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录自“问题+”教学核心技术领航教师研修班张国花专题报告
文化,其影响力深远且无形,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先进文化,如清泉般滋润人心,塑造品格,提升精神,使人自然而然地向善向上。然而,糟粕文化则如毒药,悄然侵蚀人的思想,腐蚀人的灵魂,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
《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在《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一文中强调,课堂文化——这种在教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间悄然形成的“气场”,虽看似与教学本身相比显得边缘和细微,却实则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品质。若要实现中国课堂的真正变革,必须从课堂文化的深层次着手。
“问题+”教学的核心在于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而推动其深入发展的,正是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新型课堂文化——一个从单纯的知识场逐步演进为知识、生活、生命相互交融的生态场域。“问题+”教学落地实施两大策略是问题线和文化场构建;这种文化场构建,不仅是“问题+”教学成功的两大关键之一,更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构建“问题+”教学的文化场方面,全人教育集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全学科课堂文化习得课程展现了高度的技术含量。这一课程通过全学科、全年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习得问题探究的方法,更能体验独立学习与协同学习的价值。
全人教育集团的这一课程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摒弃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课堂文化。
这种课堂文化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者。他们在这里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因此,“问题+”教学的文化场构建不仅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更能够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课堂文化的塑造和培育,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生态场域。
二~六年级课堂文化习得课,一般为1课时,高仿某课例核心探究环节,设计两至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自然习得课堂文化要素。如四年级英语课堂文化习得课如下。
探究活动1:呈现John的时间安排,给出学习支架,明示学生先用已学句型:It’s...it's time for...介绍,再讨论并分享其合理性。在学生独立与协同的3分钟时间内,老师走下来,先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再寻样本,发现优秀样本后,可暂停时间,采取自评或互评或师评方式激励学生;如效果不佳,也暂停时间,重申要求,引发学生关注,使学生明确应习得的学习行为,同时铺垫课例核心问题的解决思维。
探究活动2、3:操作方式与探究活动1类似,补强不足之处。在探究活动2、3之间,穿插安排反思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探究体验自我评价。
一年级课堂文化习得课,一般为3课时,操作方式与二~六年级课堂文化习得课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将课堂文化要素适当分解,分课时逐步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