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敦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微课分享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敦化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尹香元老师。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主题呢?因为常常有家长会问我:孩子的家庭教育有捷径吗?那我就告诉您,您要与您的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就是捷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育孩子就像行军打仗,家长有了知识储备,有心理上的优势,才能调兵遣将,指挥熊孩子打赢每一场人生大考的硬仗。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就从我的经历给大家讲起吧。我是敦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心理老师,近十年一直在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做专注力训练这个领域。那我是怎么开始对专注力训练感兴趣的呢?主要是因为我的女儿她的专注力问题。她小学四年级开始出现较严重的丢三落四和写作业磨蹭的现象,老师的话听不完整,考试成绩平庸,逐渐成为学困生。现在分析来看,是我最开始不懂、也没有重视家庭教育,没抓住女儿的最关键的几个发展期,导致女儿出现了专注力差,继而出现学习困难问题。我的错误做法:第一,在0-3岁在各种能力发展最迅速时期,我什么都没做,忽略了她的能力发展;第二,五周岁就让她上一年级,拔苗助长;第三就是把孩子扔给学后班,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和陪伴。这几个错误的做法让我的女儿从身体心理上都没得到很好的发展,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起来比较累。我想帮助她,开始大量的在网上浏览资料,购买书籍寻找方法,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拿到证书后,又积极申任培训请担任讲师。在学习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在家庭教育领域我是多么的无知,相信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的家长朋友们,和我是一样的感受。我终于开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后来我也接触了较多的因孩子注意力问题来做咨询的家长,发现他们多数也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考虑问题,想的是孩子出现问题,孩子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让孩子赶快解决。那么现在我问您,您对您的孩子有多少了解,对您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又有多少了解?对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又有多少了解呢? 有一位家长因孩子刚入初中成绩下降,不爱上学来咨询,在小学这个孩子出类拔萃,样样占全校第一,演讲、书法、学习成绩无一不是拔尖的,成为学校和家长的骄傲。当她上了初一,不是第一了,心理上有一定的落差,又不会处理与新同学的关系,就出现社交退缩行为,不爱上学,成绩一塌糊涂。在她给我展示的画里,家长引以为傲的孩子蜷缩在一个被子里,滚落在画面的一个小角落,她的那种无助看着都心疼。后来在她妈妈的讲述里了解到她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做什么就要做出样子来,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散漫,在高强度和高压制下孩子确实做出了傲人的成绩,但也给她了一种暗示,只有好成绩才是立足的根本,得不了第一就没脸上学,全班同学都会嘲笑她。即使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家长在讲述她是怎样教育孩子时,那种神情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一种骄傲的神情,她还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出现偏差,导致孩子后来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她对自己的教育模式还缺乏正确认识。还有一个案例,通过一次亲子沙盘,发现妈妈也是心智不成熟的小女孩,有时比自己的女儿还要任性,如果是这样的家长来管教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会听,会服管教呢?这位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所以和孩子共成长的第一步:重新剖析和了解孩子、自己和家庭教育模式。重新了解孩子,有一个说法我非常认同,那就是把每个孩子比做房子户型。有的房子是别墅,先天条件就好,父母的遗传基因好,天生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劲儿。有的房子户型是经济适用房,各类条件一般,但也满足生活需要。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他们的户型就是固定的,这是由我们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没办法改变,那么教育孩子就是装修的问题了,即使是小户型,我们认真规划,也能装出精美的房子,温馨的家。了解孩子是什么户型以后,我们家长要排查一下我们平时的教育模式,在时间管理上,在生活细节和个性特点上找找问题,主要找自己的,自己的时间管理做得好不好,能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是不是因为工作忙,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是不是自己的个性上影响了孩子呢?以我为例,我的性格是偏外向的,喜欢热闹,喜欢交朋友,在孩子正需要陪伴的时候,我和孩子他爸常常在外面吃饭,家里的生活作息安排时常被打乱,这也是影响她的注意力的因素之一。