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世界》

《我看见的世界》,作者是李飞飞。她被称为是“AI教母”,享誉世界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1.李飞飞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胜出,她的信念和行动力,超越了励志故事,是对“科学家”这一小撮人群的真实注解。

2.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虽然科学家的世界还遥不可及,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李飞飞在自传里表露的心得中,收获启示。关于她所认同的,我为你总结了这样几个词:好奇心、务实、执着、纯粹。

3.有理想的人在精神上才是真正自由的,理解自由为何物的人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由就是用此生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AI在当前的大热,时不时地唤起那些被一遍遍讨论的话题,例如AI会不会让人们大批地失业?AI将把人类带向何方?人类的终局会败给AI吗?

李飞飞,2017年从学界变身大厂高管,成为Google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这是为数不多的,处在AI科技的风口,打破了产学壁垒的女科学家。

她的形象被流传为一个目标性极强、严苛直白、势头正猛的学界大拿。网上也有一些零星的报道,将她塑造为励志榜样,15岁随父母移民美国,从中餐厅打工妹逆袭藤校,23岁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拒绝了华尔街,投身西藏研究藏药,29岁加州理工博士毕业,36岁晋升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45岁成为美国三院院士。

李飞飞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胜出,她的信念和行动力,超越了励志故事,是对“科学家”这一小撮人群的真实注解。每个人的向上人生都面临下挫的阻力,李飞飞的逐梦之旅也同样充满艰辛困顿,她的奋斗和挣扎、坚守与选择,能映射到每一个人的成长之路。

“抽象的历史让我们特别容易神化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而忽视掉这个人在创造历史前最黑暗彷徨的时光。”

第一部分:早年成长经历

从她成长的家庭开始,会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她出生于北京,成长在成都,书中记述了她的祖辈和父辈,基本都是知识分子的形象。

她的父亲是电气工程师,外表英俊,作者说他看起来像个年轻演员或垮掉派诗人。与之相匹配的,是父亲漫不经心、完全将世俗功利弃之不顾的性格。在作者眼中,父亲就像一个一辈子都没长大的孩子,并且对此毫无悔意。他对任何严肃正经的事情都严重过敏,而对像捉蝴蝶、饲养竹节虫这些小孩子的乐趣格外痴迷。这位大男孩贪玩起来简直无忧无虑,特别地不靠谱。到什么程度呢?李飞飞说,她出生的那天,产房中的她即将落地,她的父亲却来迟了。不是因为交通堵塞,也不是由于什么意外,而是父亲一时兴起,跑去故宫旁边的公园观鸟,完全忘了时间。这次观鸟迟到事件,倒是让天性烂漫的父亲灵光闪现,贡献出了一个男女通用的名字“飞飞”给刚出生的孩子,“飞翔”的飞,象征着展翅翱翔的鸟。虽是不着调,但从另一种角度讲,李爸爸却是李飞飞理想的父亲。因为他就像是孩子的同龄人,父女间没有权威和等级的压抑,更为重要的是,他向年幼的李飞飞传递了对世界最纯粹的好奇心。“好奇心”贯穿了作者求学和职业生涯的始终,李飞飞相信,这是塑造她人生的最大力量。

如果说父亲是李飞飞强烈好奇心的来源,那么母亲在她的生命中则发挥了指路明灯的作用。她形容说:父亲就像是迷失在成年人身份中的孩子,而母亲则是被困在平庸生活里的知识女性。李飞飞的母亲天资很高,她的祖母属于晚清时期第一批女大学生,家族给了母亲优良的智力基因,可是也让她在“文革”期间背负了特殊的身份。这位女性高傲叛逆,一生郁郁不得志,渴望从现实中逃离。逃避的方式包括沉浸到文学的世界里。她对中外名著的那种热爱,也真切地感染了飞飞,这也可以视为作者人文底蕴的最初源流。李妈妈是一位活在精神世界中的女性,内柔外刚、纯粹而坚定。她的身体不太好,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心脏疾病的阴影下,生命常在旦夕之间。在美国的很多年里,飞飞的一家都面对着贫困和她妈妈病情极度不确定性的双重重压。但即便是这样,在李飞飞每一个人生选择的路口,在职位机会、高薪福利或是家庭牵挂,与科学家梦想之间,需要做取舍时,这位母亲都会坚决地把李飞飞拽回追梦的轨道。

