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成长,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如果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建立竞争优势,学习和成长的速度就很重要。在这个时代,太慢你是要被淘汰的。
但是,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首先,你得有一个心理准备。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
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
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
“打呆仗”是指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都用壕沟隔断联通,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拖死。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我们一直有“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也就没办法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我们很多人喜欢多读书,为了读而读,为了快而快,在跟朋友交流时,很自豪地说,我一年读200本书。
细想起来,这些书真正让你记住的有多少?能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有什么?有什么思维的改变?貌似都没有。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首先,我要找到这本书对我而言的紧要之处。
所谓厚积薄发,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
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感觉。
在学习的执行过程中,要有以慢为快的认识,第一个心态便是要能够“结硬寨,打呆仗”。
是不是我读书只要一页一页慢慢来就好了?那也不是。
这就涉及对以慢为快的第二个认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其实还是二八原理。
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问题阅读,就是一种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例子。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这种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方法,不限于读书,在学习的各个领域中都是相通的。
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
一旦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把最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经过6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外语交流了。
想要真正学习得快,反而要让自己慢下来。
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才会有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