了解了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后,要和家庭成员沟通,获得认同,以便在以后的教育中采取统一方式,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也许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庭成员不配合怎么办,比如家里的老人比较惯孩子,不同意管教,再比如有些爸爸或妈妈觉得你是大惊小怪,顺其自然就好,不愿付出努力。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不要先试图去说服他(她)们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她)们,您先想清楚什么情况可以沟通,怎么沟通,然后就按自己的思路和孩子共进退,在实实在在陪伴孩子的事情上付出行动,少埋怨,少指责,多规划,多理解,多行动。当您做到这一切时一定会影响到另一方家长的。做到了第一步,重新定位孩子的户型,不高估也不低估,客观进行剖析后,下一步要做的其实很多家长是忽略的。那就是第二步:完全地接纳您的孩子。完全地接纳您的孩子,就是无条件的爱。只有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他才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提升其他的品质,比如自尊啦,自信等等。如果孩子是好户型家长是很容易接受,很爱孩子,如果经济适用房,或者小户型,再或者是有显著缺陷的户型有很多家长不要说爱,甚至有些家长是拒绝承认的,无条件的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讲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咨询,家长因孩子不想去上晚自习而求助的,这个孩子是因为在高考时没涂答题卡导致高考失利而复读,当时整体状态还算不错,只是在去不去上晚自习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妈妈懊恼不已,和我沟通时说“真的,他出了这么大的失误我啥也没说,我已经够忍耐的了,他还纠结上不上晚自习的问题,就去上呗,能咋的?”大家听出来了吗?家长心里还是很埋怨孩子的,没有完全地接纳现实,更没有无条件地爱孩子。只是在忍着,所以孩子感应到了,他觉得家长没和他站在一起,他要独自面对老师、学弟学妹的的异样目光很无助也很无耐,想尽量少接触他们才不想去上晚自习的,通过沟通理解了孩子的处境,这位家长接纳了孩子的状态和想法,换个角度去说,“好吧,我也理解你,如果你实在不想去上,我帮你请假”,结果孩子倒是愿意做出退让,说总请假不好,就去上晚自习了。现在说起来是几句话,当时想让家长做到完全地接纳,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真心地接纳孩子教育往往事半功倍。第三步,了解、接纳后就要提升我们的自信心。提升自信心是家长和孩子都要做的必修课。家长提升自己能把孩子教育好的自信心,孩子要提升能把自己管理好的自信心。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总低着头,不愿意和别人有正面的目光接触,在学生群体里是处于边缘地带,很多活动不爱参加,或者说没机会参加,就要考虑孩子是否缺乏自信心。我在咨询中常用的提升自信心的一种方法很简单,在这里分享一下,那就是您和孩子讲话时,让孩子看着您的眼睛,您要告诉孩子,只有把目光锁定在讲话人的眼睛上时,两人的精神层面上才是平等的,两人的交流也是平等的。大胆地把目光投向讲话人的面部和眼睛,不但能克服自卑的心理,也能捕捉表情信息帮助理解讲话的意思。那么家长要怎样提升自信心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最容易的做法就是学习知识,改变观念,充实和提升自身能力,你懂得越多,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在剑拔弩张的紧张家庭气氛中力挽狂澜,轻描淡写地化解矛盾,如果您具备这种能力还会不自信吗?真正的自信,不在于外貌,不在于权力地位与金钱,而在于知识的光芒与做人的真诚。我愿每位正在听课的家长身上都能拥有这样的自信。相信您有这样的自信也一定会影响到您的孩子。第四步是共学习、同成长家庭教育说一千道一万其实还是一个塑造一个完整人格的过程。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想做好家庭教育就只有共学 习,同成长。为了要解决我女儿的注意力问题,我学了心理学、读了家庭教育丛书,制定专注力方案训练女儿,她从学困生慢慢步入中等生的行列。从小学四年开始,我减少不必要的应酬,用所学的知识培育女儿,让她顺利地上完敦化一中、实验中学,现在是省内师范大学大二的学生。虽然不是成功逆袭的案例,但足以让我引以为傲。因为后来的整个成长过程我和她共同努力,每一个困难都是陪着她一起面对,每一个选择都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尊重。为了能帮助她,我学习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导图,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包括这次进入家庭教育讲师团,我也是毛遂自荐来到这里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我想家长的学习与努力,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榜样的力量。 最后我回顾一下,我要表达什么主题呢?我们家长想真正地做好家庭教育,把孩子培养好,教育好,就要打好基础,目光要放长远,基础是深入了解孩子和我们家庭状况,然后完全地接纳,无条件地爱孩子,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您的爱,帮助孩子全面提升自信心,再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家庭,也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当家长做出努力和改变时,家庭教育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我们讲师团的成员和老师以及领导,有了这样的平台让我可以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这期分享内容是我的一点拙见,如果引用有误或观点不同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尹香元于2020年3月20日
家庭教育微课《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溺爱”就是过度地宠爱,爱一旦过犹不及,就会连爱的施与者都不易察觉,更不会回过头来进行深入的反省和反思! 谁会相信...
-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送孩子去上学,老师就有责任教育孩子,孩子的成才与否与学校有很大的关系? 但...
- 责人容易责己难 原创 2017-03-06 曲海峰 米叔的米故事 文:曲海峰 · 长春工大人文学院 图:Inter...