典型的例子,是当李飞飞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高盛和美林等知名投行向她抛出橄榄枝时,母亲问她:“这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后来,当李飞飞又即将要从加州理工学院硕士毕业,拿到了麦肯锡的高薪offer,他们一家也太需要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来解燃眉之急时,她的母亲再次提醒“这是你想要的吗?”她说:“我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不是管理顾问,或者其他什么职务,她是个科学家。”而李飞飞觉得,追求学术对于她们这样缺少家底的家庭来说难以负担,是一种奢望。在原本有能力养家的时候,却每天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无法回馈父母,未免过于自私。对此,她的母亲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告白,她说:“飞飞,你认为你追求科学是在牺牲我们吗?这从来不是你一个人的路,从一开始,这就是我们全家的路。从我们的飞机离开上海的那一刻,我们全家就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这就像是普通人家的英雄史诗。这种执着,把拼搏奋斗当作是对生活的反击,也刻在李飞飞的个性里。在出国之前,李飞飞在成都学霸云集的成都七中读书。她曾暗下决心,一定要赢,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这类被认为是属于男生的领域。因为小学毕业前,老师对班上男同学的一次训话深深地刺痛了她。老师说:“男孩原本天生比女孩聪明,尤其体现在数学和科学方面,但你们的整体表现却落在女生后面。不过不要气馁,等到十几岁,你们会发现,周围的女生就变笨了,她们后劲不足。你们应更加努力,发挥作为男生的潜力。”那一刻,李飞飞才意识到,平等包容在她的家庭之外并非理所当然。性别歧视在以非常自然而隐晦的形式存在。上初中后,她把一个女孩的抗争上升到了个人使命的高度,这一点太像她的母亲了。她把头发剪得很短,拒绝穿裙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航天、战斗机、UFO等男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还获得了“假小子”的称号。母亲明白,她的孩子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为了给飞飞更适合她的教育和发展,父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举家去往美国。事实上,那时她的父母连英语还都不会说。

为了这项破釜沉舟的计划,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准备。在李飞飞12岁时,李爸爸先到美国落脚。三年里,父爱的缺失,让李飞飞郁郁寡欢,学业的滑坡,更是让她意志消沉。尤其是在物理学科上,这位后来的女科学家,当年的初一女生,遭遇了重创。谁能想到,面对物理概念,李飞飞曾头脑一片混乱,想到老师对女生智力发展宿命的预判,更是让她加倍恐慌。后来,她打了一场戏剧性的翻身仗。李飞飞从怀念关于父亲的种种情景中,想到工程师父亲天生就具有物理思维,在生活中也一直在教她从光和力等物理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原来父亲早就给了她所需要的一切,随着思维的打通,李飞飞迅速获得了对物理学的掌控感。曾经谜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和世界对话的美妙语言。或许这就是底层思维模式的力量。

李飞飞15岁时,母女俩也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新泽西州,住进一个移民众多的小镇,叫帕西帕尼。他们一家几乎是从中产返贫,三口人挤在一套狭小的一居室里,家具是从路边捡来的,生活用品是每周从车库二手市场淘来的。父亲在一个台湾商人的店里干修理相机的工作,母亲在台湾人妻子经营的礼品店里当收银员,都收入微薄,还很辛苦。而李飞飞也同样感到每日身心疲惫。突然进入英语国家,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庭作业也需要花上几个小时,一点点地查词典。同时她也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需要融入新的环境,还要小心翼翼地提防被排挤或校园霸凌。家中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李飞飞还要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她在狭小昏暗的中餐厅做过服务生,也去给人做家务当过钟点工。伴随着挣扎、沮丧、恐惧和憋屈,李飞飞最初的移民生活充满艰辛。

在这样无助的日子里,她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高中数学老师萨贝拉先生出现了。萨贝拉拥有首席数学教师的头衔,李飞飞高三那年遇上了他。像很多同学一样,李飞飞也在放学后去他的办公室请教问题,而且很快成为去得最勤快的那一个。萨贝拉的办公室,被学生在私下称为“数学实验室”,对李飞飞来说,那里就像一个避难所。萨贝拉和李飞飞之间的对话,从数学延伸到科幻小说,再到飞飞对困苦生活的倾诉,他成为这个青春期女孩情绪的出口。这位意大利裔美国人,是李飞飞赴美后在家人之外最亲近的人,此后余生,他都在李飞飞的生活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也可以这么形容,萨贝拉一家就是李飞飞的美国家人。当李飞飞的母亲病情恶化,做了第一次的心脏手术,无法再适应全职工作,一家人想着盘下一家干洗店,却苦于凑不齐转让费时,萨贝拉和妻子主动慷慨解囊,帮他们渡过难关。

