满意足的微笑……
清明节到了,又想起母亲,心依然是悲痛!止不住的泪水滴到了手机上,模糊了荧屏…
清明,一个祭奠追思的日子,在我心里,母亲从未离去!
人到中年,经历多了生死离别,也就不会过于伤悲了,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冬去春来,花落花开,一代一代血脉相承,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规律,无法抗衡,所以,学会平静的面对亲人的离世,坦然的面对生离死别,在有生之年,多珍惜,在失去时无遗憾!
母亲已逝,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愿天堂里再没有病痛折磨,愿天堂的母亲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