生活中有很多来不及仔细消化的困苦,也夹杂有命运馈赠的欣喜,李飞飞的学业之路不负所望,总是得偿所愿。就像所有渴望证明自己的新移民一样,她努力发奋,尤其擅长数学科目。本科她被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这是爱因斯坦曾任教的地方,也正是她心之所向的“智力殿堂”。申请研究生时,她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选择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自此投身于跨学科的计算机视觉研究。

第二部分:坎坷科研之路

李飞飞的研究主要是计算机视觉。这也是这本书书名中的隐喻,The Worlds I See,一语双关,既是指她所经历和看到的世界,有现实的世界,也有精神的世界,同时还指她努力让AI看见的世界。

“看见”这件事并非像我们习以为常的那样。在生物进化史上,这可谓是惊心动魄的伟大成就。数亿年前,这个星球充满了生物,但它们看不见彼此,甚至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因为原始生物没有视觉。它们从不捕食,就那么静静地待着,靠运气等着老天爷赏饭吃。有观点认为,引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导火线,是生物一种叫光敏感能力的出现。对光以及环境的感知,大大提升了生存竞争的优势,打响了进化军备竞赛的第一枪。因此李飞飞也暗示着,机器视觉是开启智能时代技术浪潮大爆发的重要机关。

人类要追赶“上帝造物”是不是异想天开呢?从三叶虫开始,生物的视觉历经了数亿年的进化,日臻完善。今天,人类的三岁小孩也能轻松地说出他看到的图像,这是猫,那是大象。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即便搁在最先进的计算机身上,它也会犯难。因为猫有千百种形态,计算机还不会举一反三。人类的婴儿并没有经过海量的猫的图像训练,却不会把猫错认成狗,这其实是一个奇迹。而计算机在视觉识别方面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科技。要是拼逻辑运算,AI可以完胜柯洁和李世石,但在看图识物这件事上,早期的计算机完全是被三岁小孩完败。让计算机不再眼盲,能看见这个世界,不仅能看懂二维平面的图像,还能理解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影像,甚至还能对环境进行感知、分析和建模,这就是李飞飞在做的事。

人工智能的成功,实际上不是一城一池攻下来就能见到曙光,它更像是一块巨大的拼图,只有当其他领域的研究也顶上来之后,宏伟壮阔的景象才会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这里说的其他领域,就包括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PU图形处理器、物联网等等。因为与早期科学家的理解不同,机器要实现智能,涉及的计算量动辄是天文数字,光有计算机算法,而没有算力和数据的支持,绝难模仿人的智商。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翻红”的概念,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就出现了。那时,美国一批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达特茅斯暑期研究提案”的构想,他们打算找10个研究生,花上2个月的时间,来让计算机程序变得像人一样地智能。这个计划今天看来,实在是过于轻敌、过于天真,也算是代表了人类的“无知者无畏”。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研究者们前仆后继,耗尽毕生心血,革命仍远未成功。这个领域经历了至少三轮所谓“人工智能的冬天”,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在最近这些年才又再次迎来了“春天”,并被冠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殊荣。李飞飞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的寒冬,也经历了千禧年之后的复苏,而当下正身处于人工智能炙手可热的浪潮之中。这本书将半数的篇幅给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而李飞飞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穿插其间,亦步亦趋。

首先是被称为“Caltech 101”的项目,也就是加州理工101,李飞飞作为研究生开展研究的起点。这是一项基于机器视觉“单样本学习”的研究。什么意思呢?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驱特伦斯·谢诺夫斯基曾在他的那本《深度学习》中说,人工智能研究大体分为两大流派:一边是设计派,也就是认为机器智能是源于自上而下的程序设计;一边呢是学习派,就是让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学习而变聪明。人类视觉有一项特质是设计派无法解释的:人类往往只需要不经意地轻轻一瞥,就能迅速识别出环境中重要的人和事。这种计算速度,比人类识别极简图形还要快很多。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大脑中预先储存了对那些复杂事物的感知经验,而这能帮助人类在生存挑战中更快地做出反应。“单样本学习”的构想也就是像教小孩子认识事物那样,展示给计算机一张一张的图片,帮助它建立对这些图像的认知。而“Caltech 101”就是用来供机器学习的训练图集,它涵盖101个类别、9000张图片,因而得名Caltech 101,也就是加州理工101。在2004年,这个项目已经算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机器学习图像集。

后来,101个图集这项记录,被李飞飞自己的团队彻底碾压,但随之而来的,却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处不在的质疑。这就说到ImageNet项目,这是李飞飞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后独立开展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雄心勃勃——它要建立的图像集不是200个,也不是500个,甚至不是5000个,而是3万个!光101项目都花了团队好几个月的时间,3万这个数字简直太疯狂了。什么样的反对意见都有,如果蛮干就能解决问题,那还叫人工智能吗?直接叫“人工”算了。但3万这个数字是理论推导得出的。我们这么来理解,机器学习是要尽可能地为AI还原真实世界的信息,大千世界,机器要学习的事物从分类来讲应该有多少种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语言学上的大词典用了多少个词汇来描绘这个世界。把全部的可数名词挑出来,会有多少个类别呢?答案是3万个!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但要建立如此庞大的图像集,并在每张图上打好标注,这项工程需要李飞飞的实验室耗时多久才能完成呢?答案是19年!即使李飞飞此时已拥有一位得力干将、工程学背景的博士生邓嘉,他们将图片下载和标注的流程极力优化,也只是能将完工时间缩短到——18年。别说在科研领域出奇制胜,就连保住一份教职都希望渺茫。这不像是一个项目,而更像是一场豪赌。当时主流的人工智能研究是算法,而数据只是用来训练算法的,就像是成长中的孩子手中摆弄的玩具。而李飞飞将赌注压在了数据。但天降奇兵,困局很快迎来转机,一位研究生向李飞飞介绍了亚马逊的众包服务平台“土耳其机器人”。李飞飞的ImageNet项目很快成为亚马逊这项业务最大的雇主之一,来自167个国家超过4万8千名全球贡献者,通过互联网参与了这项工程。时机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数码相机、互联网、搜索引擎和众包技术,ImageNet不可能存在,李飞飞的故事也将改写。项目所需时间被急剧压缩,先是15年,然后是10年、5年,最后是——不到1年。2009年,最终涵盖2.2万个类别、1500万张图片的ImageNet项目竣工了。这一图像数据库后来几乎成为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项基础设施。

但是在当时,ImageNet完成后,并没有在学界激起什么水花,眼见着要走向无人问津。为了推广这个图像数据集,李飞飞筹划了又一个项目——基于ImageNet的视觉识别挑战赛,ImageNet搭台,不同算法来比拼图片识别的准确率。第一年有150人报名,35个算法参赛。到第二年时,就锐减到96人报名,15个算法。颓败之势已显露端倪,李飞飞是夜不能寐,她感到,如果ImageNet是一个赌注,似乎已经是时候考虑自己是不是已经输了。2012年,转机再次出现,第三届ImageNet挑战赛上,一组获胜算法的识别准确率高达85%,比上一年的冠军高出10个百分点,已经在惊人地接近人类的测试水平。这个记录是划时代的。获胜算法采用的是被冷落了20多年的卷积神经网络。这种算法忠实于生物视觉进化的本质,但由于算力和数据跟不上而一度表现不佳,被主流学界淘汰。当2012年,相关条件——包括英伟达的商用GPU图形处理器和李飞飞的ImageNet出来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一战封神。当幕后团队揭开,李飞飞发现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参赛算法,或是“老古董”重现江湖,而是一支执着坚守的研究团队,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正名时刻。科学研究的历史中存在很多偶然,也有很多必然。没想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ImageNet都曾在各自的战壕中困守,但有朝一日它们相互成就、名满天下。

第三部分:人本主义学者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是福是祸?书的一开篇,作为人道主义者的李飞飞就开宗明义,强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动机必须明确地“以人为本”,增进人类的福祉。在她的观念中,人工智能不是以科技取代人,而是为人类服务。就像她所发起的AI4ALL公益项目那样,人工智能也不应含有特权或偏见,而是要服务所有人。

李妈妈问李飞飞:“飞飞,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谁都知道李飞飞是搞科研的,这个奇怪的问题显然不像它表面上听起来的那么浅显。实际上,李妈妈的意思是:你研究的AI能做哪些事对社会有益?这是一个涉及AI应用,甚至是AI伦理的问题。

在ImageNet建成之后的那些年里,李飞飞的实验室也在尝试挖掘它的潜能。例如把计算机视觉与谷歌街景相结合,可以自动识别和分类街道上的汽车车型,而车型数据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学价值。比如他们发现,当城市中轿车比例较高时,这个城市80%以上的人可能投票给民主党;当皮卡车比例较高时,80%以上的选票可能投给共和党。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种更实时、更低成本的社会调研、社会洞察方法的出现。但这仅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冰山一角。

李妈妈的问题将李飞飞带向更具人本关怀的方向。在陪护母亲的这么多年里,对于熟悉的医疗场景,李飞飞第一次想到AI能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做些什么呢?在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阿尼·米尔斯坦教授的合作中,李飞飞的研究课题扩展到了环境智能。每年美国约有10万起因护理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例如药物混淆、剂量错误、老年人摔倒等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包括因为医护人员洗手不到位而造成的患者感染。医务人员的日常劳动事实上异常繁重,对病人和医护过程缺乏察觉是不可避免的常态,阿尼教授甚至指出:“‘察觉’是医疗领域最为关键的资源,也是靠人力没有办法扩展的资源。”那么AI带来的智能监护就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能扩展医护人员的感知范围,帮他们应对医疗环境中层出不穷的挑战。而医疗场景中的智能监护不仅仅是要求能识别事物,而且要能像人类一样,作出分析和预判,李飞飞称之为“环境智能”。

尽管AI在一些方面的本事已超过人类,但人类本质上的能力,仍是AI所望尘莫及的。要仅仅说力量、视觉、听觉等肉身的能力,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起眼,是因为人类拥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和想象力,才造就了其他物种无可比拟的人类世界。要实现机器智能,关键的一步是要更好地了解人类。人脑在视觉方面,不仅仅是能辨认图像那么简单,而是还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看见世界的基础上理解世界,并引发相应的行动。

从公布的消息来看,“空间智能”正是李飞飞接下来要创业的方向。每一个AI局中人的时代映像。人工智能早已从最初学者实验室里的好奇心冒险,变成由科技巨头、创业公司共同推动的一种“现象”“颠覆”或“革命”。这个领域再也不仅是安安静静地假设和探索,而是充满了资本、想象和传奇。从另一个角度说,AI的落地需要举社会之力,大厂、大资本提供了即使是顶级高校实验室都难以匹敌的研究资源,包括成建制和规模的科研团队、大到仓库一般的数据中心等等。站在新平台上的飞飞,无论是期待她再写传奇,还是为她捏把汗,我们都无从感知她的压力。这不是她的第一次创业。移民,或者学者的科研,不都是在开启一次前路未卜的艰苦创业吗?

李飞飞从父亲的身上继承了浪漫主义,从母亲的身上继承了理想主义,她的故事,注定比功利主义者更加高远壮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虽然科学家的世界还遥不可及,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李飞飞在自传里表露的心得中,收获启示。

第一个词是“好奇心”。

包括她自己在内,李飞飞所遇到的科学家,所散发出来共同的气质就是永不枯竭的好奇心。例如李飞飞研究生时的第一位导师彼得罗,电气工程系教授,但热爱认知科学,将学科边界视若无物;第二位导师克里斯托夫,计算神经科学家,头脑中蕴藏着强烈的哲学激情。李飞飞说他们有一个点相似到离奇的程度,那就是只能用“陶然自得”来形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李飞飞的丈夫西尔维奥,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教授,意大利裔美国人,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这种特质成为推动他们科学探索、事业成功的最大力量。

第二个词是“务实”。

多年移民生活的磨炼,使作者拥有常人所不及的拼搏精神,以及一种实干的个性,这种务实使得她与众不同。像ImageNet这种量级的数据库需要一砖一瓦地搭建,没有花哨可言。如果不是梦想家兼实干家,不会去碰这样的项目,即使碰了,搁在当时,八成也会放弃。

第三个词是“执着”。

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一波三折,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讲,有人倒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有人正好赶上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飞飞十年如一日,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研究的问题,思路或启示往往就降临在一瞬之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第四个词是“纯粹”。

李飞飞在好几次重大的人生选择上,抵御了高薪的诱惑,选择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有理想的人在精神上才是真正自由的,理解自由为何物的人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自由就是用此生去追逐心中的梦想。而每个人的追求和痴迷,就是李飞飞所描绘的,指引追梦之人在黑暗中前行的“北极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